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了高校圖書館建筑設計的發(fā)展方向,首先館舍的建筑設計應體現人文關懷,其次在館舍設計當中應注意環(huán)保、節(jié)能及綠色植被的運用,最后講述了要運用現代科技實現圖書館建筑的智能化。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人文關懷;建筑;功能布局;智能化
高校圖書館建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文化內涵,辦學品位。一些成功的圖書館建筑可以成為一所大學的標志,具有很高的地位。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和現代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圖書館的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高校圖書館建筑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以致許多高校擴建、新建圖書館,以滿足來自不同方面的要求。
一、圖書館建筑設計應體現人文關懷
新時期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是倡導人文關懷,實行人本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務。因此在圖書館的改擴建中,不但要通過建筑的設計和設施的配置達到更方便地為讀者服務的目的,還要通過對圖書館環(huán)境的塑造,功能布局的優(yōu)化,使環(huán)境對人產生不可抗拒的親和力,滿足讀者情感上的需求 并突出圖書館的人文氣息。
1、圖書館外部環(huán)境的人性化
圖書館作為保存、繼承與發(fā)揚人類優(yōu)秀知識文化的樞紐,作為一個民族或一種文化的象征,其建筑當屬文化建筑范疇。高校圖書館不應當僅僅是孤立的鋼筋水泥結構,它必須重視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調,讓周圍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美化圖書館、烘托圖書館、服務圖書館?;诟咝D書館讀者流量大,來館頻率高,為了方便師生借閱,一般都將館址設在校園整體規(guī)劃的中心地帶,或者是主干道旁。有些有條件的高校為了營造更加安靜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把圖書館建在青山綠水旁。事實證明,國內外著名的圖書館,都十分重視建筑外部環(huán)境的人性化。例如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它是臺灣第一座綠建筑圖書館,坐落于林木茂密、環(huán)境宜人的北投公園內。試想一下室內書香,室外鳥語花香,在此閱讀將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筆者認為這種人性化的建筑外部環(huán)境設計很值得高校圖書館借鑒。
2、圖書館建筑形態(tài)的人性化
建筑是一種人和社會同構的文化載體,作為本身就具有文化屬性的圖書館建筑,應該賦予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并以其特有的建筑文化給使用者以潛移默化的人性熏陶和陶冶。在建筑造型、建筑色彩等方面,要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也要與周圍的建筑風格,形態(tài)相協調,使讀者賞心悅目的同時,能感受到強烈的文化氣息,激起讀者的求知欲。如法國密特朗國家圖書館,首先它外部環(huán)境幽靜,屹立在巴黎塞納河畔,其次它的外形就像四本打開的巨書,新穎獨特,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外,更能激起讀者想走進里面閱讀的欲望。蘇州大學新校區(qū)的炳麟圖書館,整個建筑外形酷似一朵水晶蓮花且充滿靈氣,寓意清凈、圣潔,正符合圖書館的學術氛圍,這在全國高校中史無前例。此建筑榮獲2007年度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
3、圖書館功能布局的人性化
據筆者調查,高校圖書館的布局都以最大程度的為讀者借閱提供方便為特點,館內書架的擺設與布局也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一些流通性大的圖書都擺放在位置醒目的書架,盡量使讀者在最短的時間,最短的距離找到自己想要閱讀的書。對圖書館室內家具的選擇,應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家具設備對人的關懷。推廣使用符合人體功能學的家具,適宜讀者長時間閱覽學習的要求,體現出產品與人的完美結合。例如:(1)可選擇帶有一定傾斜度的閱覽桌,形式也不必拘泥于長方形的多人桌,單人桌、圓桌等還可以起到美化館內環(huán)境的作用;(2)可選擇帶有軟墊的座椅、藤椅等;(3)在閱覽區(qū)可適當的加些隔斷,一方面使布局不那么呆板,另一方面也給讀者提供了一定的私密空間。
