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發(fā),言浩杰(吉林財經(jīng)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
論習近平底線思維的理論品質(zhì)
劉兆發(fā),言浩杰
(吉林財經(jīng)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底線思維為什么恰恰在當今這個時代受到特別關注,而且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思維符號。作者認為,并不是因為底線思維簡單易懂,而是因為底線思維自身所散發(fā)和包蘊的優(yōu)秀理論魅力和品質(zhì)。底線思維含有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整體協(xié)同、破立并行等理論品質(zhì),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正推動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前行,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深化。
習近平;深化改革;底線思維;理論品質(zhì)
當前,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各種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針對這樣一種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底線思維。他強調(diào),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防止出現(xiàn)“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以科學的思維方法保證各項改革順利推進,“尤其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1]底線思維的提出,不僅在于它的實踐性,更在于它所體現(xiàn)的理論品質(zhì)。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盵2]25自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根植于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實事求是就成為了其一以貫之的思想路線,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精髓。實事求是就是強調(diào)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用全面和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一切問題;強調(diào)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思想和實際相結合,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來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來制定和落實正確的政策,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
從最鮮活的事實出發(fā),清醒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矛盾和問題,用底線思維去解決和整體協(xié)調(diào),這就是底線思維所含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底線思維恰恰就體現(xiàn)了實事求是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強調(diào):“我們的事業(yè)越前進、越發(fā)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就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緊學習研究弄懂,來不得半點含糊?!盵3]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新問題也會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以一種底線思維去解決問題,在深化改革中增強憂患意識,就是一種做實事、求實效的過程,是一個實事求是地探索和掌握深化改革和全面發(fā)展規(guī)律的階段。在告誡黨員和干部要增強學習本領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diào):“不論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不論是長期存在的老問題還是改變了形式的老問題,要認識好、解決好,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的本領。增強本領就要加強學習?!盵2]402這就凸顯了黨員干部要實事求是地了解自己,切實增強學習的緊迫意識,不可突破增強本領的學習底線,否則就會造成自己的本領與社會脫節(jié)。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我們黨最寶貴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底線思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著眼于事實,著眼于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堅持問題導向,力戒無謂之爭;著眼于從中國客觀實際出發(fā)看問題,力戒從原則、觀念出發(fā)看問題。所以要繼續(xù)堅持底線思維,黨和政府就必須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時不能跨越務實底線,就必須增強深化改革的憂患意識,把實事求是貫徹于底線思維中,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老老實實以底線思維來保障改革的穩(wěn)步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根本動力,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矢志不渝堅守的群眾路線?!包h的群眾路線,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緊密結合,把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工作優(yōu)勢緊密結合,成為我們黨須臾不可離開的生命線,成為貫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條紅線?!盵4]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鄧小平也強調(diào)過我們黨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都是依靠廣大人民的艱苦努力來完成的。群眾路線成為不可突破的底線,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底線思維就深深地反映了對群眾路線的根本追求,也折射了這個時代的根本特征:永遠要以群眾路線為工作中的底線。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5]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在會見中外記者時擲地有聲的承諾,也是全黨要踐行的莊嚴使命。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取得新突破,時時刻刻把廣大人民群眾裝在心里也就成為了全黨為之奮斗的一個底線,而且把這個底線筑牢、筑穩(wěn),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持續(xù)推進。