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麗偉(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 國際交流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寫作中模糊限制語運用調(diào)查研究
蘭麗偉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 國際交流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摘 要:論文基于自制語料庫,依據(jù)我國學者黎千駒對英語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方法,通過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率進行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層次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英文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未存在明顯差異及其在模糊限制語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提出把巧用模糊限制語作為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策略建議。
關(guān)鍵詞:模糊限制語;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能力;英語教學
“模糊限制語就是那些使事物變得模糊或者不那么模糊的詞語”,這是 Lakoff(1972)從邏輯語義學的角度在研究標準英語口語以及書面語時首先提出的。[1]自此之后,有關(guān)英語學習者的模糊限制語的應(yīng)用能力在中外英語教學中開始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本研究旨在通過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應(yīng)用情況進行調(diào)查研究,以了解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模糊限制語習得情況,發(fā)現(xiàn)其在模糊限制語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探索使用模糊限制語的的策略,進而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一)模糊限制語的分類
針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語言學家或?qū)W者根據(jù)不同的劃分標準,如語法、語義和語用角度提出了多種分類形式。國外比較有影響的是美國語言學家Prince(1982)和Hyland(1998)的分類。Prince從語義角度將模糊限制語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approximators)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shields),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又可分為范圍變動語(Adaptors如:a little bit,almost,kind of,sort of,more or less,quite,really,very,some,to some extent,etc.)和程度變動語(Rounders如:about,around,many,most,lots of,generally,roughly,etc.),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又可分為直接緩和語(Plausibility如:I am afraid,I think,we suppose,we argue,probably,possible,likely,suggest,might,may be,would,etc.)和間接緩和語(Attribution如:according to,based on,it seemed that…,it might/may be assumed that…,it could be inferred that…,etc.)[2]。Hyland從語用角度將模糊限制語分為6種:表示認知情態(tài)動詞(如:may,might,can,could,would,should,etc.)、表示意態(tài)傾向?qū)嵙x動詞(如:seem,appear,suggest,estimate,tend,propose,and speculate,etc.)、表示可能推測的副詞(如:likely,perhaps,apparently,virtually,etc.)、表示可能推測的形容詞(如:possible,probable,etc.)表示可能推測的名詞(如:possibility,assumptions,etc.)、表示程度、數(shù)量、頻數(shù)和時間的估略詞(如:about,approximately,roughly,often,occasionally,generally,somewhat,somehow,a lot of,etc.)[3]。為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模糊限制語的用法并應(yīng)用于英語寫作教學,本次調(diào)查項目組采用了我國學者黎千駒的分類方法[4],詳見表1。
表1.模糊限制語分類表
語 表認知范疇的模糊限制語 suggest,seem to,appear to,indicate,propose,imply,etc.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為引起讀者共鳴的模糊限制語I believe,to our knowledge,is our viewpoint,surprisingly,particularly encouraging,interestingly etc.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外語言學家從語用學以及語篇分析的角度來分析模糊限制語。如Fraser(1975),Vande Kopple (1985),Markkanen & Schroder(1989)等。根據(jù)以上學者的研究,概括地說:語用學中的模糊限制語指的是一種語篇策略,突出了它在交際情境中的作用,旨在特定語境中達到某種交際目的如禮貌需要,削弱語氣或表達含糊等[5][6][7]。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如:Kasper(1979),F(xiàn)lowerdew(1991),Ventola(1992),Nikula(1997)就EFL學習者使用模糊限制語做了一定的研究,上述作者的文獻表明:與本族語者相比,EFL學習者無論口語語篇中還是在書面語篇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語均存在某些問題[8][9][10][11]。
在我國也有一些學者在模糊限制語的基礎(chǔ)研究方面和學術(shù)論文中的模糊限制語做了大量的研究,如:何自然(1985)介紹了模糊限制語的言語交際功能[12];連淑能(1998)介紹了英漢語中模糊限制語的差異[13];蘇遠連(2002)介紹了英漢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和功能[14];蔣婷(2006)論論述了學術(shù)英語中的情態(tài)模糊限制語對的應(yīng)用[15];蔣躍(2007)提出了模糊限制語在英漢約數(shù)的比較與翻譯中的策略[16];蔣躍,寇英(2011)以醫(yī)學論文為語料庫,調(diào)查并分析了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具有歷時性的變化,結(jié)果表明模糊限制語使用有減少的趨勢[17]。此外,也有學者在我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習得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如:張莉飛(2009)指出我國大學專業(yè)與英美大學生均傾向于集中使用情態(tài)助動詞,但前者明顯過度使用[18]。
縱觀上述文獻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雖有學者開始關(guān)注我國英語學習者模糊限制語習得研究,但其研究對象多為英語專業(yè)學生,而我國大學生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專業(yè)學生,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寫作中模糊限制語運用情況更值得研究,因此,本研究將建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作文語料庫,調(diào)查研究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英文寫作中模糊限制語使用方面的存在主要問題。
(一)問題提出
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方面的問題:(1)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文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是否存在明顯差異?(2)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文寫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語的種類是否存在明顯差異?(3)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文寫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語是否存在語用錯誤?
