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巧妙的課堂情境可以使學生能夠在聽講時全身心聚焦課堂,之后在此基礎上完成巧妙的課堂情境導入,激發(fā)起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以至有效加強學生自身學習的動機。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有效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币虼耍瑒?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更能使學生產生與新知的認知沖突。對于創(chuàng)設情境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這也正好說明情境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接下來談談幾點看法:
一、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對于孩子來講,能激發(fā)他們興趣的活動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其進一步的學習,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前提條件,只有孩子對數學知識真正地感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并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師應當擇優(yōu)選出最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質量。對于小學生這個群體來講興趣是核心誘因,教師通過導入一定的課堂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因此,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恰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缎抡n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數學知識起源于生活,只要我們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難發(fā)現,生活中處處蘊涵著數學,許多新鮮的事例可供我們教學使用。
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我們可以在教室里模擬一個小商店,讓學生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同時,生活中與小學數學所學的內容相聯(lián)系的事例很多。諸如:家中的許多容器為什么做成圓柱形的?自行車的車架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等等,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學生司空見慣的事例,進行適當的加工編制,創(chuàng)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三、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生成實踐智慧
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在獲取全面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就要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操作機會,絕不能僅以教師的講解或多媒體的演示來替代。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張。在認識幾分之一時,我首先設計讓學生任選一張紙片平均折成若干份,取其中一份涂色并用分數表示出來。從而得出:分母表示把“1”平均分的份數,分子表示取其中幾份;接著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引導學生自由折紙,將紙片平均分成若干份,任選幾份涂色,表示出自己想要認識的分數。從而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由于“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lián)系,通過折一折、涂一涂,讓學生在“做數學”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各知識點,在不知不覺中“學數學”。
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操作不僅僅停留在活動的表面,而是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又在思考,學生參與了獲取知識形成及發(fā)展的全過程,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了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優(yōu)化課堂練習,設立情境新方式
通過對課堂練習進行精心的優(yōu)化與設計,增加學生成功的次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更深地融入到課堂中。為了有效地減少教師在授課中產生枯燥的現象,所以應當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生動的練習情境,對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
比如,在數學中角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實際的例子來讓學生感受到“是幾邊形便有幾個角”的道理。這種情境的練習,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難度適合,趣味性又強,所以學生對這種問題將很感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信,從而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進行分析,現階段的數學教學應重點抓住課堂教學的主要渠道,有效地利用我國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我國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總之,作為溝通學生的經驗世界與數學世界的橋梁——情境,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為數學服務的,我們不能單純地為了“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應依據數學知識的線索,以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為導向,以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為目的!
【參考文獻】
[1]謝海云.課堂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與導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與分析.《教育科研論壇》,2010年10期
[2]姚婷婷.情境創(chuàng)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