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煜斐
微信在低學段課外閱讀中的運用
□葛煜斐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內(nèi)容,課外閱讀則是語文教學的補充。本文旨在探索以微信為新型運用手段,連接課外閱讀與學生生活,打破家庭和學校的閱讀邊界,作為教師在低學段課外閱讀指導中應幫助學生增強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打好語言運用基礎,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課外閱讀 微信 低學段 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類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钡谛W階段尤其是低學段,語文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字詞的積累,學生缺乏閱讀的能力與興趣。課外閱讀也是語文教學的生根之基。一個涉獵廣泛且閱讀能力與意識深厚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有著強大的后勁。教師應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終身受用,重視為學生日后的語言運用打好基礎。教師需在這方面加強引導,做好語文教學整體的謀篇布局,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
另一方面,現(xiàn)代社會的交流日益頻繁,各種通信手段層出不窮,其中微信由于其聯(lián)系便利以及強大的群與朋友圈的功能,已成為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必備工具。家長建立的班級群相對封閉、具有較強的向師性;家長較關注教師的朋友圈,也樂于見到教師發(fā)布學生的信息。筆者在利用微信進行課外閱讀輔導時做了以下三點嘗試:利用微信及時進行交流與反饋;實現(xiàn)點對點單獨溝通與點對面整體指導;整合學校與家庭的時間,開發(fā)課外與課內(nèi)的資源。這三點是循序漸進逐步完成的。
低學段學生識字量較少,閱讀能力較差。除個別孩子天生愛閱讀或家長極其重視閱讀之外,大多數(shù)學生對閱讀均無特別的好感與興趣。教師的引導應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傳統(tǒng)學校教育中只能通過建立班級圖書館等方式給孩子提供閱讀的條件,利用有限的在校時間進行閱讀。由于時間比較緊張,個別孩子動作比較慢,等學校作業(yè)都完成后,已經(jīng)無書可借或者沒有時間了,長此以往,會使一部分孩子失去閱讀的機會。
而在利用微信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與家長互動。家長在朋友圈中曬出孩子家中閱讀的照片或者小視頻。教師通過點贊和評論的方式樹立典型,孩子們對教師私下的點贊和關注特別受用,因此會更加積極地參與進去。此外,由于家長之間都互相加為微信好友,因此,大家相互曬、互相點贊,也在家長層面上對學生閱讀起了一定的激勵作用。低年級的孩子天性活潑,有表現(xiàn)自己的傾向,看到父母、同學以及教師如此多的關注,自然會在閱讀這件事中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而在每天的晨會課上,教師再對前一天晚上孩子閱讀的照片進行分享和點評,評出每天的閱讀之星,曬在教師的朋友圈中,吸引家長點贊,更讓學生感到驕傲與自豪。
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而且囿于年齡與識字量的關系,他們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還需依賴外界的物質(zhì)與精神獎勵,通過反復強化督促才行。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習慣前必須樹立起隆重的儀式感。每晚的點贊是如此,每早的表彰大會亦是如此。一朝一夕,讓閱讀漸漸融入學生的生活。閱讀成為學生對自己的主動要求,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習慣便漸漸養(yǎng)成。
閱讀教學如果只是停留在學生去讀的基礎上,而不讓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就無法有意識地對語言進行加工和內(nèi)化。雖然“復述敘事性作品大意”是第二學段的要求,但教師在第一學段的課內(nèi)外就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學生對文本進行復述,或者總結文本中的故事意義,這是在之前吸收外部語言基礎上的再重組外顯,是對自身語言的創(chuàng)意性運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要邏輯性地記憶文章脈絡,把握層次結構,更需要對文本的語言、情感進行吸收、內(nèi)化,并轉化成自身語言進行表達。
教師可以利用好家長群這個平臺。每天固定一段時間,比如晚上8點半至9點的睡前時間,讓孩子在群里進行語音交流,或者父母代發(fā)讀書感受。說一說,今天看了哪本書或者哪個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或者哪句話。周末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指定一個故事,讓孩子們看完后試著在群里通過語音的方式把故事情節(jié)復述出來,同學之間互相比拼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說得更完整。語言重在運用,進行復述是一種方法。此外,還可以隔一段時間組織一個話題討論,讓學生圍繞著話題來說說閱讀這本書的想法,幫助學生增強閱讀中思考的意識,提高閱讀與分析能力。如組織學生討論“這個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各用一句話我該怎么說”“如果我是作者,我希望這個故事能夠告訴小朋友什么”“如果要我夸一夸故事里的主人公,我會夸他哪些優(yōu)點,又是從哪幾個方面體現(xiàn)的”。這些討論依托于微信的公共群的語音交流,有效實現(xiàn)了學生對閱讀文本的創(chuàng)造性再現(xiàn),幫助學生通過討論提高了閱讀能力與交流能力,實現(xiàn)了自身語言的豐富和素養(yǎng)的提高。
