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紅
摘 要:本文介紹了如何通過在高職應用寫作課堂中設立“虛擬人物”,增強學習效果。虛擬人物的形象定位為已就業(yè)的學長,因工作生活中遇到寫作問題求助師生。該虛擬人物滿足了學生相似性心理需求,頻頻遭遇寫作問題的虛擬事實引發(fā)了學生的危機感,而圍繞虛擬人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案例,讓課堂變得有人情味,既活潑又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
關鍵詞:虛擬人物 高職應用寫作 問題情境 案例教學
筆者一直從事高職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學。在多年的實踐和思考中,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引入“虛擬人物”,圍繞虛擬人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出具體的學習任務,然后經(jīng)過分組準備、實踐寫作、評價提升等環(huán)節(jié),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
從根本上看,這種教學模式仍屬于任務驅(qū)動型教學模式,由布置任務開始到完成任務結束。只是筆者在遵循原有模式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引入“虛擬人物”改進了布置任務環(huán)節(jié),并利用“虛擬人物”串起各個任務模塊,增強前后學習內(nèi)容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一個學期的寫作教學渾然一體。
一、“虛擬人物”的形象塑造
在筆者的課堂上,這個虛擬人物被戲稱為“學渣學長”。根據(jù)系別和專業(yè)的不同,“學渣學長”的形象和特點會有細微的變化,但有幾個根本點是不變的。
此人身份系現(xiàn)任學生已畢業(yè)的學長,學生可自由將他聯(lián)想為自己所認識的學長中的某一個;該學長現(xiàn)已在所學專業(yè)相關的工作領域入職;該學長在校時沒能用心學習應用寫作這門課程,因而在工作中無法獨立解決文書寫作方面的問題,現(xiàn)急需寫作上的指導與幫助。
二、設立“虛擬人物”的原因
教授應用寫作的老師們肯定有同感,學生不大喜歡這門課程。應用寫作的規(guī)范性和程式性很難吸引喜歡新鮮事物的高職學生。學生沒有學習欲望,老師再用心,學習效果也不會好。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一是讓學生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二是把課堂變得有趣。最初,筆者著力在案例和范文上做文章。教材上的很多寫作案例和范文,內(nèi)容大都陳舊,與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很難吸引他們。備課時,筆者舍棄教材上陳舊案例、范文,自己上網(wǎng)搜索富有時代氣息的新穎案例、范文,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根據(jù)學生專業(yè)和喜好情況自己編寫。
在搜集案例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學生對與自身情境相似或接近的案例會更有興趣。例如,案例的主人公與同學們所學專業(yè)相同;提到的問題,學生們也遇到過,也曾遭遇過同樣的困擾。因為有相同的經(jīng)歷,就特別容易產(chǎn)生共鳴。學習簡歷寫作時,案例中的主人公因為簡歷制作的問題總是被用人單位拒絕,有過這方面經(jīng)驗的學生感同身受,不僅課上認真學習寫作簡歷,課下還主動找筆者幫忙指導、修改簡歷。這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fā),設置虛擬人物的想法應運而生。
三、設立虛擬形象背后的心理學解釋
從前面的形象塑造中可以看出,這個虛擬人物是以同專業(yè)的學長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上的。他和學生們有太多的相似點:同學校,同系別,同專業(yè),逃過課,談過戀愛,學習不夠努力,考試勉強過關。唯一不同就是,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上工作崗位,而學生們還在求學階段。對于這樣一個人物,學生們是熟悉并且喜歡的。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虛擬學長就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那個未來的自己。做學生時有條件好好學習,卻總是努力不夠;走上工作崗位,再想好好學習,卻發(fā)現(xiàn)學習變得奢侈。
