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帥
【摘要】《野外度假旅游視頻指南》是一檔旅游節(jié)目,在這一節(jié)目中我們不僅能欣賞亮麗的自然風光,還能學習國外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植物以及節(jié)約能源的舉措。中國目前對國外類似的節(jié)目口譯較少。然而接受美學理論強調讀者的反應,譯文的大意不再單由譯者決定。本論文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以漢英語言差異為例,討論了旅游文本的翻譯技巧。
【關鍵詞】旅游翻譯 接受美學 漢英差異
漢英語言有很多差異性,無疑增加了口譯的難度,怎么樣才能使譯文既傳達出原文的精神,又讓讀者感到通俗易懂是譯者應該深思熟慮的事情。接受美學為譯者提供了新的視角。
一、接受美學中的“期待視野”和“審美距離”
接受美學又被稱作“接受理論”,始于20世紀60年代。接受美學重視讀者的地位哈讀者的反映,讀者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能發(fā)揮能動性的意義的創(chuàng)造者。這給翻譯理論帶來了嶄新的活力,為廣大的翻譯人提供了新的視角。
作為其主要創(chuàng)始之一的姚斯提出了該理論的幾個重要的思想。第一個就是讀者“期待視野”,翻譯中的“期待視野”指的是讀者在接觸翻譯文本之前就已經具有的比較固定的經歷,知識和習慣等。翻譯作品如果與讀者的期待視野完全一致就缺乏新意,讀者就會失去興趣,所以好的翻譯作品與讀者的期待視野要有一定的不同,這就是“審美距離”,因為有了審美距離,讀者才可以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力,給翻譯作品增添新鮮血液。這是姚斯的第二個思想。本論文主要就這兩種思想探討一下對旅游文本翻譯的的影響。
二、接受美學角度下的翻譯舉例(基于漢英語言差異)
1.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英語較漢語更注重形合,將詞的變化形式和詞匯的銜接作為基本的語言組織手段; 而漢語更加注重意合,依仗意義,即內在的邏輯關系作為組織語言的手段。形合和意合往往并存于一種語言中,但二者的作用總是各有側重。“漢語里多用意合法,連接成分并非必需;西方多用形合法,連接成分在大多數情況下屬不可缺少的”。本口譯過程中,作者很好的把握了漢英意合形合的區(qū)別,盡量使譯文符合漢語表達習慣,例如:
(1)That was the best thing anyone could ever have for the brain to remember.
這可能是任何人都會永遠銘記的最棒的經歷。
(2)These whales are cousins of the ones that the Japanese are hunting.
這些鯨魚和日本人正在捕捉的鯨魚本是一家。
(3)You dont realize how hard can be to walk along unstable still lines until you get up here.
直到走上來,你才會知道在這種搖晃的直線上行走是多么困難了。
上面的三個英語句子用了諸如“for”、“to”、“of”等介詞連接,第三個句子甚至用了從句,這就是英語形合的表現。但是作者翻譯的時候并沒有把每個詞都翻譯出來,例如“for the brain”并沒有翻譯成“對大腦來說”。由此可見漢語更注重句子的邏輯關系,而不是句子形式,相較漢語,英語則更注重句子的形式和構成方式,通過連詞介詞等將各成分連接起來。譯者翻譯這樣的句子時要充分考慮到譯語讀者的期待視野,將英語句子的邏輯關系表達清楚才能滿足讀者的期待。
2.英語被動譯成主動。漢語和英語在使用上的另一個重要的區(qū)別就是語態(tài)的運用。英語是傾向于靜態(tài)的語言,而漢語則是動態(tài)的,也就是說當人稱不明確,或是為了強調動作接受者的時候英語多用被動語態(tài),而翻譯成漢語則就應該考慮漢語的特點。接受美學強調的是讀者的反應,漢語除了極少數用“被”字句表示被動之外,大多數都是主動語態(tài),所以譯者在口譯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即用漢語中常用的表達,例如:
(4)Absolutely,any wild animal comes into us gets released.
大多數到醫(yī)院治療的野生動物我們都會放走
(5)Its very important the resorts ensure the surrounding wildlife is not affected and ways of travelers do not interfere.
對于度假村來說,確保不影響周圍的野生動物和游客旅游方式是很重要的。
在第一個例子中“released”是被動形式,但是譯者并沒有翻譯成“被釋放”而是翻譯成“放走”,第二個例子“affected”也是被動表示被影響,但是譯者巧妙地翻譯成了“影響”,這符合接受理論的要求。漢語讀者相比被動更傾向于用主動這種直接的方式,所以譯者翻譯的句子滿足了譯語讀者的期待,跟他們的經驗和知識是相吻合的,所以更易于接受。
三、結語
本論文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基于漢英語言差異,淺析《野外度假旅游視頻指南》的翻譯技巧。接受美學的核心思想就是突出讀者反映在文學作品中的地位,讀者的“期待視野”是譯者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好的翻譯作品技能傳達原文的精神又能滿足讀者的期待。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傾向于用被動,漢語多用主動,所以翻譯要合乎漢語表達習慣才能滿足讀者期待,才能被讀者接受,這是接受美學給我們的翻譯啟示。
參考文獻:
[1]Jauss,H.R.Toward the Aesthetic of Reception[M].Minnesota: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83.
[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劉宓慶.新編漢英對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