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其學習的方法,使其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技巧,進而運用到自身的工作和今后的學習中。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語文知識點深深地扎根在學生的心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結(jié)合電教,創(chuàng)設情境
語文學習需要聯(lián)系課外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多媒體教學,通過鏈接和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課文情境,使學生在理解和分析時,能夠走進情境中,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情感。
例如,《沁園春·長沙》是整個語文中職教學的開始,是比較基礎的部分,屬于古體詩詞,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學習興趣。在這一課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外詩歌的鑒賞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資源在網(wǎng)上鏈接幾篇相關的詩詞,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再找一段比較符合課文內(nèi)容的音樂,在課堂上,學生進行朗誦時,進行輔助教學,并在朗讀前,向大家進行情境的引導:“大家在朗讀時,可以通過文中的字詞來進行分析,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是表現(xiàn)作者毛澤東青年時的志向和抱負的?!蓖ㄟ^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主題。
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nèi)容。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引導下,學生能夠走入到情境中,通過對情境的體會和感悟,以及巧妙的教學方式,對課堂時間進行合理分配,留出充足的時間鍛煉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開展活動,強化語用
獨特的教學方式會給課堂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帶給學生新鮮感,讓學生深刻地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活動,在交流討論中,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例如,語文教材第三冊《模擬求職應聘洽談會》,這部分的內(nèi)容比較實用,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與初中、高中學習不同,畢業(yè)后,學生最直接面對的就是求職。因此,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活動,活動主要是模擬大型的招聘會。通過前期的準備,我找到一些大型招聘會的招聘信息,發(fā)放給學生,然后,在課堂上模擬招聘的場景,讓學生做幾個方面的準備:“一是你為什么選擇這個職位;二是你覺得你有什么理由說服招聘人員錄用你?!痹谖业囊龑拢瑢W生開始精心準備,在活動展開時,學生運用所學,講述自己的優(yōu)點,并且在活動后,有了很大的感觸。很多學生在活動中,都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并且決心在學習上刻苦努力,使自身具備更多的能力。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自身的語言表達。
在活動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在相互溝通中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想法,取長補短,及時糾正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盡快成長。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適當?shù)剡\用編演劇本、讀寫結(jié)合等方式,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
三、讀寫結(jié)合,融會貫通
通過讀寫相結(jié)合的方式,能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講解,很少能給學生以真正練習的時間。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學內(nèi)容都得不到及時的鞏固,學生課余時間只能消化一部分知識點,以致學習效果不理想,付出的努力與收獲不成正比。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讀寫結(jié)合方面的訓練,課堂上留出充足的時間來讓學生進行練習。
例如,語文教材第三冊《未選擇的路》,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希望學生能夠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理解詩人關于人生道路選擇的深刻思考,同時希望學生能夠理解這首詩的象征意義和將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與簡樸的詩句之中的藝術(shù)手法。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在講解課文過后,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并且循序漸進地進行寫作任務的引導:“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請大家寫出有關‘選擇的路的象征手法的一句話。”“下面請大家接著寫一段300字的短文,主要講述你要選擇一條什么樣的路?!蓖ㄟ^引導和啟示,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體會。
教師以寫作的方式,通過合理的課堂時間安排,讓學生在寫作中體會和領悟,豐富自己的頭腦。尤其在中專學習階段,涉及的文章和寫作形式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記敘類,更多的是議論和應用類的文章。在這些文章里,有不同的感情表達方式,針對每一類的文章,教師都應該認真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分析,使學生在寫作中能夠得心應手,結(jié)合實際巧妙地進行融會貫通。
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階段,讓其充分地接受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同時,作為一位合格的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具備個人獨特的教學特色,賦予課堂激情與活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錫山中等專業(yè)學校(21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