教師利用課外或者課內(nèi)的文本均可以進行類似的訓練,但是在學校訓練時,時間有限,無法保證人人上臺,教師的點評相對來說也較少,更缺乏同學之間的競爭比拼。而在家中訓練的時候,學生的交流對象只有家長,他們述說的興致也不高。但在微信這個特殊平臺上,學生、家長、教師既是點對點地一人說一人聽,也是點對面地一人說大家聽。利用微信不僅能做到人人發(fā)表,人人復述,而且同學、老師的評價能夠時時完整地反饋出來。有了教師的參與,課外閱讀的教學指導更明確;有了同學的競爭,課外閱讀的學習興趣更濃厚。學生在滿足自己表達欲的同時,也訓練了自己的語言邏輯能力。
現(xiàn)代家長對學生的學習十分關注,教師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必須關注家長的意識轉變。許多家長關注學生的學習,但苦于沒有方法,只能按照自己以前的套路,給孩子布置各項課外習題。殊不知,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并非是做題做出來的,小學階段靠做題而拔高的語文成績會在中學以及以后依靠真正語文素養(yǎng)的考試中敗下陣來。而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的教育類文章大行其道,其中不乏一些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與策略,教師在微信群中與家長交流具有點對面的效果,比起之前一個學期只有一次家長會,平時溝通只能當面或者點對點而言,微信帶來的改變就使得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更頻繁、通暢。家長對教師發(fā)布或者轉載的信息也比較關注和信服。教師可以利用好這一平臺,從網(wǎng)絡中甄選出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與觀點,如傳授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與具體家庭實施方法的文章,或者營造家庭閱讀氛圍的文章,教師依托名家之言來告訴家長,語文學習必須依靠課外閱讀,孩子未來的生活也與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關系。從家長一頭改變意識,進而形成家長的自主行為。家長與教師在這一點上轉變觀念,與教師達成共識,必定會進一步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家長在營造家庭閱讀氛圍中下功夫,必定會從自身的行為上規(guī)范,家長不再玩游戲、看電視,轉而拿起書本,營造出了一個書香氤氳的家庭,而在這樣的耳濡目染環(huán)境中,學生更會積極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
微信在課外閱讀教學的運用打通了線上和線下的關系,鏈接了課外閱讀與學生生活,打破了家庭和學校的閱讀邊界。每天浸染在這樣的生活氛圍中,不僅有效增強了孩子的閱讀意識,也使家庭的閱讀氛圍日益濃厚起來。學生的閱讀習慣與興趣就在這樣的微信點贊、分享和學校、家庭的點滴氛圍中浸潤培養(yǎng)起來,而當閱讀習慣逐步養(yǎng)成后,閱讀并思考的意識以及對文本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在低年級課外閱讀中有機滲透起來。課外閱讀與生活的邊界逐漸消失,課外閱讀不僅是消遣,更是上升為語文學習的一種途徑。
課外閱讀的指導并不局限于課外,但微信以一種新形式,為教師的課下引導提供了便利。教師利用微信,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每位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迅速地關注每位學生的閱讀情況,微信中點對點、點對面的指導,可以有效彌補學校教學中時間不夠、指向不全面的諸多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課外閱讀指導并不能脫離學校與課堂,微信只是在現(xiàn)代科技形式下的一種新型方式,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對閱讀意識進行強化,對文本復述進行指導,才能幫助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能夠自讀自悟。正所謂謀事布局一盤棋,語文的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語文的各年段教學都是一盤棋。而今低年段的課外閱讀,有了新的依托,教師只要合理運用微信這種新型通信工具,便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開好頭,布好局。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周素英.實現(xiàn)閱讀的“華麗轉身”——對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
[3]朱潔如.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規(guī)劃與實施[J].全球教育展望,2015(10).
[4]王學峰.運用微信激發(fā)小學生自主作文的實踐愿望[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5(11).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學校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