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富麗
【中圖分類號】G623.31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文化意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英語課程標準還指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
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認識和熱愛,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yǎng)國際意識。傳授文化知識,培養(yǎng)文化意識,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任務。
二、“英語文化”的課堂失誤
有的教師只從語言學的角度單純強調(diào)語言符號系統(tǒng)開展教學,即語音、語法和詞匯教學;有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就是記生詞,學語法,念課文。這實際上只看到了語言的表象,會造成重知識輕能力的局面。
作為教師,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文化意識的滲透和能力的培養(yǎng),著眼于實踐活動和技能掌握,逐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不僅僅注重語言點、知識點的傳授,還有意識地讓學生感受、體驗、理解、接受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進而在教育學中實現(xiàn)不同文化的融合。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滲透的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滲透文化背景知識,才能幫助學生從小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寬視野。從而準確、得體、流利地使用英語。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如下方式進行文化教育。
1、創(chuàng)設文化環(huán)境,接受文化熏陶
走進校園,隨處可見鮮明的中、英雙語標語;走進英語走廊,一塊塊異域文化展板呈現(xiàn)異國風土人情;走進教室,風格迥異的英語板報格外引人注目。讓校園內(nèi)的每一個角落都彰顯著英語文化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熟悉和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
2、借助直觀媒體,體驗異國文化
使用電教手段這一現(xiàn)代數(shù)學手段,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向?qū)W生傳遞形象生動、有趣的教學信息,擴大學生視野,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各個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增強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shù)為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提供了海量的資源和靈活的教學手段。
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尋找并挑選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化背景知識,上課時利用多媒體直接將文化知識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對網(wǎng)絡獲得的英語知識接受得快,掌握起來輕松。
3、合理運用教材,挖掘文化知識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詞匯、對話、課文都非常注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習俗等文化內(nèi)容。教師可結(jié)合教材,學習文化知識,從而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之時并運用到交際過程中去。教師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如在詞匯教學中,英語中有許多音譯外來詞,如:Coke,sofa, sandwich, salad等,教這些單詞時不要讓學生機械記憶,可以告訴學生單詞的來歷,記起來也不那么枯燥了。還有教“ice cream”這個單詞時,可以告訴學生西方人喜歡在飯后吃些甜點,冰淇淋是最受歡迎的甜點之一。
還有在教餐具類單詞“fork, plate, spoon”等時,告訴學生一些西方人的用餐習慣,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中西方餐具的不同來介紹中西方飲食文化,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對話教學中,當別人問是否想要吃或喝點什么時(Would you like some bread / milk to eat / drink?)我們通常習慣于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但按照英美國家的習慣,則更傾向于直接表達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 Thank you.若不想要,只要說No, thanks.就行了。
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含蓄和英美國家人們直率的不同文化。幫助學生從中獲取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和信息,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使他們不至于由于對目的語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際失誤。
如小學英語三年級的對話教學中, 就有“I have some presents for you.” “Come and open the box.” “It`s so lovely.”句型,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中國人在收到節(jié)日禮物時會客氣一番,不當面打開禮物。而西方人收到禮物會當面打開,并表示稱贊和道謝:“How beautiful!”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等等。
4、設計交際活動,交流文化知識
在進行文化教育時,嘗試著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交際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讓學生感受文化的差異。如在學習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創(chuàng)設打電話的交際活動,當一方聽說另一方身體不舒服時,卻出現(xiàn)了我預想到的回答: “You`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 借此機會,我向?qū)W生滲透西方人怎樣表示體貼與關心的話題:西方人追求個人的獨立性,不愿被視為弱者,過多地給予勸告或建議會令他們不高興,對方會認為你把他當小孩看待。
因此,類似情況表示關心的方式通常是 “I`m sorry to hear that.” “That`s too bad.”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等等。教師還可以在購物、看病、生日慶祝、介紹朋友等交際活動中適時的滲透文化信息。
5、創(chuàng)建展示舞臺,展示文化魅力
首先,制作手抄報。圍繞某個主題(如,中外節(jié)日文化、飲食文化等),鼓勵學生精心制作英語手抄報并開展評比展示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擴大他們文化視野的好方法。這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增進了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識。其次,舉行小品表演活動。
小品表演在文化教學中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深受學生的青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本劇為依托,鼓勵學生大膽改編和續(xù)編,并參與表演,開展應用交流實踐。另外,創(chuàng)辦英語角。
以班級、年級甚至學校為單位創(chuàng)辦以文化為主題的英語角沙龍,定期開展一些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競賽、游戲活動或話題交流等,進而進行文化滲透。
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是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外語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外語語用能力,是跨世紀的中國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文化教學跟語言教學一樣,沒有定法可言,但若英語老師能不僅注意語言教學,而且加強語言的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
相信英語教學會達到更高更新的境界。也只有這樣學生才在學“真正的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