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癥性腸病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
郭陽, 鄒靜, 張仲菲, 王嵐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 上海, 200233)
關鍵詞:炎癥性腸病; 醫(yī)學應對方式; 社會支持
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Wang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nèi) UC患病率約為11.6/10萬,CD約為1.4/10萬。良好的社會支持和積極的應對方式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4-5]。本研究探討炎癥性腸病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水平的相關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消化內(nèi)科收治的炎癥性腸病患者80例。納入標準: ① 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IBD診斷標準的患者; ② 無其他嚴重軀體疾病、精神病史及中樞系統(tǒng)性疾病的患者; ③ 可以配合且自愿參加本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 ① 臨終期患者; ② 合并其他嚴重且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 ③ 有精神病史或中樞系統(tǒng)性疾病的患者。本研究80例患者中,UC 50例,CD 3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15~65歲,平均(33.54±6.33)歲,患者病程0~15年,平均(5.63±2.54)年。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 患者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包括患者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狀況等。② 醫(yī)學應對量表(MCMQ)[6]。MCMQ由Herman Fenfel等編制,由姜乾金、沈曉紅等翻譯修訂為中文版的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該量表共計20個條目,各條目按1~4級計分,部分條目為反向計分,總計20~80分,其包含“面對”(8個條目,滿分32分)、“回避”(7個條目,滿分28分)、“屈服”(5個條目,滿分20分) 3個維度,3個維度Cronbach’α值分別為0.69、0.60和0.76。本研究中患者醫(yī)學方式的評定法采用患者在“面對”、“回避”、“屈服”3個維度中相對得分最高的維度所對應的應對方式被視為該患者面對應激時所采用的主要應對方式。維度相對得分=某維度實際得分值/該維度滿分值。③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7]。SSRS由肖水源設計,包含“客觀支持”(3個條目)、“主觀支持”(4個條目)和“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個條目)共3個維度,共計10個條目,其中第1~4題、8~10題每題只選1項,選擇1、2、3、4項分別計1、2、3、4分。第5題按A、B、C、D、E共5項計總分,每項從無到全力支持分別賦予1~4分。第6、7題若選“無任何來源”則計0分,選“下列來源”者,有幾個來源就計幾分。SSRS總分越高者所獲得社會支持水平越高。
1.2.2資料收集過程: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將以上量表裝訂成冊,附有指導說明調(diào)查的目的、意義、感謝語等。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由研究者本人及助手將問卷調(diào)查發(fā)放給患者,在統(tǒng)一的指導語下獨立完成答題。若患者無法獨立完成,則由研究者逐項念給患者聽,待患者理解后自行回答,研究者協(xié)助填寫。本次共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1.3統(tǒng)計學方法
2結果
2.1炎癥性腸病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常模比較
將本組患者應對方式得分與常模比較,發(fā)現(xiàn)“面對”維度實際得分與常模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而“回避”維度與“屈服”維度實際得分高于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炎癥性腸病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常模比較
分
與常模比較, **P<0.01。
2.2炎癥性腸病患者社會支持水平結果及其與國內(nèi)常模比較
本研究80例炎癥性腸病患者的客觀支持水平得分為(10.56±2.46)分,主觀支持水平得分為(20.73±4.77)分,支持利用率水平得分為(6.10±2.64)分,社會支持總分為(37.40±7.51)分。
將本組患者社會支持水平得分結果與常模相比較,結果顯示本組患者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率及社會支持總分方面均顯著低于國內(nèi)常模(P<0.01),見表2。
表2 炎癥性腸病患者者社會支持水平結果與
與常模比較, **P<0.01。
2.3炎癥性腸病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將本組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面對”維度與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呈正相關,而“屈服”維度與支持利用度呈負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回避”維度與社會支持水平各分項均無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炎癥性腸病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得分與
*P<0.05, **P<0.01。
3討論
3.1炎癥性腸病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狀況
