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然
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教學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模式相比,強調通過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讓學生自行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和研究,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物理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65-01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推進,說教式、授受式等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嚴重制約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及其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大程度上狹隘了學生的視野,壓抑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傳統(tǒng)的說教式模式違背了教學活動的發(fā)展規(guī)律,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對知識及其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思索等培養(yǎng)。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教學改革大力提倡并積極主導實踐的教學理念之一。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對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提出了幾點思考。
一、開展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原則
1、主動性原則。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成功的物理教學活動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實現(xiàn)。因此,教師在開展物理探究式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采取有效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能夠自由討論的空間,或是動手實踐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在課堂中勤于思考、勇于發(fā)言、大膽實踐,保證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
2、傾聽性原則。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面對需要研究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大膽的猜想。但是,作為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教師也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的猜想,而是要在傾聽學生的各種想法后進行積極有效地引導,避免學生“誤入歧途”。這個過程最主要的就是要學會傾聽,從而把握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的“度”。因此,在物理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和交流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探究過程,收獲探究的經(jīng)歷。
3、體驗性原則。探究式教學過程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獨立操作、獲得信息、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式教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讓學生獲得探究的體驗,在實踐中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綜合、類比、猜想等探索性思維活動,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探究式教學的開展之初,教師就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打心眼里想要進行探究活動。
4、合作性原則。在探究過程中,由于學生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往往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不大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要多組織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讓不同的想法和經(jīng)驗得到共享。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激發(fā)彼此的靈感,建構出新的假設和更深層的理解。同時,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討論、質疑還能促使學生深化對問題的認識,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實現(xiàn)探究的目的。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充分展示物理學家的探究歷程。物理學的每一步發(fā)展,都離不開科學探究。物理學的科學觀和研究方法的演化與發(fā)展就是一個探究過程。在這過程中,蘊涵著科學家們用來研究自然界并根據(jù)所獲事實證據(jù)做出解釋的各種方式。其中包含的對于科學的每一次質疑與推敲,都會給學生以極大的智慧啟迪。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結論幾乎總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者體會不到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也很難達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況。將科學家的探究歷程再現(xiàn)給學生,會讓學生深入當初科學家探究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有利于學生從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能夠加深對科學探究過程的理解,能幫助學生領悟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認識模式,使之成為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的有力示范。
2、引導學生經(jīng)歷物理探究過程。高中新課程標準根據(jù)科學探究的一般要求,結合高中物理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將科學探究分為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七個要素,并對每一要素提出了探究能力的要求。分析每個探究活動的各個要素,側重在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讓學生深刻地體會科學的實質,這對提高科學探究的質量是重要的。為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通過以上七個要素來引導學生經(jīng)歷物理探究過程。
3、積極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點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主要優(yōu)點是學習者的主體意識強烈并且對自己鉆研出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能逐漸積累和運用較好的學習方法并形成習慣,能不斷地形成和提高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探究式課堂教學是否能取得實效,歸根到底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所謂學生主動參與就是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不要教師設框框。每步探究先讓學生嘗試,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教學過程主要靠學生自己去完成,這樣,就可以使探究式課堂教學進入理想的境界。
4、開展課外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小課題探究活動,它要求學生對于某些自然、生活或學科中出現(xiàn)的某些問題從物理學科的角度進行研究,在幾個人的小組中完成,每個人有自己的任務,當他完成某項任務時,就會產生強烈成就感,同時對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就會更加關注,提出更多的問題。因此,老師平時要努力挖掘物理教學中賦有啟發(fā)性、探索性的內容,為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使學生充分體驗探究過程中的樂趣。利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一些問題,從而實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最終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是我們實施探究性教學的目的,也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目標。
參考文獻:
[1] 毛 飛.課堂小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山海經(jīng).2016(01)
[2] 朱月海.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A3)
[3] 胡家寶.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J].華夏教師.2015(02)
[4] 張從敏.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現(xiàn)代農村科技. 2015(06)
[5] 譚孝軍.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赤子(上中旬). 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