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敏
【摘 要】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積淀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而感恩則是炎黃子孫由來已久的美德。縱觀古代著名篇章、詩句無不滲透了感恩這一重要思想,而《弟子規(guī)》則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教材,其入則孝的內(nèi)容即是感恩教育的典型反映,最終目標在于升華孩子的情感與道德品質(zhì)。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更多的九零后、零零后成為新一代獨生子女的典型代表,他們依賴感強、過于自私、不愿意替他人著想的心理尤為突出,為此如何理解《弟子規(guī)》的重要感恩思想,注重對新一代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則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感恩教育;思想;價值
《弟子規(guī)》是我國由來已久、對青少年影響深遠的一部重要古代教材,由于采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精辟的語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因而淵源流傳,成為國學之經(jīng)典。感恩作為《弟子規(guī)》之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不但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之代表,更是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懂得知恩圖報的人性之精髓。本文針對《弟子規(guī)》之中的感恩教育思想展開進一步研究,明確了其內(nèi)容之精髓,對青少年乃至現(xiàn)代社會的文明、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意義重大。
一、《弟子規(guī)》中感恩教育思想精髓
《弟子規(guī)》之中感恩教育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其中“入則孝”即反映出了青少年要孝敬父母的重要美德。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孩子理應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回報父母。然而如果這一人之天性得不到有效的引導,感恩之情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漸漸被沖淡。平凡的生活之中孩子會慢慢習慣父母的疼愛,認為這是理所應當?shù)?,甚至在長大成人后不贍養(yǎng)父母、不懂得感恩。因此,感恩教育應從小做起,令青少年時時刻刻懂得孝敬、感恩父母,唯有如此,方能在其成長階段中將此種感恩之心波及到身邊之人。
“入則孝”主要講的是孩子同父母日常相處過程中應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其滲透了六個層次的含義。第一個層次,即要第一時間應答父母,對他們的教誨要虛心聆聽,不能有所拖延,要恭敬順承。對父母盡孝首先需要存在恭敬感恩之心,一旦時時刻刻感恩父母,才能對尊重、恭敬父母。當然這里的順承并非忽略孩子的主體地位,兩者并不矛盾。
第二層含義即對父母要悉心照料,使他們放心。孩子要經(jīng)常對父母噓寒問暖,并要時時刻刻讓父母知曉自己的近況,心中惦記家人。一旦形成了習慣之后,孩子的感恩之心便會形成擴散效應,輻射到交往對象之中,形成良好的效果。
第三層含義即孩子不應任性妄為,不可私藏物品,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家庭之間只有互相信任,才能更加和諧相處。倘若孩子任性妄為,則會使父母更加擔心,這種不孝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
第四層含義即孩子需要用盡心思了解父母、滿足他們的心愿,不做使父母厭惡的事情、避免讓父母過于擔憂甚至是蒙羞。不管父母對孩子報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都需要對他們盡孝。因為父母養(yǎng)育孩子,孩子需要感恩,而這種感恩之情不應隨著父母態(tài)度的變化而存在任何的改變。
第五層含義即孩子在勸說父母之時應采取委婉、迂回的方法,不應直來直去。父母并非圣人,也會犯錯,孩子在勸導的過程中應做到誠懇、和善,倘若父母不愿改變,也要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例如,在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再鍥而不舍的進行勸導。此種持之以恒、無微不至、堅持不懈對父母的付出,是需要以堅定的感恩之心作為根基。
第六層含義,在父母身患疾病時,孩子應時時刻刻陪伴左右,悉心照料,在其去世后要注意禮節(jié),為其守孝。當然,現(xiàn)代社會,守孝三年的盡孝形式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然而《弟子規(guī)》之中內(nèi)在的寶貴精神價值卻始終長久不衰,值得當代人們?nèi)W習與感悟。《弟子規(guī)》中關注的重點在于孩子對父母要始終抱有感恩之心,因此不必在于恪守什么形式。一旦父母遭遇不幸,每個孩子應自然爆發(fā)出一種感懷之心,回憶父母健在時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奉獻一生的愛,不辭辛勞將自己教育成才,這樣一來感傷之情會自然流露出來。《論語·學而》便提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也就是說紀念的形式并不重要,只為教化世人,通過追憶可更加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達到反哺報恩的效果。
二、《弟子規(guī)》 中感恩教育對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與意義
綜上所述,《弟子規(guī)》之中的感恩教育對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孩子將父母作為回報的對象,是最貼切實際的。通過循序漸進的感恩教育可令青少年心智更加成熟,道德品質(zhì)得到良好的提升。孩子對父母的愛是一種本能與原始的感情,是最易激發(fā)喚醒出來的。將此種感恩之心加以放大,便會輻射到社會全員。因而,學習《弟子規(guī)》中的感恩思想,并不限于一個孩子對父母的愛,更是要培養(yǎng)他們形成更強的自尊心、更高的責任感與良好的人格品質(zhì)。另外,將家庭生活同感恩思想有效融合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由于情感教育更重視感性認識,而非純理性的分析,因此應促進兩者的有效融合,注重在生活之中循序漸進對青少年進行科學的引導,提升他們的感恩意識。
三、結(jié)語
總之,《弟子規(guī)》中感恩教育思想極為重要,我們只有明確其內(nèi)容精髓,重視感恩教育,對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啟迪,方能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激發(fā)《弟子規(guī)》核心價值,最終使人們的感恩之心惠及更多人群乃至整個社會。
參考文獻:
[1]王萍.踐行《弟子規(guī)》的中華美德,開展幼兒園的感恩教育[J].時代教育,2015(18).
[2]程軍.給孩子成長的力量——淺談弟子規(guī)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