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飛
摘 要:數學學科與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數學是從現實生活提取概括出來的,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離開生活的數學就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高中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更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經過程。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策略;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319-01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即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數學、學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在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從教學觀念的轉變入手,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積極引導學生探究實踐,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本文筆者結合實踐,談談幾點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落實生活化教學策略
“有什么樣的理念,就開展什么樣的教學?!苯逃虒W的不斷發(fā)展,充分的驗證了這句話的含義。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決定著教學行為。要想有效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就必須要對生活化教學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在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lián)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jié),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有學好數學的愿望?!?因此,在新理念指導下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需要我們教師從根本出發(fā),充分認識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有效落實生活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激發(fā)學生進行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是有力推進學生進行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助推劑。教學實踐證明,全面而整體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要努力培育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推動他們進行自主學習、主動鉆研、自覺學習的激情,提升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深厚情感,增進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強大吸引力。生活化教學策略也是如此,也需要學生的興趣提供動力保障。因此,在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有效的落實生活化教學策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快樂自主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實現“樂學”,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許多,結合高中生的各方面特點,教學中,教師在引入新知識時,可以盡量創(chuàng)設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例如,學生在學習三角函數的時候,教師把古代勞動人民使用三角函數解決問題的故事加進去,肯定會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總是對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有很強的求知欲望,這就會讓學生對于數學課堂充滿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引入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給我們的教學理念、方法帶來了沖擊。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教師的教學早已不是為教而教,而學生的學也不再是為學會而學。有人說:“要培養(yǎng)工程師使之能適應明天的技術,那么主要的力量應放在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因為學生將不得不活到老學到老。”我們的生活化教學也是如此,其主要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的終身教育奠定基礎,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疑問是思維的來源和催化劑,也是思維的結果,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其中蘊含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導數及其應用一章的教學中,我們利用教材中設置的大量的探索問題、思考問題打通學生的思路,并加入一些生活化問題作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題材,引導其充分經歷問題的發(fā)現、探究、解決等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數學問題的過程,不僅可以鍛煉自身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學生也會主動地去思考和探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四、引導學生生活實踐,提高教學效率
知行統(tǒng)一是學生學習的最高準則。只掌握理論學會解決教材上的問題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現實生活問題,這才是教學的重要目標。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更要服務于生活。在高中學生數學的學習中,課堂的是基礎,課外的是補充,是提高。教學中,我們教師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們教師還應積極的引導學生生活實踐,引導學生親身感受、體驗,增強學生認知,強化學生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讓學生分組到操場上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習了統(tǒng)計圖表以后,讓學生三四人一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時刻的車流量,然后制成一張統(tǒng)計表。這樣,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可以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養(yǎng)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在進一步發(fā)展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感受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明白了學有所用的道理。
總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還有許多許多,作為奮戰(zhàn)在一線的教師,我們要不斷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曉燕.高中數學教學要回歸"生活化"[J].數學教學通訊,2008
[2] 嚴 青.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