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英
考場真題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滿分欣賞
莫將分數(shù)功利化
在當今社會,分數(shù)功利化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不少家長對孩子要求極嚴,得不到滿分便拳腳相加;而有的家長則“及格萬歲”,認為只要及格便是好的。不管外界看法如何,我認為這兩種做法均不可取,因為這均是將分數(shù)功利化的行為。(認識深刻,一語中的,看透兩種看似不同的獎罰,有著相同的本質——將分數(shù)功利化)
近年來,“虎媽狼爸”層出不窮,因其用嚴厲的教育方式將子女“打”進名校而出名,并贏得人們的爭相熱捧。在這種大趨勢下,而我只想問一句——這樣做真的對嗎?(選用虎媽狼爸教育熱點,進行評論)先不論這種“高壓”教育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會造成何種影響,從社會進程上來看,現(xiàn)在早已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對讀書不好的學生豈能一棒子打死?
莫將分數(shù)功利化,分數(shù)雖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尤為重要。十年前的神童退學事件留下的一地雞毛仍歷歷在目,從小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換來了什么?換來的只是因生活無法自理而被中科院退學的通知,這樣的分數(shù)至上,這樣的本末倒置,是不是可以停止了呢?。ㄟx用神童退學的方面事例加以佐證)
其實,不少家長都明白,一百分和九十八分并沒有多大差距,他們只是忍不下這攀比之心,更何況分數(shù)不是一切,你又能肯定地說考滿分的孩子一定比別的孩子能力強、優(yōu)異嗎?既然不能肯定,那為什么要將孩子們的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多得的那一兩分上呢?為何不將這時間花在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上呢?社會需要的并不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而是全面發(fā)展的綜合人才。(評析前兩段反面教育事件:社會需要的并不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而是全面發(fā)展的綜合人才)
達爾文小時候成績并不出眾,而且還喜歡在課余時間觀察小動物和昆蟲,若將他放在現(xiàn)在,恐怕不少人都會認為他“不務正業(yè)”,但正是這份“不務正業(yè)”才結束了“神學”數(shù)千年的統(tǒng)治,才有了我們今天的“進化論”。(列舉正面事例,表明正確做法)是的,無法否認,我們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絕對不是只有“學習”。
內地首富馬云也并不是名校畢業(yè)生,但這并不妨礙他在電子商務界呼風喚雨。(再加一正面商界事例,例證充分)由此可見,學習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切。(評析以上兩個正面事例,進一步論證——學習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切)
是的,無法否認,一個優(yōu)秀的成績或多或少會對你的未來有所助益,但為了這個蒼白的理由而犧牲孩子的童年、扼殺他們的夢想未免太殘忍了一些。
一百分也好,九十多分也罷,甚至剛及格也無妨,莫將分數(shù)功利化,因為分數(shù)不能代表一切。(收尾有力:語言辯證,回扣漫畫,重申觀點,回應文題)
滿分解讀
學立意:本文依據(jù)漫畫的寓意,見解深刻,提出了不能將分數(shù)功利化的觀點。
學論證:作者從正反不同角度闡述了能力比分數(shù)更重要的道理。材料豐富,論據(jù)充足,文章中心突出,內容充實。
學語言:“無法否認,但”“是不是”、“豈能”等語言準確,辯證地表達了作者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的思辨性,思維縝密,說服力強。
滿分欣賞
差 別 待 遇
贊揚與責罵的差別在哪?
對于小明來說,是一百分與九十八分間的毫厘。
對于小亮來說,是及格與不及格間的跨越。
看似這樣的差別待遇毫無道理,仔細思索卻能悟出其間的合理。
人生來不盡相同。自呱呱墜地時起,每一個生命便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其屬于自身的優(yōu)秀與價值。生命如此,又怎能以一條統(tǒng)一的刻線,單薄的規(guī)矩丈量一個個鮮活而獨立的生命呢?(見解全面,整體把握:作者為漫畫中的兩種做法點贊,找到了異中求同的切入點——因人而異,差別待遇。語言有詩意)
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張,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敵國的巨賈,有位極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兩兩對舉:孔子弟子中的巨賈與政客,同是孔子學生,身份也有差別,同樣成功。)而孔子,則成為后世稱贊景仰的偉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準確地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劣長短,揚其長補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為這樣的“差別待遇”,才使每個人都得盡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會對于每個人,應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既不能缺少轟隆雷鳴的馬達,也不能小瞧默默無名的一顆小小螺絲釘。(馬達與螺絲釘類比對舉,作用有差別,同樣需要)可能對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遠無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盡其所能的結果。若是我們只是用統(tǒng)一的標桿來評價不一樣的人,那世界將會埋沒多少奇能與怪才!
是的,我們社會需要差別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發(fā)需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草書國畫只求神形俱備即可;(善用類比,精密與疏狂對舉,要求有差別,同樣必要)正如廉頗以身經百戰(zhàn)的顯赫戰(zhàn)績位列上將,藺相如以如蓮巧舌精巧說辭拜為上卿;(廉頗與藺相如歷史名人的例證支撐,職務有差別,同樣重要)正如“舌尖上的中國”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譜寫精致,《我在故宮修文物》中一雙雙巧手以古物刻寫精華……(再用類比,一食物一古物,媒介有差別,同樣精彩)各行各業(yè),各得其所,差別待遇而實現(xiàn)整體的共贏!(兩兩對舉人物事物,事例論證、類比論證,交相輝映。極其生動有力,層層深入地論證了:正是因為這樣的“差別待遇”,才使每個人都得盡展其能,各得其所。)
由此觀之,作為肩負著向國家與社會輸送人才重任的學校,更應拋棄條條框框,摒棄墨守成規(guī)之道,改革創(chuàng)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莘莘學子各自的獨特形態(tài),以不同的標準,相同的誠意,培養(yǎng)出各有所長的棟梁之才?。ɑ乜勐?,落腳教育:學校更應因材施教,一視同仁,培養(yǎng)各方面的人才)
我一直堅信,每一個個體,都有其獨特的芳華,每一個存在,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而我,愿養(yǎng)我浩然之氣,展我獨特風采!
差別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準則,同樣的期許?!安顒e待遇”,無差別!
滿分解讀
學結構:文章特征鮮明,結構嚴謹,邏輯嚴密,本文緊扣因材施教這一中心,從人的先天差異,先圣的經典垂范,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等角度,令人信服地推論出學?!安顒e待遇”,因材施教的匠心與意義。
學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運用得恰到好處。
學語言:詞句精彩紛呈,比喻,對偶,成語,對比處處可見,詩意與哲思共存,生動與深刻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