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宜智 解福平 郉協(xié)琴
[摘要] 目的 探討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治療兒童孤獨癥的效果。 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孤獨癥患兒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比較兩組患兒的ABC量表評分和IQ年齡>4歲評分,并將兩組患兒語言交流障礙改善情況進行對比。 結(jié)果 觀察組患兒的ABC量表評分和IQ評分數(shù)據(jù)均有好轉(zhuǎn),其中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的ABC量表評分和IQ評分分別為(64.37±9.25)分和(69.43±11.65)分,語言障礙、詞匯量少、自言自語、缺乏主動語言、不愛講話等語言交流障礙改善比例分別為84.44 %、86.67 %、77.78 %、80.00 、88.89 、91.11 %,各項觀察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P<0.05)。 結(jié)論 聽覺統(tǒng)合訓練可減輕患兒的孤獨癥狀,改善語言交流障礙,促進智力發(fā)育。
[關(guān)鍵詞] 聽覺統(tǒng)合訓練;兒童;孤獨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utism. Methods 9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cases in each and were given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ABC scale score and IQ age >4 years old score of the children were compare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isorder of the children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ABC scale score and IQ score data were impro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BC scale score and IQ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64.37±9.25)points and (69.43±11.65)points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ratio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such as language disorder, less vocabulary, soliloquy, lack of active language, no understanding of instructions and less talk was respectively 84.44 %, 86.67 %, 77.78 %, 80.00%, 88.89% and 91.11 %, various observation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can relieve the childrens autism symptoms, improve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disorder and promote th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Key words] 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Children; Autism
孤獨癥屬于一種廣泛性發(fā)育障礙、遲緩,該疾病目前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而且無特效治療方法,因此,對兒童孤獨癥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上存在很大的阻力。孤獨癥患兒行為方式較正常兒童更為刻板、語言發(fā)育存在障礙且有人際交往障礙等[1]。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采取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孤獨癥患兒進行治療可取得一定效果,改善患兒病情。因此,該研究隨機選取該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孤獨癥患兒90例,采用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孤獨癥患兒進行治療,觀察其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孤獨癥患兒90例,所有患兒通過頭顱CT檢查,均符合1994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第4版)中關(guān)于兒童孤獨癥的診斷標準,排除腦發(fā)育障礙、聽力異常、炎癥發(fā)熱、戴助聽器的患兒。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
對照組:該組患兒男女比例為24:21,年齡3~8歲,平均年齡(5.16±1.37)歲,孤獨癥行為評定量表(ABC)評分為(82.16±17.43)分,IQ評分為(58.74±12.57)分。觀察組:該組患兒男女比例為23:22,年齡3~9歲,平均年齡(5.83±1.92)歲,孤獨癥行為評定量表(ABC)評分為(83.35±17.86)分,IQ評分為(58.21±13.42)分。兩組孤獨癥患兒的性別、年齡、ABC評分和IQ評分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語言訓練等,其中語言訓練中的理解性語言障礙訓練主要由患兒家長帶領(lǐng)患兒按照指令做一些基本動作,增強患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而表達性障礙訓練中,包括呼吸訓練、構(gòu)音訓練和下頜、舌、唇的協(xié)調(diào)訓練,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表達性障礙訓練必須在理解性障礙訓練取得一定成效后進行。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實施聽覺統(tǒng)合訓練,采用第3代聽覺統(tǒng)合訓練系統(tǒng),患兒進行2次/d治療,指導患兒戴上無線耳機,然后用CD機播放用于訓練患兒聽覺的光碟,30 min/次,以10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智力測驗量表對患兒IQ得分進行評定,采用ABC量表對患兒的語言、行為和情緒語言進行評分,比較兩組孤獨癥患兒治療前和治療半年后的ABC量表評分和IQ評分。