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錦東
作文就是傾訴
——談作文的讀者意識
施錦東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工具??陬^語言是口語的交流,而書面語言是文字的交流。作文,其實就是用書面文字與人促膝談心。前人用書面佳作與我們進行超越時空的交流;而我們也用寫作,與曾謀面或未曾謀面的人進行交流。因此,文章寫的每一個句子,就是你說的每一句話;文中表達的心聲,就是你真情的再現(xiàn)。作文就是你情感的傾訴。
口頭語言,口說無憑;書面語言,白紙黑字??陬^語言隨性;書面語言謹(jǐn)慎??陬^語言,前面有一個真實的人;書面語言,前面有一個虛擬的人。口頭語言雙向互動;書面語言單向傾訴??陬^語言輔之動作表情,若矯揉造作,一觸即知;書面語言單向傾訴,若隱匿真情,可擾人視野。
在習(xí)作中,由于作文前面是個虛擬的人,往往寫作時忘卻了“人”的存在,虛化為“目中無人”,變成自言自語,無“?!睆椙伲瑹o病呻吟。由于“目中無人”,往往變成“為寫作而寫作的任務(wù)”,“傾訴渲泄”的樂趣漸變成“絞盡腦汁”的苦趣。作文對于“目中無人”的學(xué)生來講,苦趣多于樂趣。
其實,作文的本質(zhì)就是傾訴,就是對某人訴說自己對人、事、物的獨到的思考。而傾訴要有欲望,要有對象,要有重點。
傾訴的欲望,就是寫作的沖動。寫作的沖動來自個人的思考。有了想法,才會不吐不快、吐之而后快。魯迅先生之所以寫作《拿來主義》,是因為有許多人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上,存在著種種錯誤思潮和糊涂觀念;司馬光之所以撰寫《訓(xùn)儉示康》,是因為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氣奢糜,不利于子孫的未來成長……幾乎所有的作者,都有寫作的原始沖動。
習(xí)作假如無寫作沖動、無思而作,必會“為賦新詞強說愁”,或虛情假意假作文,或痛苦不堪湊字?jǐn)?shù)。如此作文害人害己。學(xué)生痛苦,老師忍著性子看“偽作”、“劣作”,也痛苦!試想,魯迅、司馬光等,如果沒有傾訴的欲望,還會有流傳千古的佳作嗎?
中學(xué)生習(xí)作,往往隨筆、周記寫作不錯,而考試作文就寫得不行。究其原因,前者是“我要寫、我想寫”,而后者是“要我寫,必須寫”。少有或沒有傾訴的欲望,怎能期待產(chǎn)生佳作呢?
“欲望”何來?來自對人、事、物的體驗,來自思想的積淀。即使沒有親身經(jīng)歷某事,沒有親見某人,只要耳聽八方之言,吸納多方意見,積聚醞釀自我之見,自有渲泄之欲、發(fā)言之沖動。
“傾訴的對象”就是你虛擬的說話對象。作文就是傾訴,而傾訴必有對象。韓愈寫《師說》,就是針對“群聚而笑的士大夫”與“拜師好學(xué)的后生”而寫的。批評士大夫師道之不復(fù),表彰青年人的求師樂學(xué)。魯迅寫《拿來主義》,就是針對茫然不知所措者說,勿做“孱頭、昏蛋、廢物”,要做拿來主義者。學(xué)生習(xí)作時,首先要虛擬好傾訴的對象。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作對象清晰了,必然會明白寫作的目的。議論文的寫作與散文不同,散文可以模糊傾訴的對象,只要展示自我眼中所見、心中所想即可,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汪曾祺的《胡同文化》等;而議論文不僅是證明自我的觀點,更是辨清方向,辯駁道理。只有了然了傾訴對象,“為時、為事”而作的目的才會清晰明朗?!皟A訴對象與寫作目的”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
當(dāng)然,傾訴對象可以是一群人,如“拿來主義者”;也可以是某一個人,如司馬光??梢允翘摶玫?,不具體指某群某人;也可以是實在的,就是某群某人。但不管是一群還是一個,真實的還是虛幻的,其特征都是清晰的。唯有這樣,才能避免無病呻吟或胡言亂語。學(xué)生作文之所以論述不能聚焦,就是因為心中無明確的“虛擬的對象”,只為證明自我的觀點而去證明。
有了“傾訴的欲望與對象”后,就要考慮“傾訴的重點”了,即“我想和你說什么話”。
文中哪些是我們寫作的重點或難點,哪些該詳寫或略寫?寫作的依據(jù)應(yīng)該是聽者的需求。即聽者心中“最困惑的問題、最想聽到的方法”就是我們寫作的重點,就得詳細(xì)地寫。如果我們啰里啰嗦寫了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或泛泛而談某種大道理,換位思考一下,你會愛聽嗎?
