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淑云
公平:班主任行為的基本原則
錢淑云
班主任是否具有公平素養(yǎng),是教育活動中教育公平能否夠落實的關鍵。公平是處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家校關系的原則,其本身就是教育的內容。但是,公平并不是平均。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樹立平等理念,面向全體,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師生日常相處,愛無差等,一視同仁;處理學生問題,賞罰分明,因材施教。班主任公平,有利于樹立教師的威信,有利于形成和諧健康的育人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的道德成長,有利于社會公平的形成。
公平;尊重;因材施教;和諧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的核心力量。他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成才成人,還要創(chuàng)建一個好的集體,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能力、長德性的良好環(huán)境。班主任的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學校德育的成效。
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作為班級建設與管理的指導者,班主任應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熱愛教育、掌握規(guī)律、知識淵博、教學熟練、探索創(chuàng)新、終身學習、真誠友善等等。其中,筆者認為,公平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行為原則。
《管子·形勢解》:“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大小無不載?!惫?,中國傳統(tǒng)自古有之,意為公正、無私、平等、不偏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公平,現(xiàn)代公民社會追求公平。公平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而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
班主任是否具有公平素養(yǎng),是教育活動中教育公平是否能夠落實的關鍵。
在班級管理、家校溝通等教育活動中,對來自不同家庭的不同文化、政治、經(jīng)濟等背景的學生,對自身智力、性格、情趣方面相異的學生,班主任應該能夠一視同仁,不以個人好惡來對待;能夠正視差異,且是非分明、真誠客觀地與學生相處;能夠面向全體,公平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關心和指導,同樣的依賴與尊重,同樣的鼓勵和期望。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是班主任的責任,也是班主任核心素養(yǎng)中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很難想象,還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產(chǎn)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殘兒童心靈了?!蔽覀儾浑y理解班主任對于學生成長的影響,不難體會家長們對于個別班主任的無奈與反感,也不難發(fā)現(xiàn)班主任公平素養(yǎng)缺失所存在的問題,比如配備班級小干部的“任人唯親”、以學習成績?yōu)橐罁?jù)給學生貼上“差生”的標簽、處理學生問題時的是非不明、和家長溝通時表現(xiàn)出居高臨下的不尊重、個別班主任重私利的形象敗壞。
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教師。課堂上,班主任是學科教師,組織教學,循循善誘;課余生活中,班主任是母親,事無巨細、無微不至;學生犯錯時,班主任是醫(yī)生,望聞問切,對癥下“藥”;課外活動時,班主任是伙伴、是榜樣。
班主任角色是多樣的,師生關系隨情境而發(fā)生變化,這也使得班主任的公平體現(xiàn)出關系性、教育性和靈活性。
1.關系性。
公平本身就是處理利益的原則。班主任公平地面對與教育對象的關系、與不同家長的關系、與其他學科教師的關系、與自己的關系。亞里士多德將公平視為一種人際關系的“中度”。孟子也提出“中庸”的理論,即懂得適當其時又恰如其分地行事,從而得到恰到好處的結果。行中庸之道,就是在人的內心和外部世界相連的關系中不偏不倚地為人做事。明朝方孝孺《雜銘》中言:公其心,萬善出。一個公平的班主任,他會善意地對待周圍的一切,關心落后學生的學習與心理狀況、關注成績優(yōu)異學生的情緒與行為表現(xiàn)、調和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尊重家長與其他教師,從而形成良好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保障并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和發(fā)展。
2.教育性。
教育者本身就是教育的資源。班主任公平,本身直接構成教育的內容??鬃友裕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逃弑旧肀闶亲詈玫氖痉丁W寣W生選擇公平無私作為生活準則,班主任首先就要做到為人處事的公平無私。學生具有向師性,對教師總是充滿許多美好的期待,而這種期待,也奠定了他們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努力追求道德公平的心理基礎??涿兰~斯說:“除了智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別人成為有智慧的人;除了能言善辯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別人成為能言善辯者;除了道德的篤敬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別人成為道德的篤敬者?!蹦敲次乙f,除了踐行公平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別人成為公平的人。
3.靈活性。
靈活性意指公平處理學生問題時的方式方法,須是靈活的、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的差異,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和對教育規(guī)律的掌握。公則四通八達,私則一偏而隅。實質的公平,不拘泥于形式的公平,也就是說,公平并非平均。
上海師范大學曾對4500名學生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4%的學生認為“公平”是教師工作的重要職業(yè)品質,92%的學生認為“偏私”和“不公正”是最不能原諒的教師品質缺陷。對于班主任而言,公平看似簡單,實則不易。那么,公平該如何達成呢?
1.樹立平等理念,面向全體,充分尊重。
聯(lián)合國通過的《兒童權利宣言》強調了“無歧視”原則:所有的兒童都應當受到平等的對待,不應受到任何歧視或忽視。因此將兒童視為平等的人格主體給予尊重,是當今世界普遍性要求之一。不尊重、不平等、不公平的教育是反教育,甚至是反文化的。班主任首先要有寬闊的胸懷和高度使命感,同時也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壓力、堅持公平的勇氣。
2.師生日常相處,愛無差等,一視同仁。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結構是多方面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但是我們的教育卻用同一把尺子衡量著所有學生。有的學生被賦予“機靈、乖巧、聰慧”的光環(huán),有的學生被貼上“木訥、搗蛋、笨拙”的標簽。凡是把差異變成差等的舉動,其實都是一種暴力。班主任公平即要做到愛無差等,給予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寄予每一個學生合理的期望、給全體學生公正且足夠的支持和鼓勵。
3.處理學生問題,賞罰分明,因材施教。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也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葉子尚且如此,何況是有血有肉、有著復雜思想感情的人呢?因此,班主任在處理學生問題上,在主持公道的基礎上,要了解、理解不同的學生,要注重因材施教,要靈活、有針對性地處理。也就是說,公平的實現(xiàn)是與教育技能分不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平是對因材施教這個教育原則的另一種論證??傊綉搩A注在和學生相關的每一個細微的環(huán)節(jié)中。課堂提問,輪換提問對象,人人參與;找學生談話,面面俱到,客觀而體貼;編排學生座位,公正有標準,不厚此薄彼。
一個真正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總是能夠尊重和寬容每一個學生、平等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與之形成基于公平的一種人際關系。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生活中不能感受到公平的存在,那么他很難建立起公平的信念,也很難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去踐行公平。所以班級里的公平雖然涉及到的不過幾十人,可是它卻是社會公平的雛形和起點。
公平,是班主任教師倫理生活的重要原則,是班主任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要義。在奉獻、求真、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教育生涯中,讓我們追求一種藝術的、道德的、有價值的公平人生。
[1]蘇霍姆林斯基.關心孩子的成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2.
[2]霍華德·加德納.智能的結構[M].沈致隆,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G635.1
A
1005-6009(2016)50-0009-02
錢淑云,南京市葛塘中心小學(南京,210000)副校長,高級教師,首屆南京市德育工作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