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中,課外閱讀能力是最重要的組成。而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整體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作者與實際工作經驗相結合,針對增強小學生語文的課外閱讀能力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在此基礎上,詳細的列舉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閱讀能力;課外;小學生;策略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能夠平息自身的躁動,只余滿腹書香。閱讀,能夠提升個人的素養(yǎng)修養(yǎng)、甚至幫助塑造一個人的品格?!缎W語文課程標準》也將閱讀納入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能夠“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不僅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還有利于發(fā)展個性,充實內在精神世界,奠定“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下面就結合近幾年來我校開展的書香校園活動,列舉一些提高課外閱讀能力的措施。
一、營造氛圍,讓書香浸潤整個校園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二十年間,家長抱怨的通常都是:“我家的小孩就愛看電視,看動漫,像上網玩游戲根本都不用教,然后根本不想看課外書,每次考試都是閱讀或者作文上失分最多?!边@種現象普遍存在,當前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傳統(tǒng)的書籍競爭力大大下降。不只是孩子們不喜歡看書,甚至成人們都是用手機微信、上網查資料代替了傳統(tǒng)的書籍。日積月累,不僅降低了學習興趣,也很難扎實文字基礎,訓練出優(yōu)秀的語感。為此,我們學校開展了“書香校園活動”要求一二年級同學誦讀《三字經》,三、四年級誦讀《聲律啟蒙》,五六年級誦讀唐詩宋詞。此外,三到六年,每學期必讀四本,選讀三本古今中外的名著。每周三、五的晨讀課規(guī)定誦讀古詩詞。讓校園充滿瑯瑯的讀書聲。同時還加大圖書館的藏書量,便于學生借閱。采取這種舉措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閱讀環(huán)境,讓書香浸潤校園。
二、活動激勵,促讀書活動健康發(fā)展
學校舉辦大量的書香繞校園主題活動,幫助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領略經典的魅力,陶冶情操。
1.演講比賽活動。學校每學期都開辦讀書演講比賽,以年段為單位,各班級參與比賽,從而選出一名學生進行校級比賽,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并且把比賽結果在《家校之橋》刊物上公布。
2.讀書推薦交流活動。三到六年級,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課,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讀過的好書推薦給大家,或者在師生、生生之間進行閱讀體會溝通交流,分享彼此的讀書方法。
3.讀書征文活動。學校展開“書香滿校園”、“我喜歡的書”、“好書伴我行”等系列的征文大賽。讓學生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真實的讀書感悟,并評選一、二、三等獎,刊登在“我的佳作”上。
4.學生讀書筆記展評。寒暑假,學生需要做“讀書筆記”,可以選擇摘抄好詞好句,或者寫下閱讀的心得等等,從而拓展閱讀深度,提高自己的閱讀品位。并在開學初推薦有些讀書筆記進行全校性的展評。
5.進行“親子同讀書”活動,讓家長引導孩子閱讀課外書籍,每天閱讀超過半個小時。每學期最少要跟孩子一起閱讀一本名著,然后寫一篇讀后感,放在班級進行交流展示。
三、教給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的熱情被引發(fā)了,如果太過散漫,能從閱讀中得到的東西也沒有多少,連閱讀熱情都會隨之消散,更別說抱有閱讀興趣。由此可知,在閱讀時,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從而培養(yǎng)對閱讀的興趣。首先,要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動筆的好習慣?!安粍庸P墨不讀書”,低年級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陌生的字,利用查字典,注上拼音、積累簡單的詞語和句子;中年級則要求他們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摘抄背誦,或者給文章分層級,歸納文章主要內容;高年級則要求學生對關鍵語句,精彩細節(jié)寫上批注,摘抄些佳句背誦積累,或者寫一篇讀后感。用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閱讀的印象。其次,是培養(yǎng)學生邊度邊思考的習慣,學會質疑。古人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而得之則深”,引起學生對閱讀的思索,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引導他們在讀書過程中向自己提出種種問題,并通過反復閱讀和查閱工具書,力求自己進行解決。然后在每周的閱讀交流課上,提出自己的困惑見解,師生、生生間進行交流。最后,要讓學生的閱讀變成一種持之以恒的習慣。閱讀如果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必然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要讓學生把閱讀課外書籍,當做一日三餐必須吃的飯一樣,這樣才能讓書籍真正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及時交流,讓課外閱讀落到實處