例如2015年的一個模擬題:
請根據(jù)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說堅持做同一件事,堅持了十年就能成功,堅持了二十年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而事實上,絕大部分人同一件事做了一輩子,依舊平凡無奇。
這道題擺出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同時也道出了“絕大部分人”的共同困惑。人們總是說堅持就能成功,甚至出現(xiàn)奇跡,但是我同一件事做了一輩子,依舊一事無成,作為傾聽者,很希望你能幫我解答這個問題。
如果你說:“堅持了有可能成功,但不堅持肯定不成功?!蹦闼坪踅獯鹆宋倚闹械睦Щ?,但你講了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大道理,不能說服我。不痛不癢的話,幾乎等于白說。
如果你說:“堅持+信心+專一+機遇+基礎(chǔ)+外物……=成功,堅持只是成功的一個要素,成功還取決于很多其它因素?!蹦愕脑捘芙忾_我心中久困的“結(jié)”——同一件事做了一輩子,依舊一事無成。我知道“原因”了,但我不知道“出路”。那你能不能告訴我,我要不要堅持?
其實我心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走出困境,實現(xiàn)人們心中所謂的“成功或奇跡”。因而,我最想聽的話可能是“如何堅持”。如果你說:“堅持不可盲目,要因時而化?!币苍S真的會讓我茅塞頓開、撥云見日。
學(xué)生的作文有高下之分。何者為高,何者為低?大凡似是而非、不痛不癢者為下;茅塞頓開、撥云見日者為上。如果學(xué)生的作文真的切中肯綮,那么此類作文不得高分也很難。
寫作需要真情實感。只要真實,他就有真切體驗,就有真情流露。在記敘、描寫性文章中,更能體現(xiàn)這一點。因為有體驗,細(xì)節(jié)描寫才具體形象;因為有體驗,所言所事才更貼近生活;因為有體驗,所抒情感才更真實可信。在高考作文評分標(biāo)準(zhǔn)中,針對記敘、描寫性文章,“真情實感”是一條重要的評分標(biāo)尺。
那么,在議論文中有沒有“真情實感”這一評分要求呢?答案是沒有。其實我個人以為,應(yīng)該將此列入評分要求。俗話說:“理直氣壯。”只有理直,才會氣壯。而理直背后其實就有真情的注入。大凡學(xué)生對某人、事有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文章就會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所寫文章,自然特別順暢,完稿才覺了卻一件心事。你說其間沒有真情投入嗎?如若沒有體驗與看法,必然滴漏斷續(xù),意脈不連。讀來晦澀難懂,玩之玄虛莫測。所寫文章,自感玄暈,完稿如墜云霧。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
我們以學(xué)生的一篇習(xí)作為例,簡單作個說明。
話說“山寨”時代
1.我有一個很突出的感覺,我們似乎已進入“山寨”時代。
第1自然段,總說。
2.用的有“山寨”手機、“山寨”電腦、“山寨”軟件、“山寨”游戲機,聽的有“山寨”音響、“山寨”歌曲、“山寨”百家講壇,讀的有“山寨”《紅樓夢》、“山寨”《水滸》,供人娛樂的有“山寨”明星、“山寨”歌會、“山寨”春晚,還有搞怪“山寨”版“神七”、惡作劇“山寨”版“鳥巢”……從“山寨”機到“山寨”春晚,“山寨”一詞日漸流行,且已從原來的商品范疇擴展到文化領(lǐng)域,那些略帶巧合的雷同、刻意模仿的惡搞,只要內(nèi)容帶有一定娛樂元素,都會被冠以“山寨”之名。
3.更有甚者,一些大學(xué)生的論文也開始“山寨”起來。據(jù)某校一位畢業(yè)論文指導(dǎo)教師反映,他帶的15個學(xué)生交的都是“山寨”論文,也就是把網(wǎng)上下載幾篇論文的前、中、后部截下來組合在一起,中間連過渡句也沒添加,前言不搭后語,就敢署上自己大名湊數(shù)。
第2-3自然段,種種丑惡現(xiàn)象的羅列,顯示作者厚實的觀察面與人生閱歷。
