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婭
【摘 要】從縱向的角度描述了國外或國內(nèi)在不同時期提出的相關理論,并進一步探討了大學生英語學習中詞匯附帶性習得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并進一步對未來的發(fā)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大學生英語學習,詞匯附帶性習得
一、引言
在我們學習第二語言時,相關的習得理論指出,大量的詞匯遠比結(jié)構(gòu)準確性更重要。在英語學習中,詞匯更是英語學習的基石。在外語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成績與詞匯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們普遍反映詞匯是最枯燥乏味的部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學習方法陳舊,依靠死記硬背,背誦之后特別容易忘記。上大學之后,更是惰性使然,很少有同學堅持背誦單詞,詞匯量停滯不前,更有甚者,詞匯量會逐漸減少消退。作為大學中的必修科目,以及對當代大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要求,都要求當代大學生能夠很好的運用英語,學好英語。對于英語教師而言,重視詞匯學習,穩(wěn)步擴大詞匯量是我們的必由之路,詞匯附帶習得是指學習者在進行有意義的語言使用活動或?qū)W習任務時,其注意力不是有意的記憶單詞,而是無意間通過其他活動附帶增加單詞量。
二、當前研究和主要研究來源
詞匯附帶習得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19世紀初的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語法教學法中就特別注重對詞匯的掌握能力,以及閱讀能力。20世紀80年代之后被運用到第二語言習得領域。從國外方面的研究來看,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研究源于詞匯習得研究。Pitts.、Day et al和Dupuy & Krashen等針對不同的二語學習語境和學習者群體對該假說進行了檢驗,證實了詞匯附帶性習得假說在第二語言中的普遍適用性。
從國內(nèi)方面的研究來看,我國的第二詞匯附帶性習得起步比較晚,近年來,國內(nèi)二語附帶性習得研究從整體上呈現(xiàn)穩(wěn)步上升的趨勢。國內(nèi)的研究主要著眼于檢驗已有的,理論。吳建設等認為詞匯量顯著影響新詞匯的即時學習二語附帶性詞匯習得已經(jīng)逐步成為一個重點的研究領域,并且相關研究還在不斷增加。我國在二語習得詞匯附帶性研究多以初高中學習者群體為基礎,對于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附帶性詞匯學習投入較少。
通過以上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詞匯習得已成為第二語言教學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二語詞匯附帶性習得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如目標詞匯很難有精確的設定。被測試的目標詞如果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對于學習者而言就越容易識記。但是,如果被測試的目標詞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少,那么就很難識記。在研究過程中,很難對被試所要接觸的目標詞出現(xiàn)的頻率有完全一致的設定。因為每個目標性在一篇文章中的出現(xiàn)頻率是不同的。同時,不同的詞性也多二語附帶性詞匯習得帶來了影響。比如實詞更好識記,而虛詞更難注意。實詞可以通過上下意、文章語境推測出意思,而虛詞很難推測出當時所代表的成分。閱讀材料難以程度也很難有精確的設定。
三、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詞匯附帶性習得
3.1在課堂教學中的詞匯附帶性習得
我國的英語教學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于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好的二語習得環(huán)境對詞匯附帶性習得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shù)課堂教學中詞匯的輸入量不夠多,而且沒有質(zhì)量,使得學生不能提起興趣也不能夠舉一反三。在課堂中的詞匯學附帶性習得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能夠好的將語言知識和詞匯習得結(jié)合起來。
3.2善于利用詞塊的學習
在二語習得中,單靠單個詞匯的記憶略顯單薄。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將詞塊巧妙的與詞匯記憶結(jié)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也證明了二語學習者在二語詞塊方面的掌握程度差強人意,而且,也有研究表明詞塊的掌握程度直接和英語的學習成績成正相關的關系。在教學中加入詞塊教學可以提高二語學習者使用二語進行交流時的準確度,有助于減輕二語學習者的心理壓力。但在現(xiàn)如今的大學生英語學習中,詞塊的系統(tǒng)性學習還是比較欠缺的。
3.3在語言輸出中的詞匯附帶性習得
在語言輸出方面,有口語和筆語輸出兩種形式。大多數(shù)研究還是主要集中在學習者如何寫這一方面。在作文寫作中,這種詞匯附帶性習得更是比比皆是,出現(xiàn)在書面語的使用中,作文詞匯的使用中。在口語輸出方面,詞匯附帶性習得還是很少有人涉獵,學生也沒有意識在其中習得詞匯。其實,在口語教學、口語日常交流中,二語詞匯輸出的速度、數(shù)量、質(zhì)量都可以影響學習者的詞匯。所以對這兩方面的關注也不可或缺。
3.4在語言輸入方面的詞匯附帶性習得
在語言輸入方面,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在于閱讀。大多數(shù)研究者發(fā)現(xiàn)可以在閱讀中通過上下文或者是閱讀理解去猜測詞義。Woodinsky和Nation等都做了相關研究,同時證明了大量的閱讀可以導致詞匯附帶性習得。如若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猜測出詞義,并在閱讀后進行有意識的回憶、查證,那么詞匯附帶性習得的作用也就會更加明顯。當前學生在閱讀中還是缺乏主動猜測詞義的習慣,所以導致詞匯附帶性習得在閱讀中的作用不明顯。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詞匯附帶性習得已經(jīng)發(fā)展了許多年,其中中外學者都有各種不同的見解,詞匯附帶性習得能否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也是和各個不同的原因息息相關,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進行附帶性詞匯習得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英語教學中,將詞匯附帶性習得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真正做到詞匯的附帶性習得。
【參考文獻】
[1]黑玉琴.二語閱讀及詞匯教學研究綜述[J].國外外語教學,1996(2):30-32
[2]姜玲.通過閱讀擴大詞匯量[J].國外外語教學,1996(3)
[3]李紅,田秋香.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研究[J].外語研究,2011(1)
[4]李紅,李于南.多媒體詞匯注釋模式對英語新詞詞義學習和記憶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2)
[5]苗麗霞.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研究30年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