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萍
讓語文回歸生活,在開放背景下讓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大膽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快樂自由地朗讀自己心儀的文章,何等和諧與愜意!也正基于上述目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指導中從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出發(fā),多給他們?nèi)蝿罩笇Ш吞骄繖C會,讓他們在彼此合作和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精彩。任務驅(qū)動,讓課堂教學在動感十足的過程中如同鳳凰涅槃獲得了重生;任務驅(qū)動,讓學生真正站在課堂中央主動發(fā)出強勁的心聲,讓他們在彼此協(xié)作探知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的敏銳性和靈活性。
一、充分預設,引導生成
離開了問題探究,任務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依據(jù)課程知識要點和學生認知的難點,在預習中創(chuàng)設相應的任務,給學生閱讀感知“搭把手”,定能使課程知識生成更有目標和方向。利用預設任務來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讓他們帶著問題主動思考,對增強他們閱讀信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預設任務,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閱讀,從而獲得更多的素材信息。如在《竇娥冤》的閱讀教學引導中,我要求學生結合“楔子”中的內(nèi)容,運用歸納概述的方式,圍繞“劇本前奏”寫出引子,并建議學生思考:竇天章為何要將女兒賣與蔡婆婆?作為當時的知識分子,竇父之為合理嗎?通過這樣的引導預設,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間,使他們帶著問題進行層層推進。有的學生從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認為開頭的悲劇,為后來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調(diào),讓我們在感受骨肉分離的痛苦后獲得了更多的感悟。有的學生則根據(jù)當時的情境,認為賣女兒畢竟能使父女都活命,能使雙方有生存的機會,也為下文的父女重逢奠定了基礎。有的學生則從法理的角度,認為父賣女實屬不該,不該為了自己的功名賣了親生女兒,可見當時的知識分子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之深,可謂迂腐至極,等等。學生帶著如此多的問題主動探知,就能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
通過這樣預設話題,讓學生有更多的自我探知機會,始終在思考過程中挖掘課文的有效信息點,在主動探知的過程中找到更多表達語句。創(chuàng)設的預設任務,應結合學生能力,突出開放性,引導學生在主動搜集的背景資料中找出相關素材,讓他們有更多的感知。
二、多元互動,深入探究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運用能力離不開實踐體驗與互動交流,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的情境,讓他們能夠自由快樂地表達運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任務,讓他們圍繞問題深入查找原因和探尋對策,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
如在《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引導中,我建議學生運用同伴互讀的形式,就“別里科夫在言行舉止上有何與眾不同”找出相關的語句,讓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就“這固然很好,可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分析作者想要表達的潛臺詞,就“別列科夫為什么會生病,這種病你認為能治愈嗎”等問題進行小組交流,讓學生結合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探究。通過這樣的多元互動,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能夠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探尋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內(nèi)容,進而獲得更為深刻的感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多鼓勵他們結合自己的理解感知主動提出獨到的看法,讓他們在深入剖析問題的過程中主動總結反思。引導學生在同伴交流中搜集相應疑難問題,有更多的探析基礎。多鼓勵學生運用小組討論、角色對白、師生溝通等群體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獲得深刻感悟體驗。
三、鏈接課外,類文拓展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講究的是從生活中積淀學習素材遠比書本來得更有意義,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創(chuàng)設拓展延伸任務,讓學生帶著新鮮好奇從課外搜集相應的學習資料,更利于他們獲得深刻感悟。
鏈接課外,讓學生有更多發(fā)表創(chuàng)意的機會。如在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后,我建議學生跟隨警探去調(diào)查別里科夫的死亡,并且找出病因,開出一定的藥方。在這樣的任務引導下,學生紛紛亮出了絕活,有的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當時的情境,認為是得了“憂郁癥”,整日的封閉,使得他心理出了問題,讓他喘不過氣。有的學生說是自行車事件和戀愛事件讓他徹底瘋了,讓他的精神受到不可治愈的打擊,最后走向死亡。有的學生根據(jù)別里科夫的生平,給他列出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等。
在學生查閱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我建議學生再次閱讀《變色龍》,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找出兩部作品人物的性格差異,再引導學生閱讀《小公務員之死》《文官考試》等小說,讓他們找到相應的寫作素材,不斷拓展延伸思維,幫助他們深化理解感悟。
由此可見,任務驅(qū)動是對課程資源的一種豐富和拓展,讓學生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表達支配權,讓他們的認知感悟更有深度。通過預設任務、探究任務、延伸任務,能使學生在找出自己的問題和不足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修補完善的機會,在探究合作中開闊視野,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作者單位:云南省會澤縣茚旺高級中學(6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