本研究發(fā)現(xiàn),80例炎癥性腸病患者的醫(yī)學應對方式中,選擇以“屈服”為主要應對方式的患者人數(shù)最多。將本組患者應對方式得分結果與常模相比較,“回避”維度與“屈服”維度實際得分高于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個體在高應激狀態(tài)下,若缺乏良好的應對方式,則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危險性可達43.3%,為普通人群的2倍[8-9]。屈服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研究[10-11]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持消極應對態(tài)度,康復信心不足的患者多采用“屈服”的應對方式,造成本研究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炎癥性腸病患者臨床癥狀反復遷延,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和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患者對疾病預后的消極認識是屈服應對最重要的影響因素[12-13]。因此,炎癥性腸病患者更多采用“屈服”作為主要應對方式。另外,由于長期服用激素藥物及嘌呤藥物易引起諸多用藥不良反應,且炎癥性腸病患者飲食計劃必須隨疾病的變化而做出相應改變,使患者產(chǎn)生消極情緒,患者選擇不愿關心或主動面對日后可能發(fā)生用藥不良反應護理的相關問題及飲食護理而采取回避應對,同時也對疾病預后采取屈服應對。
3.2炎癥性腸病患者社會支持狀況
有研究[14-15]認為,社會支持通過生活事件直接發(fā)揮社會功能,調(diào)整壓力產(chǎn)生的影響,對身心健康具有積極作用。本組患者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率及社會支持總分均低于國內(nèi)常模,說明患者社會支持水平相對較低。造成該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部分炎癥性腸病患者急性期身體癥狀嚴重,需嚴格禁食且臥床休息,因此影響了正常的工作或其他社會活動,了解社會資源和從社會獲得的支持利用度減少;另一方面,患者本身病程遷延、疾病預后未知且伴隨日積月累的醫(yī)療費,造成部分患者家庭關系疏遠,部分親屬對患者的疾病預后失去耐心,從而未能提供患者足夠的心理支持,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6]。
3.3炎癥性腸病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本組患者“面對”維度與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呈正相關,而“屈服”維度與支持利用度呈負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P<0.05),說明炎癥性腸病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與醫(yī)學應對方式有相關性,且較高水平的社會支持更有助于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來面對疾病,患者獲得更多的來自家屬親人、朋友、醫(yī)護人員或其他組織等的社會支持,有助于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和理解的情感體驗,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和促進疾病康復。
參考文獻
[1]胡榮, 王玉芳, 方文添, 等. 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的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2): 458.
[2]雷俊, 朱姝娟, 晏曉穎, 等. 腎移植患者的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與抑郁情緒關系的結構方程模型[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0, 13(14): 1511.
[3]周春蘭, 仝慧茹, 李文姬, 等. 乳腺癌病人社會支持與醫(yī)學應對方式的相關性調(diào)查研究[J]. 護理研究, 2013, 27(1): 21.
[4]黃滿霞, 黃元成, 章曉云, 等. 社會支持、醫(yī)學應對及心理照顧對傳染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J]. 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4, 9(4): 277.
[5]韓桐師, 萬憬, 徐珀, 等. 內(nèi)科門診慢性病患者焦慮抑郁特點及其與應對方式、領悟社會支持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 (9): 1321.
[6]董自西, 郭九宮, 孫金海, 等. 基于辯證觀的醫(yī)學技術特點及對醫(yī)院管理的啟示[J]. 醫(yī)學與哲學, 2012, 33(23): 47.
[7]梅峰, 杜文東, 陸甘, 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 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1, 24(6): 427.
[8]張倬秋, 江葳, 程蓉, 等. 腎移植受者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與術前情緒的相關分析[J]. 四川醫(yī)學, 2012, 33(11): 1909.
[9]杜育薇, 李妍, 于虹, 等. 人格特征、醫(yī)學應對和領悟社會支持對術前焦慮的作用路徑分析[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2, 21(14): 1555.
[10]王瑞霞, 張暉, 王愛田, 等. 肝硬化患者醫(yī)學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9, 26(15): 35.
[11]孫海蓮, 安鋼輝, 薄紅, 等. 醫(yī)學碩士生社會支持和防御方式的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12): 1891.
[12]王玉芳, 歐陽欽, 胡仁偉, 等. 炎癥性腸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 胃腸病學, 2013, 18(1): 48.
[13]劉娜艷, 武陳美芝. 護士長社會支持狀況和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15): 32.
[14]汪向東, 王希林, 馬弘. 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S]. 北京: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 1999: 124.
[15]肖水源.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 [J].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1994(4): 98.
[16]石亞波. 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的心理干預 [J]. 江西醫(yī)藥, 2005, 40(4): 86.
中圖分類號:R 5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5-171-03
DOI:10.7619/jcmp.201605062
通信作者:王嵐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