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延艷
摘 要:重視小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將開放式教學法落實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是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實踐。立足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主要分析了開放式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學習環(huán)境
開放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推行過程中產生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與自由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促進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利于教學效益的提升。
一、創(chuàng)造開放音樂學習環(huán)境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還沒有形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引導,極大地影響著小學生的思維模式。營造開放式的音樂學習模式,需要教師尊重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自主權。在音樂課堂中,學生可以用聲音或者肢體動作去表達他們的音樂感受,也可以用表情去抒發(fā)。在課堂中,教師不要以示范與模仿為唯一的教學模式,而要變化教學場景與情境。比如,在講解《小貓釣魚》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聆聽歌曲時,做出相對應的動作,進行角色扮演,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
二、利用開放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讓小學校園管理者加大了音樂教師的培訓力度,促進了許多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傳播。教師要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中的引導者角色,利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施音樂教學,讓課堂教學更加開放。比如,在講解《賣報歌》時,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展開小組快速學習競賽。用競賽的形式激活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思維,急中生智,創(chuàng)造更多適合自己的音樂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音樂學習方法,有利于開放教學的落實。
三、重視開放性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促進和諧與民主課堂氛圍形成的最佳方法。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選擇,利用師生互動去了解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期待,從中選擇可行性強的方案落實在教學活動中。例如,在講解《豐收之歌》時,教師與學生討論豐收的場景,一些小學生提議:“我們把豐收之歌畫下來吧?!泵佬g與音樂是密切相關的兩門藝術,讓學生利用繪畫的方法去表達音樂欣賞想法,能夠促進課堂教學開放性,教師應當采納學生的建議。
綜上所述,開放式教學的實施,有利于小學生開放式思維的形成。利用開放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與方法,讓小學生建立全新的音樂學習觀,能夠讓小學音樂教學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為小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而服務。
參考文獻:
[1]陳亞玖.關于小學音樂教研活動的教學啟示[J].新課程:小學,2013(11).
[2]佟賀,尹愛青.小學音樂創(chuàng)造教學的探討:由“鼓圈活動”開始[J].中國音樂教育,2014(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