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冉冉
摘 要: 新聞報道中的消息來源是新聞報道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對《齊魯晚報》中的消息來源進行分析,以探究《齊魯晚報》在消息源使用上的特點。
關(guān)鍵詞: 《齊魯晚報》 消息來源 特點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多,廣播、電視、網(wǎng)絡每天都在傳播大量信息。但是即便如此,報紙仍然在傳遞消息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報紙依舊是很多學者的研究對象。轉(zhuǎn)述言語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面,其中,新聞報道使用什么樣的消息來源,如何使用,其中報紙使用什么樣的消息源是一個十分有必要研究的命題。本文通過研究《齊魯晚報》的消息源,探究《齊魯晚報》在消息源的使用上有何特點。
二、語料及語料分析
本文選取2016年1月12日的《齊魯晚報》為研究語料,對其所有文章進行研究。
消息源,簡言之,就是指消息或信息的出處。張健將消息源分為3類:1.具體明確的消息來源:報道者具體明確且毫無隱瞞的交代轉(zhuǎn)述言語的出處,不僅有名有姓,而且包括消息源職務、頭銜、職業(yè)等其他信息,例如:習近平主席說。2.含蓄不露的消息來源:報道者并沒有具體明確地交代轉(zhuǎn)述言語的來源,而是用一些模糊性的詞語間接地暗示,例如:一些專家表示。3.似是而非的消息來源:有時報道者不知道消息來源,或是認為消息源不重要,甚至是故意隱瞞,只使用一些不清楚的習慣用語交代轉(zhuǎn)述言語的來源,例如:據(jù)了解。
通過對語料進行研究,《齊魯晚報》中的消息來源分布如下表:
表一:《齊魯晚報》消息源
由上表可知:首先,《齊魯晚報》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占比最大的消息來源是具體明確的消息源。這類消息來源共出現(xiàn)了100次,占比達49%。具體明確的消息源使用最多是與新聞報道的客觀性相一致的,具體到姓名的消息源往往更能保證消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因此也就增強信息的可信性。例如:
例一: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這輪股市的快速下跌并非熔斷機制引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的減持潮、匯率問題再加上市場的估值結(jié)構(gòu)不太合理。
例二:“入冬以后,我們兩口子一直在外干活。這兩天我媳婦在家,才燒上水暖爐?!眳怯袢A說。
例一中的消息源是“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不僅有名有姓,而且包括消息來源的職務;例二中的消息源是事件的當事人“吳玉華”。這樣的消息來源加強了信息的可靠性,使得讀者更容易相信這樣的引語。
其次,在《齊魯晚報》中出現(xiàn)數(shù)量及占比居于第二位的消息源是含蓄不露的消息來源。這類消息來源出現(xiàn)了94次,略小于具體明確的消息來源,占比為46.1%。在這類消息來源中有一些是相當模糊不清的,例如:
例三:有專家認為,從籌資機制看,財政補助已經(jīng)占到籌資總額的四分之三左右,居民醫(yī)保存在“泛福利化”傾向,未來應逐步改變目前個人與財政籌資責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財政補貼與個人繳費的合理分擔機制。
例三的消息來源僅僅是一個模糊的“有專家”,無名無姓更沒有其他信息。因此相比較于例一和例二,例三的消息來源的真實性較低,說服力也較差,但是“有專家”制造出一種人數(shù)眾多的假象,從而有利于傳遞后面的觀點。
最后,《齊魯晚報》的語料中僅僅出現(xiàn)了10次似是而非的消息來源,占比僅僅只有4.9%。這說明《齊魯晚報》傾向于使用少量似是而非的消息來源,這也是為了適應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的要求。但是少量似是而非的消息來源也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為這樣的消息源往往是為了交代與新聞主要內(nèi)容相關(guān)但是早已存在的信息,或?qū)π侣勚饕獌?nèi)容做進一步的解釋說明,有利于豐富新聞內(nèi)容,例如:
例四:據(jù)了解,12月25日齊魯晚報第18批看房團成交率高達85.7%。
例四出現(xiàn)在一篇介紹住房的新聞中,作為一條與新聞主要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信息,其消息源僅僅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據(jù)了解”,既豐富了報道,又節(jié)省了報道寫作時間。
三、結(jié)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出:《齊魯晚報》在消息來源的使用上傾向于使用具體明確的消息來源和含蓄不露的消息來源,尤其是含蓄不露的消息來源,與此同時,傾向于使用少量似是而非的消息來源。
參考文獻:
[1]Geis,M.L.The Language of Politics[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7.
[2]辛斌.《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中轉(zhuǎn)述方式和消息來源的比較分析[J].外語研究,2006(3).
[3]張健.新聞英語文體與范文評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