周衛(wèi)敏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出現(xiàn)的“熏陶感悟”為正在努力探索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同行們指明了一條理想的道路。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熏陶感悟”卻被教師置之腦后,造成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停滯不前,試圖對這些不良傾向做一番淺顯的點評,供同行商榷。
關鍵詞:閱讀教學;熏陶感悟;理解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出現(xiàn)的“熏陶感悟”為正在努力探索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同行們指明了一條理想的道路。我們許多老師,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也自覺地意識到了在課堂上要突出學習主體的體驗和感悟,突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著迷惘和困惑,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種傾向:
一、割裂學生完整、獨立、真實的閱讀,流于虛化
課堂上,老師對“熏陶感悟”失之于空泛的要求,教師成了左右學生思維的主體,用架空的理解與虛空的情感交流取代學生的思維,下面是一位教師在反思中對講授《最后一課》的真實回憶:
上課開始,我開始做進入文本的鋪墊——介紹背景、喚起體驗,接下來開始談都德、談最后一課姊妹篇《柏林之圍》,然后又滿懷激情地談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們這個民族所受到的蹂躪和屈辱,談到南京大屠殺中的近藤支隊……我覺得自己的情緒已經(jīng)高漲,認為學生也很有感觸,于是適時收口,讓學生閱讀課文。大約過了十幾分鐘,我問:“閱讀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本來以為學生會水到渠成地說出對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但讓我失望的一幕出現(xiàn)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似乎在揣摩我的心思,有幾個在下面偷偷地交流著;有幾個輕輕地說出“難受”兩字,另外有人連忙否定,說:“肯定不對,應該和中國有關吧?!闭n在尷尬中進行著,雖然主題和大意說得都不錯,但我總覺得他們在猜測我的心思和理性分析中小心翼翼地閱讀,沒有激情,沒有感覺,甚至連起碼的交流感也沒有,一切就像機械地操縱,一問一答,順利得有些麻木。
從這位教師的反思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氛圍并不一定符合學生的閱讀感受實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加入了太多的干涉,學生思考的就是教師指出的,學生感悟的就是教師暗示的,那么,最終他們所接受的只是教師心目中的那個“哈姆雷特”了。
二、忽視與文本的交流,無限衍義“哈姆雷特”,誤入異化
否認語文教學是文本的教學,不去引導學生理智地與文本交流,而是離開文本正確研讀的基礎去追求所謂的個性閱讀,把簡單化的超越和拋棄視為個性理解。誠然,一千個讀者可以有成千上萬個哈姆雷特,但如果一個班級的學生從一篇課文中也讀出了千差萬別的結論,我們要不要全部肯定?有一次錢夢龍先生在浙江某師范大學講到,有的學生讀朱自清的《背影》,什么也沒發(fā)現(xiàn),就發(fā)現(xiàn)了“父親違反交通規(guī)則”這一條,有位老教授當即指教錢老師說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父親違反交通規(guī)則”也是好的嘛!我不知道這位教授先生有沒有當過中學教師,但是我相信,大多數(shù)中學教師都不會鼓勵學生這樣隨心所欲地去解讀課文。
三、習慣思維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學陷入僵化
首先,表現(xiàn)為形式的僵化。尤其表現(xiàn)在迷戀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一些教師在教學觀念上有偏差,將現(xiàn)代教學觀念等同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甚至不排除個別教師試圖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掩蓋教學缺陷或嘩眾取寵的心理,但卻破壞了課堂氣氛,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使這樣的課就好像一條漂亮的蕾絲花邊裙,學生只注意到了用作裝飾的漂亮的蕾絲花邊,卻無視裙子本身的樣式、質(zhì)地等,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其次,教師對文本思想理解的僵化。以閱讀《背影》為例,受某些“教參”的提示,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只停留在“幾次寫背影”“幾次寫‘我流淚”“父親爬月臺”等一些淺表的信息上,因此,大多得出了“歌頌父愛”這個唯一的闡釋。其實,透過這些淺表的信息,我們深入到文中,譬如首尾都以傷感的筆觸寫了父親的凄涼處境——失業(yè)、喪母、家境慘淡、謀生艱難、老境頹唐,也以愧悔之情寫了“我”的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又含蓄地交代了因為雙方的原因而造成的父子關系的一度冷漠,直至車站送別后,“我”讀到了父親來信中那句催人淚下的傷心話“……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透過這些,我們既可以從一般的歌頌父愛的角度解讀,又可以從父子情深的角度,還可以從“骨肉親情也難免有誤解和隔閡”以及“我”面對養(yǎng)育之恩時的愧疚、悔恨、自責等角度解讀??傊?,無論怎樣解讀都可以,離一點譜甚至出現(xiàn)“誤讀”都不要緊,因為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審美愉快,鍛煉了閱讀能力。
葉圣陶先生在給一位中學老師的信中說:“語文老師不是只給學生講書的,語文老師也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币黄恼拢瑢W生只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老師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啰里啰嗦,就把閱讀教學的重點、途徑、方法、學生的地位、教師的作用都說得明明白白,可處于迷惘和困惑中的我們,明白了嗎?
參考文獻:
周勝.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