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雖然新課標對各學段的目標與內(nèi)容做了清楚的界定,但是,如何把學段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中,卻是語文教師制訂教學內(nèi)容時的難題。為此,我校舉辦了“同一篇課文不同年段教”的專題研討活動,探究在不同學段中如何準確地把握教學內(nèi)容。筆者執(zhí)教的是四年級,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受益匪淺。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放在四年級進行教學,不是簡單,反而有難度。難就難在如何在簡單的文字中找尋它對于四年級學生所負載的教學意義。我認為,應該把這篇課文作為一個支點,挖掘課文中存在的能提高中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信息。
1.化瑣碎為凝練
四年級的學生需要掌握概括能力,但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總能發(fā)覺,學生的概括能力不強,語言較瑣碎。他們能找到重要的內(nèi)容,但是不會對重要的內(nèi)容進行提煉概括,往往會越說越多,生怕有什么遺漏。
就像在這節(jié)課上,我讓一個學生概括故事內(nèi)容,她就復述課文,幾乎把課文內(nèi)容一字不差地說了一遍。雖然該生也抓住了課文的關鍵信息,但是不夠凝練。因此,在這節(jié)課上,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對話概括。一開始,學生只是把對話照搬。在我的質疑下,學生認識到這是不對的。趁熱打鐵,我立即讓學生思考該如何概括。通過思考,學生慢慢找到了概括對話的方法,我引導學生比較原句與概括好的句子,說出不同之處,并伺機總結概括對話的要領:把直接的對話變成轉述性的語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逐步掌握了這一概括方式,概括能力有所提高。
2.化模糊為精準
在教學中,教師總會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受、想象,因為有的東西戳破了就沒意思了,美就美在這一分“模糊”。但是在詞語教學中,這樣的模糊要不得。有的字詞意思非常復雜,說實話,教師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弄懂每一個意思。這時,教師往往會說個大概,學生也就聽個大概,然后以為自己懂了。有的字詞,學生很熟悉,對它的理解也好像掌握了,但真的掌握了嗎?其實不然,有時越是簡單、熟悉的東西,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也是我們不了解的。
如《小鷹學飛》一課中的“算”字,在翻開字典前,我以為自己對這個字很熟悉,根本沒想到它居然有近十種解釋,我所知道的只是常用的幾種而已。如果在教學時,我只是憑著自己的經(jīng)驗去教,那么學生也就只是模模糊糊地掌握了這個字,學生模糊地掌握一個字、一個詞,必然會影響以后的學習。
因此,在這節(jié)課上,我認為應該這樣教學“算”字:讓學生通過比較辨析,清清楚楚地理解這個原本他們很熟悉的字,同時引起他們的重視,讓他們明白,對于自己似懂非懂的字詞,要學會比較、辨析,從而精準地掌握,模棱兩可是要不得的。不過,只是這樣把詞語的幾種解釋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選一選,似乎還不夠,因為學生只是有了初步的印象,認識還不深刻,而且在選擇的時候,一些學生還是有點糊涂,沒有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被其他的同學“拖著”過了。
3.化無意識為主動意識
我們班的朗讀情況不太樂觀,學生朗讀的時候喜歡拖長調(diào)子,而且往往是音量平分,毫無抑揚頓挫之感,聽了讓人深感乏味。在本節(jié)課的朗讀教學中,我著重抓了重音的訓練。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感受來朗讀,讀出這句話的味道。他們理解了句子,有了自己的感受,就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朗讀。我的目的在于讓他們有這樣一種意識:理解不同,朗讀也會不同,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重音對朗讀的影響。在眾多的朗讀技巧中,讀好重音是讀好一句話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把握好重音后,學生的朗讀效果就有了明顯提高,抑揚頓挫、悅耳動聽,有了感情,也有了味道。
4.化概括為具體
《小鷹學飛》是一篇二年級的課文,語言多數(shù)是概括性的,比較簡單,所以從語言角度來看,并不是很適合四年級的學生。
為此,我設計了一個練筆,希望學生能夠在練筆中學會美化語言,把練筆寫得更生動、更具體。我先出示了課文原句,讓學生明確這句話是在說小鷹越飛越高。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學會通過描寫飛過的不同地方來表現(xiàn)越來越高,以及每次飛過不同的地方時,小鷹會看到什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把這個簡單的句子寫生動、寫具體。多數(shù)學生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語言豐富了。在展示的時候,我有意識地選擇了三個學生,讓他們按順序來朗讀自己寫的內(nèi)容,構成一組排比句。通過他們的朗讀,學生感受到了小鷹越飛越高。
似乎這一板塊已順利完成,其實不然。比如,如何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xiàn)小鷹越飛越高?是不是只能從飛過的地方來體現(xiàn)?是不是只要用了排比、比喻等手法就是美化語言?文本中的語言在學生眼中到底是美還是不美?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好。文本中的語言極富童話味,讀起來很美。那為什么還要美化語言呢?我認為,文本的語言適合二年級學生,對四年級學生來說,這樣的美太過簡單,他們適合更復雜的美,因此可以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xiàn)小鷹越飛越高。所以,此處的設計可以做適當修改。例如,可以添加學生對這句話的品讀,讓他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來寫出小鷹越飛越高。在最終展示時,如果是從飛過的地點來表現(xiàn)小鷹越飛越高的,可以選出幾個代表,然后給他們安排好順序,讓他們一個讀完一個接上,形成一個整體,讓學生感受到小鷹飛得越來越高。
一堂語文課是否有效,關鍵在于學生能否提高語文素養(yǎng)。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關鍵在于選擇恰當?shù)慕虒W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有效的教學內(nèi)容。在這次教學中,我選擇了可以提高四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內(nèi)容,并進行了精心設計。不過,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正所謂“學無止境”,就像這篇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一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進取,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楊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