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具體教學過程中,強調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基礎。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根據課程學習內容,積極創(chuàng)設具有現(xiàn)實意義、趣味性較高、思考范圍較廣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夠營造出愉悅的學習氛圍,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積極性,對提升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問題意識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持續(xù)推進,小學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在教學方法上,不僅僅重視學生知識理解能力的提升,還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與自主思維能力的提升,這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小學數(shù)學作為小學課程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上,教師可以利用問題誘導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與提問的能力,這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從幾個方面提出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1構建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小學生這一年齡段具有的最大特點是好奇心特別強烈,擁有較高的求知欲,對于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會不厭其煩地追求結果,這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有利條件。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由于自尊心的原因,常常不愿意在課堂上提問,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敢問、愿意問、喜歡問,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上,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敢于表現(xiàn)自我,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求問,這樣就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認真探究,最終獲得問題的深刻理解。
在情境教學的過程,教師應該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情況了解學生喜歡學什么、什么問題能夠及其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設計。小學生思維一般都比較單一,如果一個問題能夠引起全班大多數(shù)學生的認同,學生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使得其他學生也跟著進入課程學習,因此,教師應緊緊抓住課程的關鍵點,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比如,在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數(shù)學知識學習中,教師應避免過多的理論講解,只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引導過程即開始動手操作,這往往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往往對游戲比較敏感,所以教師可以將某些課程采取智力問答的方式進行講解,比如小學乘法口訣,就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
多數(shù)實踐結果表明,小學生往往喜歡比較自由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這樣能夠滿足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培養(yǎng)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使課堂教學更像朋友之間的游戲,學生能夠積極舉手問答,大膽提出問題。
2在教學中多用開放性問題
小學生如藝術家版思想天馬行空,這是因為小學生沒有過多的受社會思想的影響,對一些哲理或者定理的了解尚處于未知階段,并且小學生往往不喜歡思維受到約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少提出一些比較硬性的問題,而更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多設計結果多樣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都喜歡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比如,在分數(shù)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用單位‘1來表示具體的數(shù)據”,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探索,學生可以從正面、側面、反面進行回答,告訴學生不必拘泥單一的思維方法,在對學生的回答結果分析上,根據不同的回答進行合理的評價,如果結果真的脫離實際,也應用鼓勵的口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于教師提出的一些開放性較強但是爭議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探討,思考問題爭議點在那里、如何改進等問題,學生在探索問題的同時獲得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3構建自主探索氛圍,使學生“善問”
提問的主要目的不僅僅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課程內容,而且能夠使學生逐漸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提出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同樣也可以是學生,這充分體現(xiàn)課堂學習中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因為再多的知識理解都比不上一個高質量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提出是學生由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重要體現(xiàn),考察的是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歸納、分析,進行知識再造活動。
在具體實施上,為了培養(yǎng)學生善問的能力,首先應發(fā)揮教師的誘導能力,做出基本的示范,啟示學生在學習中那些問題可以獲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學生碰到一些自己思考后還不明白的內容,教師應指導學生從多個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比如在“相交”這一概念上,教師啟發(fā)學生“相交在平面上與立體上存在那些區(qū)別”,就這一問題,揭示了相交的本質及延展;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尊重學生不同的理解方式及問題提出水平,因為每個學生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師根據學生問題提出的具體內容在給予積極的引導,能夠強化學生的理解;最后,要保證學生問題提出的質量,學生問題提出后,不免存在些許漏洞,比如邏輯混亂、重復累贅等,教師在學生問題提出的基礎上進行修飾,既足夠尊重學生的思維結果,又能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的思維延展始終控制在課堂內容范圍內。
4結語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動等綜合素質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在日常教學中,只有不斷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逐漸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獲得對知識的更深刻理解,從而造就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新時代人才,完成新課改賦予小學數(shù)學教育的實際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麗春.探析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赤子(上中旬),2015(09):277.
[2] 劉玉梅.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3):43.
[3] 林朝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yǎng)策略初探[J].科技資訊,2014(21):144.
[4] 王濤.淺論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2(1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