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如有
摘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可以說識字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著學生未來的文化學習,而兒歌是一種學生喜歡的方式,可以說利用兒歌來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不但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文字的認識,可以說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方式。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兒歌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377-01
識字是學生認識語文的基礎(chǔ),也是認識中國文明的一種開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正處于心智發(fā)展階段,活潑好動可以說是學生的天性,而兒歌作為一種兒童文學表現(xiàn)形式,不但符合學生的天性,還易于學生接受,因此以兒歌作為文字載體,通過學生對兒歌的傳唱,不但可以增長學生的基礎(chǔ)語文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1.兒歌融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可行性
兒歌作為一種兒童文學形式,將兒歌融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是存在一定可行性的[1]。首先兒歌識字可以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現(xiàn)代社會學生識字較早,因此學生的識字能力較強,但是由于年齡較小,所以對于文字的書寫比較困難,而傳統(tǒng)的語文識字教學,教師只是把漢字和音形結(jié)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文字教學,這種模式可能會加快學生的認字速度,但是卻缺少對學生書寫的規(guī)范,因此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文字,而兒歌從文字的字形出發(fā),是通過會寫然后會認的方式,因此對于學生書寫能力有很大提升。其次兒歌識字,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是一種以趣促學的方式,這就比傳統(tǒng)的念白式教學,更受學生歡迎,進而在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性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認字量,符合當下的教學改革理念,可以有效的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最后是有利于學生思想文化的熏陶,兒歌最為一種文學形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韻味十足、朗朗上口、短小精煉,這就與詩詞的形式很像,通過大量的兒歌傳唱,可以增添學生的文字底蘊,可以說是一種"認字"到"用字"的提升,這對于學生文化底蘊與語文素質(zhì)的提升都有顯著作用。
2.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兒歌的有效應(yīng)用
2.1 筆畫兒歌,理解文字原理。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誤區(qū)就是教師重視學生文字認讀,卻忽視了對于文字原理的講解,因此很多學生直到成年寫字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筆畫上的錯誤,而這種文字書寫的不規(guī)范,從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學生文字書寫的優(yōu)美性,因此可以說筆畫才是文字的基礎(chǔ),只有從筆畫開始教學,才能讓學生掌握認字的開端[2]。但筆畫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從最小的構(gòu)成單位,到偏旁部首其中蘊含著復雜的知識體系,可以說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性,而生活中的筆畫兒歌卻很多,運用這些朗朗上口的兒歌,不但順口還易記,如這樣的兒歌",橫是起筆斜斜按,左低右高行,捺是起筆不用按,直接右下滑"教學的時候,一邊讓學生朗讀,一邊讓學生在紙上練習,學生很快就可以將字形銘記于心,進而通過筆畫的認知,加深對文字原理的理解,學會真正的解讀文字。
2.2 形象兒歌,提高文字認識。對于小學生而言,事物的認知,都是從具體的形象認知開始的,這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也符合學生對于美好事物的一種追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象形兒歌,這些兒歌將文字拆分為具體事物,通過一個文字形象,為學生建立字的認識,可以有效的加深學生對于文字的記憶,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速度[3]。因此在小學語文文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把這些象形兒歌,轉(zhuǎn)變?yōu)橐环N猜謎語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強答,如"又家三兄弟,爬到木頭上" 再或者"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頭上",讓學生猜一個字,學生就會在猜字的過程中,建立一個文字形象,把"桑"和"碧"形象化,提高學生對于文字的認知程度。
2.3 歸類兒歌,拓寬文字知識。在傳統(tǒng)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通過一個文字的字形和字義講解,在通過字字傳授,建立詞語、段落以及整個文本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難度大,且學生接受起來比較緩慢,但是如果運用歸類兒歌教學法,就會有很大區(qū)別,學生可以通過兒歌建立文字特征,進而找到學習文字的訣竅[4]。如這樣一首兒歌,蘋果香蕉沉甸甸,榴蓮芒果香又甜,今年果園大豐收,我家水果吃不完。學生在熟讀兒歌的基礎(chǔ)上,就會對蘋果、香蕉、榴蓮、芒果的特征有一個整體認識,并且發(fā)現(xiàn)這四個詞,都有一個"艸"而且下面的結(jié)構(gòu)都與文字讀音接近,這就是大多數(shù)水果類文字的特點,通過這種歸類兒歌,為學生建立音義形的認識,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文字拓展能力。
把兒歌作為文字的載體,讓學生根據(jù)漢字規(guī)律認識文字,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不但鞏固了學生的文字基礎(chǔ),也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想象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多得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永鋒.針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8)
[2] 孟來榮.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歌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4(88)
[3] 李晏秋.兒歌促進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4(10)
[4] 楊青平.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效果[J]. 新校園(中旬).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