要知道我們民生底線在何處?習近平總書記在所到之處和所說之言給了最好的答復。他曾在河北阜平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時指出:“要把幫助困難群眾特別是革命老區(qū)、貧困地區(qū)的困難群眾脫貧致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6]39;在天津考察就業(yè)服務項目時說:“就業(yè)是民生之本,要注重穩(wěn)定和擴大就業(yè)?!盵6]39為解決民生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又出臺了一些堅守底線的民生措施,如加大對棚戶區(qū)改造、公共服務業(yè)、城市基礎設施等的財政投入;部署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對享受城鄉(xiāng)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畢業(yè)年度內(nèi)高校畢業(yè)生給予一次性求職補貼。這都體現(xiàn)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把群眾路線、民生底線始終貫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與此同時,在全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學、細照、篤行,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盵7]焦裕祿的精神是什么?就是不斷為人民服務,就是為民要務實,為事要清正廉明。這就給廣大黨員干部一個警示,要時時刻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群眾路線這個底線不動搖,要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韌勁。
了解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和守住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動搖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基本功。群眾路線始終系著國運,凝注著黨魂。“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始終依靠人民群眾來推動歷史前進,這是保證永不變色的根本所在?!盵8]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中踐行民生底線、兜住民生底線的根本追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以這一依據(jù)為參考標準。底線思維中所散發(fā)出來的群眾路線、民生底線的“溫度”令民眾感動,干群同心,不斷擘畫著中國夢輝煌的未來。
用聯(lián)系、發(fā)展、全面的眼光看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各項改革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9]對于這樣一個系統(tǒng)的改革,就需要用底線思維來謀劃,不斷向頂層逼近,做好頂層設計,科學和有效地推進改革。在這個用底線思維來謀劃,不斷向頂層設計逼近的過程中,也是展現(xiàn)整體協(xié)同發(fā)展的辯證思想的過程。整體協(xié)同的發(fā)展觀在底線思維的布局中不斷“流光溢彩”。對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改革,整體協(xié)同又是在底線思維中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做決策、辦事情、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做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盵1]廣大黨員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從底線思維出發(fā),謀劃、推動和落實改革,這種底線思維本身就體現(xiàn)了整體協(xié)同發(fā)展的辯證思想。因為有了這種整體協(xié)同發(fā)展的思想,所以中國改革發(fā)展的各方面開創(chuàng)與形成了良好的局面,經(jīng)濟平穩(wěn)運行、政治穩(wěn)定、社會和諧。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摸著石頭過河,是否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就是摸規(guī)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tǒng)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盵10]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改革的底線,但是,這種底線思維不是一種消極被動、防范式的思維,也絕不是僅僅守住底線而無所作為。相反,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更是有為的思維。在底線思維中不斷實干,對改革頂層的戰(zhàn)略進行規(guī)劃,讓各領域的改革步伐協(xié)調(diào)配合,協(xié)同前進,讓改革出現(xiàn)一種“蹄疾而步穩(wěn)”的狀態(tài),用實踐來填滿底線與頂層設計之間的鴻溝。在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底線思維中,徹底地反映了整體協(xié)同發(fā)展的內(nèi)在要求,而且這種內(nèi)在要求又推動了底線思維在深化改革中發(fā)揮了更大的效力。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底線思維,底線思維顯示了改革整體的協(xié)同發(fā)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線是統(tǒng)攬整體的底線,整體也是顧全底線的整體,整體協(xié)同發(fā)展必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得到貫徹。隨著底線思維逐漸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共識,整體協(xié)同發(fā)展這種底線思維的內(nèi)在要求也將鏗然作響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啟中國現(xiàn)代化新步伐之中。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為,一切事物都是運動和發(fā)展著的,運動是事物的根本屬性。那么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可以說事物它所擁有的張力和彈性也在發(fā)生變化,隨之而來的是事物所能承受的底線也在發(fā)生變化。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和發(fā)展,各領域改革的底線也在發(fā)生變化,人們或許會容忍一些“別致”角落的存在,但是當一些羞恥之為以及囂張氣焰“攻城略地”時,沉默也是不可取的,這時就特別需要重鑄道德、價值、認知的底線,需要遵守這些新的底線。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敢于破,同時更要善于立。破就是不斷打破不合時宜的底線,“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立就是要樹立一個新的底線,促進改革的發(fā)展。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破與立是互為條件的,它們統(tǒng)一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破立并行構成了底線思維的基本動力,在底線思維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就從黨建這個層面來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行動是空前的,打老虎、拍蒼蠅深入持續(xù)推進,而這一系列的反腐行動就是為了給那些不成明文規(guī)定的潛規(guī)則“做手術”“動刀子”,向官場陋習亮紅燈,重新塑造好的政治生態(tài),營造一個“綠色化”的政治環(huán)境。