這樣一個形象出現(xiàn)在課堂上,既滿足了學生們相似性心理需求,他們從學長的經(jīng)歷中充分體會應用寫作對未來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學長在工作中遭遇的一系列問題,又會在潛意識中激發(fā)他們的危機意識,從而增強學習動力;而幫助學長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他們在虛擬職業(yè)生活情境中實戰(zhàn)演練、提高應用寫作能力的過程。
四、圍繞“虛擬人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打下基礎。圍繞虛擬學長,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前后相連的問題情境。
第一步,筆者先將“學渣學長”的經(jīng)歷大致分為四個階段:求職期、新手期、上升期、穩(wěn)定期。求職期,指畢業(yè)前后尋找工作的一段時間。新手期,指職業(yè)生涯的最初階段。上升期,指逐漸適應新的工作環(huán)境開始取得工作成績的階段。穩(wěn)定期,指經(jīng)過努力工作穩(wěn)定下來一切步入正軌的階段。無論處于哪一個階段,“學渣學長”的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應用寫作,而偏巧自己這方面處于劣勢,不得不向?qū)W弟學妹們求助。
第二步,針對不同專業(yè)領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程標準,選取合適的文種。例如求職期“學渣學長”會遇到寫求職信、簡歷等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學渣學長”就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再比如,經(jīng)過奮斗,學渣學長終于熬到了穩(wěn)定期。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他能歇口氣了嗎?不能,生活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應用寫作問題,打官司要寫訴狀,租房要簽租賃合同等。筆者按照之前設定好的階段,結合各種實際,把每個階段所用到的文種計劃好。
最后,在深入調(diào)研和大量搜集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歷屆畢業(yè)生遇到的實際情況,為每一個文種編制“真實”的問題情境。例如規(guī)章寫作,“學渣學長”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工作上一帆風順,喜獲升職。可問題又來了,學長新接管的部門,人不多,卻相當不好管理。怎么辦?筆者就讓學生先幫著學長草擬一份規(guī)章制度。
五、借“虛擬人物”更好地運用案例
應用寫作的教學離不開案例。如何巧妙地將案例融入問題情境中,筆者有以下幾點嘗試。
1.將真實案例的主人公替換為“學渣學長”
以起訴狀寫作為例。在準備司法文書寫作模塊時,筆者搜到一真實案例:一女顧客因飯店地板濕滑摔跤,致天價玉鐲摔毀,故狀告飯店。經(jīng)過一審二審,法院判定本人承擔70%責任,飯店承擔30%的責任。該案例涉及兩個司法文書的寫作(起訴狀和上訴狀),情節(jié)新奇,非常適合做課堂教學案例。
在筆者編制的問題情境中,“學渣學長”變成了主人公,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而摔壞女朋友送的定情玉鐲,準備利用法律武器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學生們化身為“學渣學長”的智囊團,紛紛拿起手中的筆,寫訴狀,狀告飯店。狀子寫作完畢,筆者公布一審判決結果。學長不滿意,學生們再幫著寫上訴狀。一切過程都與真實案例一致,讓學生們切切實實體會到了司法文書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2.虛擬人物變成線索人物,串起幾個案例
并不是每一個案例都可以完整支撐一個任務模塊。有些任務模塊需要多個小案例支撐,“學渣學長”就要變成旁觀者和線索人物,擔負著串起一組案例的責任。
3.借助虛擬人物,賦予作品案例生命
寫作課程會用到大量實例,如計劃、總結、述職報告、簡歷等。如果文書創(chuàng)作者和文書內(nèi)容與學生沒有任何關系,學生興趣往往不高。鑒于此,課堂上用到的寫作實例,筆者大都以“學渣學長”的身份改寫。學生再接觸這類文書時,因為有了感情投射,無形之中就提升了興趣和關注度。
實踐證明,在應用寫作課堂上引入虛擬形象,讓平淡的課堂充滿人情味和趣味性,是可行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看一看一審二審法院怎么判?[N].重慶晚報,2012-11-2.
[2]霍喚民.財經(jīng)寫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夏京春.應用文讀寫教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