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丹
摘 要:受種種因素的制約,當前我國農(nóng)村小學英語教學尤其是口語教學效果仍然欠佳。該文結合農(nóng)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幾點改進農(nóng)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對策,以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口語訓練;農(nóng)村小學英語;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6-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13
進入21世紀以來,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受到了廣泛關注,特別是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頒布后,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但由于受種種因素的制約,目前我國農(nóng)村小學的英語口語教學效果仍然欠佳。那么,如何提升農(nóng)村地區(qū)小學英語口語教學質量呢?
一、農(nóng)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及反思
農(nóng)村小學英語課程的設置起步慢,學生運用英語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十分有限,大多停留在打招呼的水平。尤其是枯燥的識記或背誦任務,導致學生失去了興趣。再加上期中、期末和升學考試尚未將英語口語測試納入考核總分,客觀上給人以“說的能力不重要”的錯覺,教師無形中也淡化了口語教學。這些狀況不能不令人反思——農(nóng)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癥結究竟在哪里?
(一)英語師資隊伍參差不齊,任務繁重
農(nóng)村經(jīng)濟相對落后,部分地區(qū)推廣英語的時間晚,有的學校還在使用代課老師,而非專業(yè)出身的教師英語知識水平十分有限。近些年來,部分縣市通過教師招考給農(nóng)村英語教師隊伍補充了新鮮血液,但這些英語教師在農(nóng)村小學需同時兼任不同年級乃至全校的英語課程,任務繁重,教學壓力非常大。
(二)英語學習氛圍尚未形成、基礎薄弱
以筆者所在地區(qū)為例,絕大部分學校低年級的小學生還沒有開設英語課,中高年級每周每班也只有兩節(jié)課。在農(nóng)村,除了課堂以外,學生很少有接觸英語的機會。即便在課堂上,不少教師由于缺乏對情境的精心創(chuàng)設,組織交際性口語活動顯得力不從心,口語課成了聽力課,導致學生無法得到必要的語言訓練。
(三)學生緊張焦慮的心理障礙有待破除
農(nóng)村學生受特定成長環(huán)境與家庭的影響,缺乏大膽說英語的信心,課堂上不愿開口說話,擔心說錯、受批評、遭人笑話失面子。
二、改進農(nóng)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方法的對策及建議
(一)樹立學生信心,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大多數(shù)小學生在最初接觸英語時都很感興趣,教師在應抓住師生初次見面的有利契機,以流利的英語作為開場白,為之后課堂氛圍的營造做好鋪墊。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用一些淺易的問題去鼓勵學生回答,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肯定和激勵性的評價,不要吝嗇“very good, wonderful, well done, good job”等課堂用語的使用。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一旦有了滿足感和成就感,就會激起強烈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口語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設英語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開口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有多說多練的外部條件和語言環(huán)境,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地堅持說簡明的英語,并輔助以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以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如在課前可以把字母操作為warming up,讓學生跟著教師喊口令,根據(jù)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而小學生愛跳、愛唱、愛說,字母操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說英語的習慣。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口語訓練模式
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在課內外創(chuàng)新口語訓練模式,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逐步形成并不斷完善。
1.借助童謠歌曲培養(yǎng)語感
在教學實踐中,一些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的童謠歌曲和小詩是初級口語訓練的妙方。如兒歌《Eight Little Baby Duck》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數(shù)詞:
One little,two little, baby ducks.
Three little,four little baby ducks.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Oh,
Come four little baby ducks.
Five little,six little, baby ducks.
Seven little, eight little baby ducks.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Oh,
Come eight little baby ducks.
悅耳的音樂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和想象力,使學生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習得英語。再加上TPR教學法的運用,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更能幫助學生輕松記憶本節(jié)課重要知識點,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
2.通過游戲增強趣味練習
小學生天生愛玩,教師可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小學生年齡特點,設計小學生喜歡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進而輕松、愉悅地掌握英語知識。
如用“小偵探”游戲教“How do you go to school? By car/ bus/ plane/ ship…”選一位學生來找老師事先藏在某個同學座位的卡片,當這位學生越接近卡片的時候,其他學生大聲讀“How do you go to school”,當這位同學離卡片越遠的時候,其他同學越讀越小聲,從而根據(jù)其他同學的提示找到卡片并把卡片讀出來:“By car/ bus/ plane/ ship…”
3.角色扮演進行口語實踐
角色表演是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能力和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如在教學閩教版四年級上冊Unit4 Numbers and Time Part A 的時候,教師可制作兔子、小狗、烏龜?shù)念^飾,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把整個龜兔賽跑的故事用英語表演出來,以獲得高效的口語訓練。
三、 結語
農(nóng)村小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對廣大一線教師而言是任重而道遠的使命,這要求教師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并通過發(fā)音、拼讀、聽力訓練、口語訓練等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以逐漸提升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張琳琳.小學英語課程教學論[M].鄭州大學出版社,
2008.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