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連旺
摘 要: 新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實踐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參與課堂改革,改革舊的教學模式及促進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無論什么時候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教師熱切關注的焦點,關于初中英語教學的高效課堂也成為英語教師探討的話題。針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革,構建初中英語高效、和諧的課堂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 新教育理念 初中英語教學 高效課堂 營造方法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zhì)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下面是我在英語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做法。
1.課前預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A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學會預習是一種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許多有經(jīng)驗的教師非常重視學生預習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會提出預習要求及內(nèi)容,學生預習直接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絕大部分學生完全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預習,預習得好的學生,不只是膚淺地翻翻看看,而是做預習筆記,提出重難點,上課時就會對老師的講解心領神會,并積極思考和回答老師的問題。不能很好預習的學生,又是另一番狀況,他們只是被動地聽老師講,對重難點心中無數(shù),也就不容易回答老師的提問。因此,教師就要注意學生的預習反饋,對好好預習的學生給予肯定與表揚;而對那些沒有認真預習的學生,要及時指出他們的不足并耐心指導他們,使之獲得通過預習而取得的成就感。同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預習可以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案,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設置的游戲Introduce new words in your own ways,讓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預習自己輸入本節(jié)課要求的語言知識即有關身體各部位的單詞,為下面任務的完成提供必要的語言支撐。而另一個任務:Show students a picture of robot,ask students to name as many parts of the body as they can,repeat each response and ask the class to repeat after me.前面的活動建立在學生預習和自學的基礎上,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很難自學到位,看圖跟讀則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而那些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在這時鞏固自學過的單詞,體會預習的成就感。
2.把課堂歸還學生
如何把課堂45分鐘充分利用起來?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低效課堂教學模式迫在眉睫。要創(chuàng)建“高效”的新型的課堂,就應該把所有的時間、一切主動權都交給學生,盡量做到“少講、精講、多練”。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2 “Its show time!”Lesson8 “Marco Polo and the Silk Road”時,我并不是一開始就給學生講解一般過去時態(tài),而是先引導學生進行有情景的交談、操練,讓他們明白這節(jié)課談論的主題,然后充分利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組協(xié)作、自主學習等形式進行強化訓練,讓他們進一步熟悉并掌握該語言項目。最后,引導他們在自己大量的口語操練的基礎上總結(jié)這節(jié)課的語法要點及要求掌握的學習內(nèi)容,同時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自測題進行反饋、鞏固。這樣一來,原本在學生眼中難熬的“45分鐘”很快就過去。學生不僅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會“說英語”的快樂,享受自主學習的滿足感,更使他們在短短的45分鐘之內(nèi)輕松地掌握運用英語的技能,而這正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終極目的。比起“滿堂灌”的傳統(tǒng)課堂,他們所得到的更多。
3.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
首先,啟發(fā)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興趣是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是創(chuàng)造才能的催化劑。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潑、最現(xiàn)實的成分。如果一個人對某方面的問題沒有任何興趣,那他就不會有什么學習效率。有了興趣,還會萌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而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產(chǎn)生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chuàng)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其次,質(zhì)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懷疑,常常是創(chuàng)造的開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唯上”,敢于懷疑已成為定論的東西。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就是在從有疑到無疑的轉(zhuǎn)化中得來的。教師通過讓學生提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chuàng)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最后,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以“小組合作”、“多邊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營造學生之間互學互補互促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實現(xiàn)個性差異互補,使他們在合作中競爭,在交流中發(fā)展,通過合作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同時把課堂延伸到課外,還可試行“師生合作”,教師學習者身份的出現(xiàn),與學生平等地探討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建立自信,在討論中激出興趣,在討論中形成自覺學習意識,堅持下去,課堂教學定會高效。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中,英語教師要大膽嘗試,銳意創(chuàng)新,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向課堂45分鐘要質(zhì)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每一位學生愉快地學習,培養(yǎng)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