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強
【摘要】關于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二者的關系密切,相輔相成,音樂教育是一門最為基本的課,音樂教育包含在素質教育之內。音樂教育在于通過傳授音樂這門科學藝術,從而認識人們的道德、思想感情。使學習者對這門課有很深的認識,產生很高的興趣,從而具有對音樂的愛好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主要是要通過音樂教育提高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水平。
【關鍵詞】音樂教育;素質教育;關系研究
自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我國的音樂教育有了很大的進步,無論是教師隊伍還是學校器材,無論是大綱和教材,或者各個地方的教育方法,都有了巨大成就。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同時,培育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何為音樂教育?即關于講授音樂課程的一門學科,大部分同學從小就開始了對于音樂的接觸,漸漸的有一少部分學生選擇了從事音樂這個行業(yè),而在我們上學的過程中,學校還是會開設一些音樂課程,開展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很大的提高。音樂教育貫穿于我們學習的過程中受益一生。
那么,何為素質教育呢?素質教育的提出,最初的設想就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素質教育也是貫徹于學生學習的始終,不管是否在學校接受教育,還是成人繼續(xù)教育,都貫穿于我們發(fā)展的一生,類似于今天所倡導的終身教育。
(一)音樂學科是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就包含在素質教育之中,并且它也存在于審美教育之中,也就是說,音樂教育就是一種審美教育,通過對音樂教育的不斷開展,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審美能力,讓學生擁有欣賞美,鑒賞美,發(fā)現美的眼睛。而且,教師也會在教授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對于提升全民族是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音樂學科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我們成功路上必須擁有的,通過我們對音樂的欣賞與鑒賞,影響了我們的思維,形成了多元性的、發(fā)散的、開放的思維。當思維在提高,我們就會更易于接受素質教育,良好的貫徹素質教育。
(三)音樂學科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
音樂學科應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給與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人文精神是素質教育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精神能夠在各項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充分的體現,促進素質教育開展。
二、運用音樂教育來有效開展素質教育的目標措施
(一)提高音樂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教育工作者在教授音樂學科的時候,對于音樂,通過謹慎小心的心理去對待他,鑒賞音樂,并且在教授音樂學科,音樂的課程與音樂教育的體系中,凸出科學體系,音樂文化和音樂在教學中的位置和比例,并且要以這樣的一種體系來指導音樂學科和音樂課程的建設。教育工作者要掌握音樂教學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擁有成就一名音樂教師所必備的音樂學科基礎理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積極能動作用要充分結合在一起。在其他方面,音樂的基本知識,音樂基本理論和各項的音樂技能也是必備的。擁有厚實的民族文化根基常識和不同的學識,學科綜合的知識和教育者技能也是提高音樂教師品格的關鍵一步。良好的教學技能是發(fā)展音樂教學的關鍵一招。教育工作者還必須掌握面向全體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注重實踐,提倡創(chuàng)新地音樂藝術理論和教育教學方法。同時,還要有很好的文辭言語表達能力、先進的教學技能和領導操作能力。所以,音樂教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向這些目標不斷努力,奮斗。從而讓素質教育擁有扎實的基礎和平臺。
(二)運用合理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和認知能力
當下我國在音樂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教學過程和方法要科學合理,除了在內容上的對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的音樂技能予以特別關注外,還要對音樂作品的締造歷程,歷史文化和相關內容進行必要的學習。不僅通過學習這些基礎讓學生有認知體驗的豐富性,并且激發(fā)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對待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尊重藝術,提高美感能力。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體驗、探究、合作和模仿的水平都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1、體驗教學法。體驗,即用眼看,用嘴說,用耳聽,動手做和用大腦思考。更強調實踐探究,參與活動的技術與水平。體驗教學法是由直接參與的身體活動而產生的情感意識,體驗學習和集體操作進行的方法,使學生學習的知識不再單單是停留在認識階段,而是使它上升到人格理性方面。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和感受,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將學習變成集學生個人感受、見解、經歷和道德情操于一體的模塊。
2、比較教學法。通過對個別音樂作品的欣賞,作品的不同締造知識,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對照,運用到音樂的教育教學中。這種要領可以提高學習者認知能力,審美能力,并且能促進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的水平。從而提高素質教育,因此說,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相輔相成,一起促進。
(四)開展積極的音樂課外活動
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好課內的,更要依據學生的具體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不但可以厚實學生們的音樂生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整體發(fā)展,并且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人才,培育人格,增加人與社會協調的關鍵一步。
三、結語
正如馬克思說的那樣,“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首先,通過音樂教學,教育工作者運用演唱歌曲,半歌伴舞和和樂演奏的形式,豐富了教學形式和教學過程,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育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記憶能力。并且,音樂能改變人們的情緒和心態(tài)。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都能體會到這種感覺,聽到一些比較歡快的歌曲,使得我們心情愉悅,身心放松,有助于改善我們的記憶。
其次,音樂教育還能夠激發(fā)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喚起學生對于的相關的視覺映像,有關事物的聯想和聽覺形象等,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讓學生盡情暢想草原之夜獨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別具異域風光的境遇美。
最后,就是音樂教育能夠非常不錯的培養(yǎng)學生對節(jié)奏的認知,對音律的喜愛。學生們最容易接受的就是高低起伏的樂感和抑揚頓挫的聲音,尤其在搖滾樂和打擊樂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身心的協調,增強學生的節(jié)奏感,這都非常有助于素質教育的擴展與提升。
音樂也是一種文化,我們來學習音樂就像學習其他課程一樣,例如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在學習中讓我們的素質有了全面的提升,這也就是素質教育的內涵所在。正如愛因斯坦說的那樣,“如果我沒有青少年時代的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現在的科學成就”,是音樂讓他充滿的智慧、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他發(fā)現的偉大相對論,對于我們的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是素質教育的結果。
近年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其實也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也就是國民綜合素質的競爭了。因此,音樂雖然不是唯一的素質教育,但他是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沒有音樂教育,也就失去了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重要武器。所以說,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誰也離不開誰,素質教育離不開音樂教育,音樂教育不能缺少素質教育為載體,二者誰也離不開誰。尤其是在提高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一些具體舉措都與素質教育密切聯系,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文輔相.論大學素質教育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03).
[2]董中霞.音樂教育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07.
[3]史秀玉,李以明.淺論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J].電力高等教育,1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