要形成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就要樹立一個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政治規(guī)矩。習近平同志曾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首次提出“政治規(guī)矩”這個詞,引起了廣大黨員和干部的關注,而且又說道:“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把守紀律、講規(guī)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盵11]這個政治規(guī)矩就是為官者的政治底線,而破立并行思想就隱于政治規(guī)矩中。政治規(guī)矩,事關破,也事關立,破除那些陳規(guī)陋習,樹立新的規(guī)章制度,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guī)矩、講規(guī)矩、守規(guī)矩。 ”[11]立政治規(guī)矩,就是立政治底線,就是要打破一些官員永遠為官不為的灰色心態(tài),丟棄明哲保身的思想,要讓官員遵守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規(guī)矩,讓黨員干部為官有為。從這個方面來看,立政治規(guī)矩,也就是破中有立的過程。
不僅是黨的建設層面,經(jīng)濟、社會管理等方面所涉及的底線思維中涵蓋的破立并行思想也是“芬芳四溢”,破和立這兩者始終都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底線思維不可缺少的一個品質(zhì)。不破不立,不立不破,破和立之間相輔相成,殊途同歸。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奉行底線思維,既要知道破之法,又要知道立之道,努力調(diào)整改革的力度、改革的精度,使全面深化改革各領域不斷切合這個時代的發(fā)展。守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顛撲不破的“道”,以破的精神狀態(tài)適應新發(fā)展的要求,以立的精氣神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讓破立并行的思想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底線思維不斷迸射出理論力量。
鑒于底線思維包含著豐富的理論品質(zhì),全面深化改革就需要不斷踐行底線思維,需要把底線思維貫徹在各個改革領域,即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黨建、國防、外交等,使底線思維的理論魅力在實踐的沃土中開花結果。全面深化改革踐行好底線思維,無疑會對實現(xiàn)“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起到推動的作用,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穩(wěn)步走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一次巨大的牽引。
[1] 習近平.改革要有哪些新思維[N].人民日報,2013-01-15(4).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習近平.毫不動搖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N].人民日報,2013-01-06(1).
[4] 秋石.黨的群眾路線理論和實踐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論述[J].求是,2014(17):10.
[5] 習近平.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diào),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N].人民日報,2012-11-16(1).
[6] 新華社中央新聞采訪中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 習近平.習近平在調(diào)研指導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diào),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繼續(xù)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N].人民日報,2013-03-19(1).
[8] 李文平.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J].求是,2014(7):34.
[9] 郭金平.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地位和作用[N].光明日報, 2013-05-17(1).
[10] 習近平.習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時強調(diào),把群眾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溫暖送到千家萬戶[N].人民日報,2012-12-31(1).
[11] 申孟哲,陳振凱,劉少華.中國的政治規(guī)矩是什么[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01-29(5).
Theoretical Quality of XI Jinping′s Bottom-line Thinking
LIU Zhaofa, YAN Haojie
(SchoolofMarxism,Jili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Changchun130117,China)
The reason why the bottom-line thinking raised by XI Jinping,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our Party, has aroused special attention now and been considered as a symbol of thinking of the era does not lie in its being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instead, it lies in that the bottom-line thinking itself has its own theoretical charm and quality. The quality, including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mass line,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breaking while establishing, which makes up an organic unity, is the facilitator of the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 Jinping;deepening reform;bottom-line thinking;theoretical quality
2016-09-16
劉兆發(fā)(1961-),男,吉林農(nóng)安人,吉林財經(jīng)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12.002
D616
A
1008-6285(2016)12-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