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小學數學的中,強化學生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手段。但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就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能力培養(yǎng);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026-01
計算能力數學學習的核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計算能力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小學生適應學校教育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另外,數學學科的精確性、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特點也對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提出要求,并且高水平的數學計算能力能夠促進小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為小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1.1學生缺乏耐心。缺乏耐心是小學生在數學計算能力的訓練和學習過程普遍存在的問題。首先,輕視計算題是缺乏耐心的表現之一,學生對計算題的認知普遍存在一種想法,那就是只要按照四則計算原則開展計算就可以得到正確結果,因此在遇到計算題時,學生往往會用一種輕視的心態(tài)來對待,過度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屢犯低級錯誤,并忽視檢查。其次,對繁雜的計算題存在排斥心理是缺乏耐心的又一表現,小學生對需要進行反復計算、繁瑣的計算題表現出極度的不耐煩,更不會耐心進行驗算,導致計算結果頻繁出錯。
1.2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運算驗算過程混亂是小學生缺乏良好計算習慣的表現,雖然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屢次強調列豎式清晰、明了的進行計算,但是往往拿過小學生驗算過的稿紙之后會發(fā)現密密麻麻的一片,無法判別題目與題目之間的分界線,有的學生甚至在試卷、課本、書桌甚至是手背上進行計算,這些不良計算習慣是小學生計算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另外,粗心作為計算題出錯最常出現的借口被小學生廣泛的應用到錯題解釋上,但是小學生沒有注意到,粗心也是不良計算習慣造成的。
1.3基礎知識能力不牢固。小學生在綜合題面前,往往不知道從哪里下手,面對繁雜的計算過程,不懂得靈活運用簡便方法,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對基礎知識能力掌握不牢固,沒有很好的掌握解決題目應當運用的理論知識、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無法為計算提供有利的支持。
2.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強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2.1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數字和運算符號構成了數學計算的基本形式,而這兩者都有著高度的抽象性,容易讓小學生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計算能力訓練方式時,要注重把握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計算教學,積極的刺激小學生的思維活動頻率,調動小學生的計算積極性。例如,面對枯燥的計算教材,教師可以設計"幫小動物回家"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列出幾種小動物,表上數字,每一個小動物都對應一個計算簡式,通過計算簡式結果將小動物送回家,這種將答案和算式同時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匹配式教學方法能夠充分的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積極的開展計算練習。教師也可以對這種匹配練習進行升級,例如多設計出來一個答案,或者是讓兩個算式結果指向同一個結果等,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也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計算信心,取得較好的計算教學效果。
2.2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要引導、監(jiān)督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要讓小學生形成完整的計算步驟,完整的計算步驟包括看題、審題、計算、驗算幾個部分,要在平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的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完整計算步驟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要提高小學生對審題和驗算步驟的重視程度。其次,教師要對學生計算書寫規(guī)范進行嚴格要求,規(guī)范的演算過程是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也是進行驗算的重要依據,要堅決改正小學生亂寫亂算的缺點,端正小學生對草稿計算的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演算習慣。最后,要正確的引導小學生對計算器等計算工具的使用,要發(fā)揮計算器的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有利的方面,盡量的減少小學生使用計算器的頻率,養(yǎng)成動手計算的良好習慣。
2.3另外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合作"是21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主題之一,我國古時候也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說法,可見合作交流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小學時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自主性較弱,同時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合作交流情境,那么就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進行。比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只有傾聽,才有交流,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傾聽――第一,聽表達的大致過程,從總體上把握別人發(fā)言的要點;第二,聽別人解答問題的思維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第三,聽別人表達的思想有沒有不嚴密的地方,自己隨時準備進行質疑或補充。這樣以來才能夠使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避免雜亂無章的現象,實現學生之間學習步驟的有效進行。
2.4最后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實踐能力。俗話說"實踐出真知",也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說法,數學作為一項實用學科,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都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實踐能力,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深度理解,而且還能夠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使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體會得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知識的時候,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點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根據三角形的穩(wěn)固性特點,我們可以用它來做什么呢?并鼓勵學生根據這一特點在生活中進行相關的運用,提升他們的數學運用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
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夠有效的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記憶和邏輯能力,而且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增強數學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教師應當從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和口算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佩.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4(27):207.
[2]林新華,鐘業(yè)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 J ] .教師博覽: 科研版,201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