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材在語文教育中始終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對1957年以來的語文教材的研究文獻做了梳理。對語文教材中的寫作知識研究現(xiàn)狀進行總結。發(fā)現(xiàn)關于教材中的寫作知識研究缺乏一個成熟可靠的分類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并做出展望。
【關鍵詞】語文教材;寫作知識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
在中國期刊網國內數(shù)據(jù)庫鍵入關鍵詞“寫作知識”,共檢索到4175篇文章。最早的文獻出現(xiàn)在1957年,是吳偉發(fā)表在《安徽教育》第四期上的《在高年級進行寫作指導的做法和體會》,這篇從寫作教學實際案例出發(fā),提出在作文評講的時候要講述一些重要的寫作知識。鍵入關鍵詞“教材寫作知識”,搜索到0篇。鍵入主題“教材寫作知識”,搜索到367篇。最早的文獻出現(xiàn)在1980年。是苑廣田發(fā)表在《語文教學通訊》第11期上的《關于中學語文教材改革的建議》,主要就教材應該系統(tǒng)性、科學性的觀點,談到中學教材中的寫作知識應該系統(tǒng)講授文體的特點,對我們研究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寫作知識的編排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以五年為周期統(tǒng)計文章數(shù)量,我們發(fā)現(xiàn)1980—1984年發(fā)表了21篇,1985—1989年發(fā)表了23篇,1990—1994年發(fā)表了29篇,1995—1999年發(fā)表了47篇,2000—2004年發(fā)表了45篇,2005—2009年發(fā)表了79篇,2010—2014年發(fā)表了96篇,2015年發(fā)表了19篇,2016年發(fā)表了6篇。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數(shù)量一直偏少,針對小學階段的教材中的寫作知識研究更是寥寥。
一、寫作知識的定義
從寫作學的角度,莊濤等人在《寫作大辭典》中這樣定義寫作知識:寫作知識指文章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和方法。它包括:選擇材料,確定主題,構段謀篇,錘煉語言,運用常用的表達方式和修改等。
從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角度,王榮生采納皮連生的“廣義知識觀”,將(廣義)“語文知識”界定為“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tài)度。
由此可見,寫作學領域關于寫作知識的定義比較明確,但在語文學科領域關于寫作知識尚且沒有明確的定義,寫作知識依然包含在語文知識的大范圍下,未被單獨抽離。
二、寫作知識的分類和構成
研究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理論基礎對寫作知識進行分類。
多數(shù)學者采用認知心理學中的廣義知識觀,有的從寫作知識與寫作能力的關系方面,還有的借鑒這種知識分類論,都將寫作知識分為寫作陳述性知識、寫作程序性知識以及寫作策略性知識。也有學者將策略性知識看作特殊的程序性知識,將寫作知識分為寫作陳述性知識和寫作程序性知識。
何更生博士在其論文 《知識分類學習論和教學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他從寫作知識與寫作能力的關系出發(fā),以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與教學相結合的產物——知識分類學習論和教學論為指導,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本質、結構及其形成和發(fā)展的特點等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與我國語文教育理論界流行的學生寫作能力觀有很大區(qū)別的觀點:認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本質是一種問題解決能力,是一種學習結果。它由寫作內容知識(寫作陳述性知識)、寫作技能(寫作程序性知識)和寫作策略性知識(認知策略)等三類知識構成。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實質上就是這三類知識學習和遷移的結果。
也有學者從課程的角度對寫作知識進行分類。這其中就分為從語文課程的角度和寫作課程的角度對寫作知識進行分類。
韓雪屏老師把語文課程知識分為言語規(guī)律、他人的言語經驗、個體的言語規(guī)則、人類的語言文化四大類。她將寫作知識分為:寫作技能知識、寫作過程知識、寫作類型知識和寫作思維知識。她還對這四大類知識的具體構成進行了劃分。寫作技能知識包括:觀察和調查、比較和篩選、言意轉換、借鑒和評價、書寫和標點。寫作過程知識包括:聚材與選材、立意與安章、選詞與煉句、起草與修改。寫作類型知識包括: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命題與半命題作文、自擬題作文。寫作思維知識包括:廣泛發(fā)想與聚合發(fā)想、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分類與比較、聯(lián)想與想象。