小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在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還在變化之中,趨于逐漸成熟的過程之中。對他們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因此教師沒有在學生大量的閱讀課外書時,適當的跟學生交流、反饋、檢測,那么學生的閱讀依然是無效的。當然,有許多檢測學生閱讀情況的手段,知識競賽、問卷調查、交流匯報課等等,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班級的情況,采用最佳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的課外閱讀切實發(fā)揮作用。
以交流匯報課為例,對于一本小說的閱讀檢測,我們不妨可以這樣嘗試?!毒G山墻的安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推薦書目之一。六年級教材每學期都有兩次的“課外書屋”,主要是幫助學生能夠在課外多讀好書,實現從課文選段到整本書的拓展閱讀。因此我先找準定位,著眼于整本書,師生共同閱讀,然后課內進行分享閱讀的成果,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課的開始,我先對作者進行相關介紹,讓學生知道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接下來簡單易懂介紹小說的主要內容,最后進一步為學生理清作品中的人物關系,整個把握全書的概要。再直奔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小說中自己喜歡的章節(jié),談談眼中的安妮是個怎樣的孩子?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線清晰,逐層遞進,引導學生主動探求課文,積極交流,即使小說主人公安妮的形象豐滿起來,又能讓學生理解小說主人公的復雜性格,學會從多個方面去把握分析人物,更能激發(fā)孩子們閱讀的興趣。而教師的適時指導,也能幫助學生學會有效的讀書方法,懂得讀書時候要善于與書中人物互動,與小說作者對話。同時這本小說也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強、積極樂觀、關愛他人,做人間真善美的使者不可多得的好書,為達到將閱讀與德育教育融合起來,促進學生人格的發(fā)展,我讓學生當場寫閱讀后的感悟,學生的點滴感悟也相當精彩。讓學生實現在閱讀過程中自我激勵、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發(fā)展。
五、拓展閱讀,開發(fā)課外語文課程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發(fā)揮出對教材的范例引導利用好作用,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最終把自己獨特的體驗形成,從而在學習課外資源過程中形成新體驗,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以提高。而就具體的語文教學來看,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盡力把后者采用,同時把前者的積極因素有機融合其中,真正的實現創(chuàng)造性處理教材,這樣的方式產生的實際使用效果往往會是意想不到的。我在對《游子吟》教學時,首先收集整理分析孟郊的個人情況。在分析中了解到孟郊雖是著名的詩人,一生才華橫溢,但是其生活一直處于貧困之中,被任命為漂陽縣尉時已經是在知天命之年。孟子漂陽任職后,自己享受生活并不是其首要考慮因素,從遙遠的德清接年邁的母親到漂陽奉養(yǎng),以盡感激與報答母親養(yǎng)育之恩。在把這首詩教完后,讓學生背誦下來。我留給學生的語文作業(yè)是,要求學生調查采訪村子里的人物,或查找地方讀本,找出古人親情美德故事,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閱讀。并要求在查閱資料后,以《我們身邊的親情》為題每個學生寫一片作文,以調查的情況為素材以小文章的形式呈現出來,文體不限,調查報告或采訪后的感受或親情詩歌等等形式均可。選出優(yōu)秀的作文,課堂上進行宣讀。這樣對語文課程資源進行開發(fā)與利用,能夠使學生對語文在身邊產生真切地感受,從而對語文人文性熏陶主動地接受。這種教學產生的效果遠遠的超出要求學生對這首詩的內容閱讀、背誦或默寫。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蔽蚁?,閱讀是照亮人生路的精神火把,是創(chuàng)建學生精神花園的最佳選擇。當課外閱讀變成了孩子的內在需要,當孩子們能手捧圖書,沉浸在芬芳的墨香中時,他們就已經在精神的殿堂里行走了。
【參考文獻】
[1]張亞軍.加強詞句訓練,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教研),2011年05期
[2]姚敬民.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2年05期
[3]李波.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小學電教(下),2012年03期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課題《強化小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課題編號為FJJK1
4-274)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