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韓相理
【摘 要】藝術作品只有進入市場轉化為商品為消費者所使用,才算完成自身的設計使命。在藝術設計教學成果市場化的過程中,教師擔當著一個項目開發(fā)負責人的身份,對學生的工作進行指導、布置、跟蹤、驗收等。課程結束之后將教學成果轉化投入市場,接受市場的檢驗,并進行設計反思,使之成為課程評價的主要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教學成果;市場化;轉化;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201-01
美術系藝術設計專業(yè)課程在理論課的基礎之上,為學生安排平面軟件、三維軟件、書籍裝幀設計、廣告設計、印刷工藝學、模型制作等藝術設計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掌握設計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是也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
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教學成果大部分是軟件設計,其作業(yè)基本以電子版形式留存,沒有轉化成真正的產品。傳統(tǒng)教學打分是課程結束后,任課教師以設計作業(yè)為參考進行評分。教師作為審美個體避免不了帶有個人主觀性、片面性,甚至有學生為了得高分會迎合任課教師的審美去做設計,使學生作業(yè)無法得到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藝術設計專業(yè)課程多是虛擬項目和課題,缺乏實際的經驗,所以使教學成果進入生產、市場等流通環(huán)節(jié),完成最終的使命,才最有實際價值。
設計成果商品化、市場化的轉變能鍛煉學生自我學習、團隊合作、社會實踐、溝通與銷售等能力,以設計為核心的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均能得到全方位的鍛煉與提高。任課教師在整個課程過程中擔任著項目開發(fā)負責人的身份,對學生工作進行指導、布置、跟蹤、驗收等。
以藝術設計工作室為核心,根據(jù)不同課程特點和性質,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使學生的設計從電子圖紙和手繪圖形轉化成具有市場價值的商品。對商品進行統(tǒng)一的編號、生產、銷售、售后反饋、設計反思、設計改良等環(huán)節(jié),需要設計者掌握完整的工作流程,對于學生也是一種很好地鍛煉。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本學期開設有書籍裝幀設計和印刷課程,文化紙品也是書籍設計中比較簡單、有市場前景的一類產品。例如素描本、速寫本、筆記本、留言條等,這些文化紙品具有很好的銷售市場,可操作性強、成本較低,比較適合設計專業(yè)學生嘗試。在任課教師的帶領下,完成市場調查、創(chuàng)意設計、材料采購、印刷裝訂、投入市場等環(huán)節(jié),使印刷和書籍設計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真實的鍛煉。藝術設計基礎課程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是從事設計工作的基礎。傳統(tǒng)授課方法以手繪圖形、手工制作的形式完成教學內容,缺乏知識與產品的結合。以產品設計工作室為核心將部分優(yōu)秀的構成作業(yè)提煉加工,與不同類型的產品相融合,使普通的產品具有藝術創(chuàng)意和形式美感,能將基礎課的價值體現(xiàn)出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程成果市場化的教學模式主要培養(yǎng)學生設計能力,以及在產品市場推廣環(huán)節(jié)應具備的后續(xù)能力,包括基本的包裝與排版設計、展陳設計等。生產能力,學生要熟悉常見的產品材料、生產流程、制作工藝,同時能熟練操作儀器設備;在圖紙/模型設計完成后,學生直接參與實際生產進行對接,能夠總結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從圖紙到成品的一系列問題。市場能力,學生將不僅僅走出校園,進入工廠,還要同時面對市場,從初期的市場調研;工作室產品及品牌的定位;到成本投入合理化;再到策劃宣傳、市場推廣,最終的執(zhí)行。學生能全程參與產品從設計到進入市場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幫助學生盡快找準定位,盡早明確在校期間的學習和工作方向,畢業(yè)后能無縫隙地融入社會。
改變傳統(tǒng)教學以設計圖紙為課程任務的現(xiàn)狀,使設計圖紙真正的轉化成成品。設計圖紙到商品的轉化才是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的實施。而不同的課程又可以轉化成不同的成品。教學成果的商品化、市場化,能直接的帶來經濟效益,而這種效益的驅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的學以致用。同時商品化市場化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設計,避免學生閉門造車、自我滿意的狀態(tài)。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由任課教師一人打分,難免有個人的主觀因素和偏見。以市場饋和反饋和教師評價相結合,能更加客觀的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保障評價體系的相對公平,促進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課程結束并不意味著真正的結束,設計的產品還在市場中循環(huán)。產品設計的市場反饋、后續(xù)影響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晚一些給課程打分留一點時間等待市場的回聲。我們的設計需要時間來驗證、需要我們進行反思和改良。如果設計完了就結束了那我們永遠沒有提升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李紅林,趙東宏.提升大學生就業(yè)競爭力路徑探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2]宮厚英.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與時勢緊密結合的路徑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0(07).
[3]王瑜.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探析[J].現(xiàn)代交際,2015(04).
[4]張方瑾.高校深化審美教育的路徑探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05).
作者簡介:
許 靜(1982-),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
韓相理(1976-),男,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