榮維東博士的研究緊跟國際寫作課程理念。他認為世界寫作課程經歷了由“文章寫作”到“過程寫作”再到“交際語境寫作”的范式轉換。他將過去單一、靜態(tài)、陳舊的“文章寫作”知識,拓展為以“語篇寫作知識”“過程寫作知識”以及“交際寫作知識”為主要支撐的課程知識體系。
還有學者結合心理學中關于知識分類的觀點,站在寫作課程的角度,對寫作知識的類型作出討論。
丁煒老師在《小學生寫作學本的編寫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從寫作課程的角度出發(fā),她按照加涅的知識階層論,將寫作課程的知識分為三層知識。第一層是語言表達現(xiàn)象知識,第二層是語言表達概念知識,第三層是語言表達規(guī)則知識。換一種知識分類標準,她認為還可分為這三層,第一層是操作性知識的物化狀態(tài),第二層是陳述性知識,第三層是策略性知識。
有學者站在寫作過程的角度,認為寫作需要過程性知識。他們將寫作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寫前(觀察和積累)、寫中(審題、立意、選材、布局、謀篇、語言表達)、寫后(修改與謄寫)。西方有學者將寫作過程分為寫前(創(chuàng)造與計劃)、寫中(起草和修改)、寫后(編輯與發(fā)表)。這一系列過程涉及的知識就是這類學者對寫作知識的分類。
國外學者希洛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提出,有效的寫作至少需要四類知識,即關于所寫內容的知識、關于處理的程序性知識、語篇結構知識、包括隱藏在各類寫作中的圖式、句法、標點和用法的規(guī)范以及寫一篇特定類型文章的程序性知識。
國外學者伯恩斯則認為寫作者需要運用主題、讀者、體裁風格和語言四種類型的知識。
綜上所述,關于寫作知識的分類和構成,大致有以下幾個角度: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語文課程的角度、寫作課程的角度、課程論與心理學相結合的角度,以及寫作過程的角度等。但尚未找到統(tǒng)整語文學科、寫作學、認知心理學三方面理論的關于寫作知識的分類和構成。
三、教材中的寫作知識
(一)教材中寫作知識的百年演變
葉黎明老師在《寫作教學內容新論》一書中,對語文教材中寫作知識百年演變軌跡作了梳理。她采取語文教育界較為流行的時期分法,將語文教育分為傳統(tǒng)教育時期(1904年語文獨立設科前)、現(xiàn)代語文教育時期(1904年到1949年)、當代語文教育時期(1949年至今)。
她梳理出,傳統(tǒng)語文教材以文章作法為核心知識?,F(xiàn)代語文教材吸收了西方的文體分類知識體系,于是,文體知識是現(xiàn)代寫作教學知識體系的核心構成。當代語文教材中的寫作知識則歷經波折,先是在教材中除了包含在一篇篇選文中的“語文知識”,不存在寫作知識的獨立編排,到1958年編寫的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文章學知識,到后來語文教材中的寫作知識基本上是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有時包括應用文)三大文體的寫作知識。
(二)教材中寫作知識的類型
葉黎明老師對11套寫作教材中包含的寫作知識進行考察,她認為可以分為以下五類:關于如何獲得寫作內容的知識、處理內容的程序性知識、文體知識、語法和修辭知識以及有關思維訓練的知識。
除此之外,她還對教材層面開發(fā)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大教學文體知識進行討論。細化了這三類文體的寫作知識所包含的知識點。對人教版《寫作與說話》中記敘文寫作知識包含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從記敘文的特點與體式、記敘文的選材與截取、記敘文的場面與線索、記敘文結構的常見模式、記敘組合的常用技法、記敘文的精寫與修改等這六方面去歸類。
還有研究者采用皮連生的廣義知識觀,將教材層面的寫作知識分為寫作陳述性知識、寫作程序性知識和寫作策略性知識。四川師范大學碩士生王紅梅在其碩士論文《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寫作策略性知識研究》中,按照不同的寫作階段對語文人教版高中教科書中涉及的寫作策略性知識進行梳理。寧波大學碩士生李慧的《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材寫作知識系統(tǒng)的研究》,將教材層面的寫作知識分為寫作陳述性知識和寫作程序性知識。
四川師范大學碩士生肖紅艷在其論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知識狀況研究——以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為例》將教科書中的寫作知識分為:文體知識、寫作動力知識、寫作要求和寫作方法知識這三大類。
上海師范大學碩士生杜弘在論文《美國小學英語教材麥克米蘭版語文知識研究》一文中,將這套教材中的寫作知識分為:文體知識、寫作的前提知識以及寫作過程與作品展示的知識。
(三)教材中寫作知識的呈現(xiàn)
葉黎明老師認為寫作知識在語文教材中的呈現(xiàn),大體上經歷了兩個變化:一是從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變;二是從零散、玄妙的顯性知識向系統(tǒng)、周密的顯性知識轉變。