(二)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統(tǒng)計和定性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首先,我們建立2個語料庫:一個是吉林省某本科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作文語料庫(下文簡稱Corpus 1);另一是廣東省某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作文語料庫(下文簡稱Corpus 2)。為了使研究結(jié)果更具有代表性、實用性和可獲性,2個語料庫的作文分別是由兩所院校大二非英語專業(yè)各100名學生完成,作文是2014年6月全國大學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文真題:Suppose a foreign friend of yours is coming to visit your hometown,wha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place you would like to take him/her to see and why?(作文要求120-180詞)。其次,反復通讀語料庫中的200篇作文,結(jié)合黎千駒對英語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方法,確定該研究所用的模糊限制語集合,使用Antconc3.2.4檢索軟件對論文中的模糊限制語進行逐一檢索,并用SPSS進行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最后,結(jié)合語言學及二語習得等有關(guān)理論進行定性分析,得出結(jié)論。
此外,項目組還采用問卷調(diào)查及訪談的方法分析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寫作中模糊限制語掌握情況。課題組結(jié)合我國學者黎千駒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方法,就有關(guān)英語模糊限制語的掌握程度等問題設(shè)置問卷。
(一)各類模糊限制語在不同語料庫的整體使用頻數(shù)及分布
表2.各類模糊限制語在兩所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作文中的整體情況統(tǒng)計表
通過表2可以看出本科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作文語料庫14637單詞中有1638個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為11.2%;而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作文語料庫13689單詞中有1503個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為10.98%。兩所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總體使用模糊限制語頻率只相差0.22%。
從整體上看,表能愿范疇的模糊限制語和表認知范疇的模糊限制語這兩類模糊限制語在兩類作文中使用的頻數(shù)最高,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為引起讀者共鳴的模糊限制語最少,具體降序排列為:表能愿范疇的模糊限制語>表認知范疇的模糊限制語>表數(shù)量、程度范疇的模糊限制語>表認知范疇的模糊限制語>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為引起讀者共鳴的模糊限制語。但具體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類別有所差別。其中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作文中使用表能愿范疇的模糊限制語和表數(shù)量、程度范疇的模糊限制語及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為引起讀者共鳴的模糊限制語所占整體模糊限制語的百分數(shù)多于本科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百分數(shù),分別相差0.68%,0.68%,0.32%;而表可能性的模糊限制語和表認知范疇的模糊限制語所占整體模糊限制語的百分數(shù)少于本科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百分數(shù),相差分別為1.26%和0.42%。
(二)有關(guān)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模糊限制語的掌握程度等問卷調(diào)查
表3.有關(guān)英語模糊限制語基本問題的問卷結(jié)果統(tǒng)計(%)
表4.有關(guān)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作文中英語模糊限制語不同種類運用情況的問卷結(jié)果統(tǒng)計(%)
通過表3 & 4可以看出兩所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模糊限制語的掌握程度都不是很好。具體分析如下:(1)兩所學校學生對模糊限制語的定義,種類及功用知之甚少,超過80%的同學不太了解或一點也不了解;(2)超過40%以上的同學自認為很少或從不運用各類模糊限制語;(3)在各類模糊限制語中,同學們認為運用較多的是表能愿范疇的模糊限制語和表認知范疇的模糊限制語,運用最少的是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為引起讀者共鳴的模糊限制語,這與表一統(tǒng)計結(jié)果相同。
此外,我們通過對同學們的訪談了解到,問卷中多數(shù)英語模糊限制語他們學過,但寫作時很少或不會運用,希望在寫作教學中老師會有相關(guān)的講解和訓練。
(三)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文寫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語的語用錯誤
筆者發(fā)現(xiàn)在我們所選的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文作文語料庫中存在模糊限制語語用錯誤現(xiàn)象,常見錯誤主要有語義重復和選詞錯誤。
例1:In my opinion,I think visiting Guangzhou Tower is your best choice.
在本句中,In my opinion和I think都屬于表作者個人觀點的模糊限制語,二者同時用屬于語義重復語病,因此,只用其一即可。
例2:You should visit the Great Wall firstly.