4.有人說“山寨”是對權(quán)威的挑戰(zhàn),好得很;有人說“山寨”能打破壟斷,是改革之光,應(yīng)當(dāng)鼓勵;有人說“山寨”能降低成本,有利于消費者,可活躍市場云云。這些說法或許有幾分道理,但我在想,“山寨”之風(fēng)為何會在中國大行其道,而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卻寸步難行?究其深層原因,主要是因為那里法律嚴(yán)格,制度剛性,不會給投機取巧者留多少空子,無論是輿論還是民眾,都絕不會鼓勵人們通過不正當(dāng)手段獲取利益,而那些模仿、冒充的行為,稍有不慎就可能受法律懲處。
第4自然段,對所謂的復(fù)制好處作剖析,并指出在中國大行其道的原因。
5.“山寨”現(xiàn)象,其實就是在鉆法律的空子,打制度的擦邊球,是在破壞大家約定俗成的社會秩序,與假冒偽劣實在也相差不遠(yuǎn),不過更“巧妙”、更“聰明”一些罷了。然而,如果這種“聰明”人多了,你也“山寨”,我也“山寨”,商業(yè)“山寨”,文化也“山寨”,大家都一股腦來“山寨”,制度勢必蕩然無存,權(quán)威形同兒戲,法律也成了一紙空文,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
6.譬如說,盜版、克隆的“山寨”軟件多了,滿大街都是,誰還會去買正版的,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就成了一句空話,技術(shù)創(chuàng)新就成了自欺欺人;仿制、假冒的“山寨”商品多了,把人家的東西拿來,一改頭換面就能掙錢,誰還會去殫精竭慮、千方百計創(chuàng)名牌、搞開發(fā)?可這樣的商家是不會有大出息的,靠仿制,靠拼湊,永遠(yuǎn)只能跟在別人屁股后面爬;“山寨”明星如果能輕易出名,大紅大紫,那正牌明星又何必苦熬苦拼、鐵杵磨針、下大功夫呢?“山寨”論文若泛濫成災(zāi),浪費的是國家有限寶貴資源,敗壞的是學(xué)術(shù)風(fēng)氣,毀掉的是原本可以有所作為的人才。
第5、6自然段,討論“山寨”的本質(zhì)根源與嚴(yán)重后果。
7.奇怪的是,我們許多人都有一種或輕或重的迎合“山寨”心理,即便自己不制造“山寨”產(chǎn)品,也十分欣賞或認(rèn)同別人的“山寨”產(chǎn)品。從根子上說,這實際上還是法律意識淡薄、契約觀念不強的表現(xiàn)。再加上愛占便宜、喜走捷徑、虛妄浮躁幾種心理交織在一起,人們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山寨”產(chǎn)品問世的“群眾基礎(chǔ)”,而一個“山寨”產(chǎn)品泛濫成災(zāi)的國度,在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必然會磕磕碰碰,捉襟見肘。
8.轟動一時的三鹿奶粉全軍覆沒,實際上就是一次“自我山寨”的過程。原來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打響牌子后,企業(yè)內(nèi)外的一些利欲之徒就勾結(jié)起來,借著三鹿的名牌效應(yīng),瘋狂制造出一大批低成本、低質(zhì)量的“山寨”牛奶,最終東窗事發(fā),“山寨”三鹿與正牌三鹿同歸于盡,教訓(xùn)沉痛?。?/p>
第7、8自然段,聯(lián)系實際,討論當(dāng)今人們熱衷“山寨”的原因與教訓(xùn)。
9.一言以蔽之,“山寨”的實質(zhì)就是仿冒,要高度警惕“山寨”現(xiàn)象的惡性蔓延。
圍繞“山寨”話題,學(xué)生羅列了種種“山寨”丑象,剖析了“山寨”原因、根源與后果,聯(lián)系了當(dāng)今人們熱衷“山寨”的丑惡心理,提出了“警惕山寨現(xiàn)象蔓延”的觀點。
整篇文章,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說理分析,邏輯謹(jǐn)嚴(yán)。如果沒有“理”的支撐,豈能氣貫長虹、氣象磅礴?如果強詞奪理或者無病呻吟,必將期期艾艾、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氣息奄奄。
只有理直,才會氣壯。我們知道,理直背后就應(yīng)有真情的注入。而真情何來?來自對事件透徹的認(rèn)識,來自對事件入木的剖析。
(作者單位:上海市揚子中學(xué))
編輯:李運
責(zé)任編輯:金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