圖書館總體營造的是安靜的學習氛圍,但有時不可避免的需要和老師同學探討問題,交往空間的引入及時的解決了這個矛盾。其表現形式為:可在走廊、門廳等次靜區(qū)擺放幾把藤椅木桌即可,簡單舒適;也可在閱覽室周邊設置獨立的研究室、討論室,一般以容納3—10人為標準。浙江大學圖書館閱覽室交往空間的布置就采用了多種方式。閱覽室空間與交往空間保持流通和滲透,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界面可采用環(huán)境設施、綠化分隔 ,也可利用層高的錯落來劃分。另外,使用夾層形式布置交往空間的做法,都是值得推薦的,這種設計方法既有利于空間區(qū)分,又能有效減少閱覽區(qū)噪音干擾。
二、多些“綠色”理念在館舍設計當中
據報道,歐洲的許多建筑在設計、結構方面等都采用新技術,這些新技術的運用,其造價可能比一般建筑高出3%,但是由于節(jié)能和優(yōu)化組合,每年的運營費用可節(jié)約60%。這種既節(jié)能又環(huán)保的做法同樣適用于我國高校圖書館建筑。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節(jié)能和環(huán)保的問題:
1、盡量采用自然通風。由于圖書館人員密集,流動性大,開館時間長,如果通風不暢,就會造成館內空氣污濁,使讀者產生生理上的不適。良好的通風條件是室內空氣清新的重要保證。所以在設計階段,就要充分考慮建筑朝向、建筑物門窗的朝向、建筑面積、門窗大小及開啟方式等。合理充分的采用自然通風,這樣既環(huán)保,又節(jié)能,還能減少經費。
2、合理利用自然采光??蛇m當的設置天井、天窗來擴大采光面積。據計算顯示,日光的功效大約是有效熒光的兩倍,如果利用的好,從窗戶射進的光源不僅能帶來光源還能帶來熱量,這樣就能減少空調的使用和人工照明,起到節(jié)能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陽光過強對圖書的傷害。
3、關注館內的綠化。綠色植物能幫助人們凈化空氣、消除疲勞,起到撫慰人心、陶冶情趣的作用,滿足人們的感覺和精神多種需要。研究表明,室內的綠化達到一定面積時,通過蒸發(fā)作用,可以調節(jié)室溫。綠色植物通過白天的光合作用,釋放大量的氧氣并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清除甲醛、苯和空氣中的細菌等有害物質,從而提高建筑環(huán)境的空氣質量,極大的改善了館內的微環(huán)境。所以盡可能多的運用綠色植被,使讀者身在館中如在園中。
三、運用現代科技實現圖書館建筑的智能化
圖書館建筑智能化是綜合采用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對圖書館的建筑設備進行自動監(jiān)控,對信息資源進行自動化管理以及為廣大用戶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文獻信息服務的現代化建筑物,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OAS)、通信自動化系統(tǒng)(CAS)和館舍建筑自動化系統(tǒng)(BAS)。其中,最復雜的是通信自動化系統(tǒng),它不但要保證館內局域網開展文獻信息服務,而且要與因特網連接,實現資源共享。因此,新建、擴建或改建圖書館時應把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技術設施體現在整個圖書館建筑中,使之不僅能滿足當前的使用要求,還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努力把圖書館建設成與時俱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圖書館。
21世紀,人們對高校圖書館的需求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一個優(yōu)秀的圖書館設計,不僅能滿足人們的這些需求,更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正如俄羅斯大文豪果戈里所說:“建筑是世界的年鑒,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它依舊還在訴說?!?/p>
【參考文獻】
[1] 胡 欣. 淺析圖書館人性化設計[J]. 衡水學院學報, 2005,6(4).
[2] 魯莉莉. 現代圖書館建筑設計理念與問題[J]. 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 2009,19(20).
[3] 顧 全. 高校圖書館功能布局的分析[J]. 技信息, 2009(17).
[4] 劉 驁, 劉彥力. 淺談高校圖書館交往空間設計[J]. 浙江建筑, 2009(8).
[5] 馬秀華. 新世紀高校圖書館建筑設計的五項原則[J]. 現代情報, 2005,25(11).
【作者簡介】
郝瑞芳(1983—),女,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