此句屬于選詞錯誤。should一詞是指“應(yīng)該”,含有必須要做或有責任做的意思,而文章中要表達的是建議美國朋友先參觀長城,因此這里應(yīng)該用may或had better為宜,表示“可以”或“最好”之意。
(四)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文寫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語的語用錯誤原因分析
第一,與學生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有關(guān)。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于所學英語的詞匯的語義意義理解不透,導致不會運用模糊限制語。例如:about,approximately,almost,nearly四詞皆表“大約”之意,但about,approximately,在超過或沒超過某標準的兩種情形均可以使用,而almost,nearly則用于接近但未達到某標準的情況。
第二,與受漢語的負遷移影響有關(guān)。例如:漢語表達可能性的模糊限制語只有“也許”、“大概”、“可能”、“差不多”,就詞性而言都是副詞,其差別不太大,而英語表達可能性的模糊限制語包括形容詞:likely,probable,possible;副詞:perhaps,probably,possibly,maybe;情態(tài)動詞may,might could,can;名詞:probability,possibility等。這種漢語和英語在模糊限制語表達上具有不完全對等性,影響了學生在寫作時少用模糊限制語或選取模糊限制語時出現(xiàn)語用錯誤現(xiàn)象。
第三,與英語教學有關(guān)。筆者通過訪談了解到93.78%的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會介紹有關(guān)英語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或功能及其用法;只有16.76%的老師意識到模糊限制語在寫作中的重要價值;在寫作教學中也幾乎沒有老師把巧用英語模糊限制語作為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策略。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未能正確指導學生準確、恰當?shù)剡\用英語模糊限制語是導致學生在英文寫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語出現(xiàn)語用錯誤或使用頻率低的另一原因。
本項研究獲得的主要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1.就整體而言,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文寫作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未存在明顯差異,使用頻率為11%左右。
2.就模糊限制語的種類而言,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文寫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語的種類未存在明顯差異,表能愿范疇的模糊限制語和表認知范疇的模糊限制語這兩類模糊限制語使用的頻數(shù)最高,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為引起讀者共鳴的模糊限制語的頻率最少。
3.就語用角度而言,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文寫作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語存在語用錯誤現(xiàn)象,常見錯誤主要有語義重復和選詞錯誤。
英語中的模糊限制語不但種類多變,而且語用功能繁多,表達形式也多樣,對于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掌握并正確運用的確很難。通過此次調(diào)查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寫作整體水平不高,模糊限制語應(yīng)用能力低,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將巧用模糊限制語作為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策略,具體建議如下:
1.增強學生運用模糊限制語的意識。如:課上講授有關(guān)模糊限制語的種類及不同模糊限制語的功用,重點講解具體模糊限制語的詞義及用法。
2.培養(yǎng)學生識別模糊限制語的能力。如:可以在閱讀中讓同學識別模糊限制語并進行標注。
3.提高學生使用模糊限制語的水平。如: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運用模糊限制語并關(guān)注學生寫作中模糊限制語使用頻率,及時批閱學生作文并反饋有關(guān)模糊限制語的運用是否得體等。
參考文獻:
[1]Lay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1972,(8): 183-228.
[2]Prince,E.,Frader,J,& Bosk,C.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J].Linguistics and the Professions,1982,(5):83-97.
[3]Hyland,K.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1998b.
[4]黎千駒.模糊修辭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
[5]Fraser,B.Hedged Per formatives[C].In Cole,P & Morgan,J.L.(eds.).Syntax and Semantic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187-210.
[6]Vande Kopple W.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1985,(36):82-93.
[7]Markkanen,R.and Schroder,H.Hedging as a Translation Problem in Scientific Texts[C].In Lanren C. & Nordman,M.(eds.).Special Languages:From Human Thinking to Thinking Machines. Lon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9:171-175.
[8]Kasper 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Modality reduction[J].The 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1979,4:45-49.
[9]Flowerdew J.Pragmatic modifications on the ‘representative’ speech act of defining[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1,15(3):253-264.
[10]Ventola E.Writing scientific English:overcoming intercultural probl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2,2(1):191-220.
[11]Nikula T.Inerlanguage view on hedging[A].In R.Markkan en & H. Schrêder(Eds.),Hedging an d Discourse[C].Walter de Gruyter. 1997,188-207.
[12]何自然.模糊限制語與言語交際[J].外國語,1985,(5):27-31.
[13]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4]蘇遠連.英漢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和功能[J].廣州大學學報,2002,(4):29-32.
[15]蔣婷.論學術(shù)英語中的情態(tài)模糊限制語: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6,(4):47-51.
[16]蔣躍.英漢約數(shù)的比較與翻譯[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4):69-72.
[17]蔣躍,寇英.模糊限制語使用的歷時對比:以1990-1994年與2005-2009年英語醫(yī)學論文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為例[J].外語教學,2011,(11):16-20.
[18]張莉飛.基于語料庫的大學生英語議論文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09.
(責任編校:張京華)
作者簡介:蘭麗偉(1975-),女,吉林四平人,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應(yīng)用語言學、跨文化交際。
基金項目:廣東省醫(yī)學科研基金項目“英漢藥學論文英語摘要中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項目編號A2013147)。
收稿日期:2016-01-04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219(2016)03-01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