將兩組孤獨癥患兒治療前和治療半年后的語言交流障礙改善情況進行對比,其中包括不愛講話、不理解指令、自言自語、缺乏主動語言、語言障礙、詞匯量少。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數(shù)據(jù)處理,兩組孤獨癥患兒的語言交流障礙改善比例用%表示,采用χ2檢驗,兩組孤獨癥患兒的ABC量表評分和IQ評分等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兩組孤獨癥患兒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患兒的ABC量表評分和IQ評分數(shù)據(jù)均有所好轉(zhuǎn),其中觀察組患兒的數(shù)據(jù)更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將兩組孤獨癥患兒語言交流障礙改善情況對比,觀察組患兒語言障礙、詞匯量少、自言自語、缺乏主動語言、不理解指令、不愛講話改善例數(shù)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據(jù)研究顯示,患有孤獨癥的兒童,其語言障礙是最為突出的臨床表現(xiàn),因為患兒存在語言障礙,導致其聽覺刺激任務的過程中存在非常明顯的缺陷,隨之出現(xiàn)一系列表現(xiàn)為孤獨癥的具體癥狀,如情緒、社交、行為等方面的障礙[2]。有報道稱,孤獨癥患兒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對語言和聲音反應相對遲鈍,而且對交流性語言存在反應障礙,但患兒會對其他感興趣的聲音極為敏感,如音樂、電視廣告等,而聽覺反應則表現(xiàn)為患兒對生活中常見的聲音耐受性較差,此類聲音對于一般人來說并無特殊感受,但是,孤獨癥患兒可能會難以忍受[3]。將傳統(tǒng)的綜合治療運用于孤獨癥患兒,能夠?qū)純旱恼Z言障礙有所改善,但是,臨床效果并不明顯,尤其是部分行為特征效果[4-5]。
聽覺統(tǒng)合訓練是音樂治療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通過將音樂進行調(diào)制,給患有孤獨癥的兒童聆聽,能夠幫助患兒矯正聽覺系統(tǒng)中對聲音處理失調(diào)的現(xiàn)象,而且可刺激患兒的腦部活動,幫助患兒改善情緒,糾正語言障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異常行為[6]。ABC量表評分目前廣泛用于對孤獨癥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判定,患兒在經(jīng)過治療后,ABC量表評分的下降,意味著患兒的癥狀得到改善。IQ評分用于客觀地對孤獨癥患兒的智力水平進行判定,IQ評分升高,則說明孤獨癥患兒的智力發(fā)育水平經(jīng)治療得到改善[7-8]。
張月恒、韓書文等[9]在《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兒童孤獨癥的近期療效及康復效果評價》一文中,通過對孤獨癥患兒采取聽覺統(tǒng)合訓練治療對照研究,取得顯著效果,文中觀察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ABC量表評分和IQ評分數(shù)據(jù)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語言障礙交流改善比例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在該次的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的療效同樣顯著,其治療后半年的ABC量表評分和IQ評分分別為(64.37±9.25)分、(69.43±11.65)分,而且,兩組患兒經(jīng)過治療后將其語言交流障礙改善比例高于對照組患兒,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聽覺統(tǒng)合訓練應用于治療兒童孤獨癥的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聽覺統(tǒng)合訓練應用于治療兒童孤獨癥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語言障礙以及部分行為特征,有效緩解患兒的孤獨癥狀,改善患兒語言交流障礙,促進患兒的智力發(fā)育,適合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李文軍.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兒童孤獨癥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15):89-90.
[2] 任靈敏,焦敏,方拴鋒,等.聽覺統(tǒng)合訓練治療兒童孤獨癥療效分析[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3,32(10):11-12.
[3] 張朝,于宗富,黃曉玲,等.聽覺統(tǒng)合治療孤獨癥兒童20例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4):2121-2124.
[4] 張俊,張勤良.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孤獨癥兒童康復效果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3):321-324.
[5] 韋斌垣,梁巧琦.孤獨癥兒童聽覺統(tǒng)合訓練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4):30-31.
[6] 解金娜,邢雨晗,冀永娟,等.孤獨癥兒童聽覺統(tǒng)合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9):1002-1004.
[7] 孫玉燕,黃春娟,劉健,等.低功能孤獨癥患兒聽覺統(tǒng)合訓練療效研究及心理護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9):37-39,42.
[8] 張莉,周得,崔鑫,等.孤獨癥患兒與正常兒童多頻穩(wěn)態(tài)聽覺誘發(fā)反應敏感頻率分布的對比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2,15(3):362-363.
[9] 張月恒,韓書文,王力芳,等.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兒童孤獨癥的近期療效及康復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3):50-52.
(收稿日期: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