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
內容摘要: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德育教育已經(jīng)成為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已經(jīng)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初中語文 德育教育 教材
德育教育不僅僅是班主任的職責,而是每個教師都應主動承擔的義務。許多老師在教學中只注重了教學學科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滲透,使教材中的德育部分形同虛設。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肩負著知識傳播和德育教育的雙重任務,在教學中必須將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二者有機結合,不能顧此失彼。更應該具備德育意識,時刻準備著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德育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需要教高的技術知識,還要求有相匹配的道德素質,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越來越高的要求,德育教育也越顯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還要對學生進行更多的德育教育。
對于青少年而言,青少年時期正是個人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德育教育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他們以后的道德素質的高低,甚至決定了他們的發(fā)展方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發(fā)展的希望。良好的德育教育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以后養(yǎng)成優(yōu)良的道德修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使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因此,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不僅決定了學生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乃至整個國家的發(fā)展。
二.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
語文作為一門基本的語言學科,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育人優(yōu)勢。語文教材是根據(jù)特定的道德標準精挑細選出來的,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在教學學科知識的同時,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還促進自身精神的成長??梢钥闯稣Z文教材不僅僅是用來傳授語文知識這么簡單,更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語文教材的育人價值,切實實現(xiàn)語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三.采取科學合理的德育方式
語文教材也是很好的德育教材,需要語文教師主動地去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
1.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和重要內容。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教材中典型的愛國事例,將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思想融入到教育語言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熏陶和教育。如《就義詩》這首詩歌,筆者抓住“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這句進行深入講解,將作者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鋪展開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懷。點燃學生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
從古至今,充滿愛國主義的愛國事例數(shù)之不盡。學習這類課文時,教師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點燃學生的熱情,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作者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在和愛國人士對話。學生在潛意識里就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
2.分析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初中教材中有很多品德高尚的典型人物形象,通過分析這些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些人物所具有的道德情懷,繼而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對人物形象進行具體分析,讓人物形象盡可能的展現(xiàn)出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讓他們的光輝形象銘刻在學生的心里。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怎樣來描述人物形象,還能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讓學生在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感染下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如在學習《愛蓮說》一課時,我抓住蓮所表現(xiàn)的出淤泥而不染,不與世同流合污的形象來突出君子的美德,進而引出做人也應該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讓學生明白無論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雖然不能改變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在這樣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3.注重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素質
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還能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段推薦適合的書籍,列出推薦的書籍名單,積極引導學生閱讀并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也在閱讀中不知不覺的提高了自身素質。
總之,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教學不能只注重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