她發(fā)現(xiàn)“范文”型的讀寫教材中,寫作知識往往以隱性知識的狀態(tài)存在于一篇篇選文中。還有一種“文選加評點”編寫體例,由評點(圈注、眉批、總批)來呈現(xiàn)寫作知識。還有通過知識短文的方式來呈現(xiàn)系統(tǒng)的寫作知識。在書中,葉黎明老師強調,練習是知識呈現(xiàn)的一種方式。
寧波大學碩士生宋蕓在《新課標高中語文教科書呈現(xiàn)方式研究》,梳理出這套教科書中寫作知識存在于三個部分:每個單元的獨立編排、與“閱讀”整合以及與“梳理探究”整合這三塊。
上海師范大學碩士生杜弘在論文《美國小學英語教材麥克米蘭版語文知識研究》一文中,梳理了美國這套母語教材的寫作知識存在于單元和課文中。
綜上,研究者們對教材中的寫作知識的研究,對其內容的研究大多依據(jù)這些教材本身包含的寫作知識的幾類去梳理。缺少一個成熟可靠的寫作知識分類系統(tǒng)去探測這些教材中寫作知識的狀況。關于寫作知識的呈現(xiàn)也是針對不同的教材特點,對其寫作知識的呈現(xiàn)進行介紹,缺乏權威的評價依據(jù)。一定程度上,為筆者研究教材中寫作知識的內容和構成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韓雪屏.語文課程知識初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
社,2011.
[2]洪宗禮等.母語教材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
社,2007.
[3]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社,2015.
[4]吳忠豪.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 ?習作[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葉黎明.為什么要教文體知識?[J].小學教學,2014(9).
[6]李海林,榮維東.作文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寫作知識重建[J].中學語文教學,2009(7).
[7]潘荷.試論小學語文教材改革[J].理論觀察,2011(6).
[8]何麒.日本光村圖書版小學《國語》教科書研究——寫作領域[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9]王紅梅.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寫作策略性知識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5.
[10]宋蕓.新課標高中語文教科書寫作知識呈現(xiàn)方式研究[D].寧波大學,2007.
[11]莊濤等.寫作大辭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
[12]何更生.知識分類學習論和教學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1.
[13]韓雪屏.語文課程的知識內容[J].新理念,2003(6).
[14]榮維東.寫作課程范式[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15]丁煒等.小學生寫作學本的編寫理論與實踐[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5.
[16]轉引自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17]轉引自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18]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19]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0]王紅梅.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寫作策略性知識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21]李慧.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材寫作知識系統(tǒng)的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3.
[22]肖紅艷.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知識狀況研究——以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23]杜弘.美國小學英語教材(麥克米蘭版)“語文知識”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
[24]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5]宋蕓.新課標高中語文教科書呈現(xiàn)方式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07.
[26]杜弘.美國小學英語教材(麥克米蘭版)“語文知識”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馬玲,女,江蘇鹽城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專業(yè)碩士。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