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琴
(海安縣立發(fā)中學,江蘇南通 226611)
最近幾年,由于學校合并,生源銳減,作為農村高中的我校,選修化學的人數(shù)逐年減少,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化學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且學習的興趣不濃烈,學習成績提高不明顯。同時由于教師群體更新較慢,教育理念差別較大,導致化學教學止步不前。如何立足于實際,形成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化學教學水平,我?;瘜W備課組在運用“導學案”教學設計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導學案”教學設計就是指將課前預設的學案作為課程推進載體,教師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引導,學生借助學案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完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任務的課堂教學過程?!皩W案”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者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在注重學生、鉆研教材、分析學情、強調學法的前提下科學設計的,是引導學生融入課程、自主學習、學有所得的教學媒介[1]。
我們高一年級備課組以導學案為載體,強化教學互動,注重同步教研,實現(xiàn)資源共享,努力開展好組內備課活動,通過挖掘教材,聯(lián)系生活,精心設計,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科學探究化學知識,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學校努力構建“學科中心組—年級備課組—個人教學”分層學科教學體制,以年級備課組為核心單位,推進“鉆研教材、個體初備;中心發(fā)言、組內集備;修改預案、二次復備;教學生成、課中續(xù)備;反思總結、課后補備”的五步備課機制。高一化學備課組堅持以預設的導學案為依托,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引導,讓學生借助學案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完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任務。利用學期初的教學計劃,明確組內分工,統(tǒng)一布置,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地點,通過個人努力、群體合力的方式形成一套完整規(guī)范、科學靈動的、符合我校學生實際的導學案文本。同時備課組成員根據(jù)集體設計的導學案,結合任教班級的學情,發(fā)揮教師個體優(yōu)勢和特長,形成既能體現(xiàn)集體智慧又能反映個體特色的教學過程。結合規(guī)定的備課時間與靈活的課余時間,將教學過程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及時交流,共同探討,協(xié)同解決,實現(xiàn)智慧共享。對于存在的爭議,能兼容并蓄,求同存異。對于存在的難點,我們以年級組為單位規(guī)劃微型課題,讓源于教學“實際”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實踐”,實效探究,有效解決。
為了避免集體備課的形式化、低效益,導致導學案設計教案式、程式化,我們備課組在集體設計導學案時明確兩個重點,遵循三項原則,即依據(jù)教材、遵循學情兩個重點,注重綜合性、探究性、層次性三項原則,規(guī)范設計,科學引導備課組活動,努力形成高質有效的教學設計。
(1)扣緊教材。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之一,更是教師進行課堂施教的重要依據(jù)。備課組始終將教材作為“第一教學資源”,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的真實意圖,同時拓展教學資源,科學設計,在“用好教材”,“教好教材”的基礎上,同時“深化教材”,將教學設計源于教材的基礎上有所拓展與提升,努力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適宜難度,努力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造就富有個性的教學設計。
(2)注重學情?!皩W案”教學中的“學”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設計必須遵循“以學定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導學案的設計除了依據(jù)課程、教材的內容外,更立足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在立足把握具體學情的基礎上,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充分熟悉初中化學教材中化學知識的教學要求,教學目標的確定上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條件上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學設計指導上根據(jù)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shù)卣{整與補充。
(1)遵循綜合性原則?;瘜W導學案教學設計充分整合教材、學生和教師等多種教學資源,成為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鞏固提升的教育媒介材料,設計上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將知識問題化,課程系統(tǒng)化,為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順應與深化創(chuàng)造對接與聯(lián)結的機會,搭建具有梯度性、探究性、主體性的建構平臺。
(2)遵循探究性原則。導學案的教學設計要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骄繉W習的能力點和思維點,通過對知識點的合理設疑,有效探究,在質疑中辨析,在否定中確定,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自主能動性,充分體驗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學習快樂,激活學生的學習內動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推理的能力。[2]
(3)遵循層次性原則。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年級、班級學生的獨特個性及認知水平的差異,將學習內容整合成符合不同層次學生認知水平的導學案,做到問題難度上有所區(qū)分,內容選擇上有所側重,努力適應全體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教學設計既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又做到現(xiàn)有起點與教學未知的有效銜接,避免加劇學生的兩極分化,造成教學差距。
提高教學效率是我們備課組進行導學案教學設計的落腳點。我們采用合理科學的教學策略,有目的有意識地選擇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導學案引導下,以問題為導向,從而讓學生在“好學”中“學會”,在“會學”中“好學”,從而做到“善學”,“樂學”。
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引領學生走入課堂,走近知識,走出困惑的互動過程。導學案的設計要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角色定位,巧妙置疑,合理牽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善于分析,邏輯推演,自主思考,自我解決。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學會交流。將學案設計中的科學探究及梯度設問作為牽引學生學習的切入點,讓學生自主組隊,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困惑,協(xié)商問題解決路徑,共同有效學習。如在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化學性質教學時,合理設計如下兩個探究活動進行教學引導:(1)如何辨別兩瓶白色粉末哪個是碳酸鈉,哪個是碳酸氫鈉。通過預習,查閱資料,小組互助,協(xié)同合作,設計出四種鑒別方法并進行實驗驗證。(2)如何鑒別兩瓶無色的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通過小組討論并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學生踴躍展示。教師適時地點撥、引導,學生對學案中的設計問題進行有效探究,自主學習,彰顯個人“獨學”的主體獨立地位。同時,借助小組合作,共同努力,協(xié)同共進,在問題的碰撞與消化中,激發(fā)潛力,尋找真知,彰顯“對學”“互學”“群學”互助合作的共贏效應。
情境體驗設計是根據(jù)確定的課堂三維目標,借助學生存在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可接觸到的素材等課程資源為腳本,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設身在特定的教學情景中,在自身情感體驗中引發(fā)感悟,誘活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觀察中體驗,在歸納中拓展,解決問題,獲取真知,形成能力。如在學習《濃硫酸性質》的教學設計時,利用“蔗糖制備黑面包”的教學情境,可以遞進設計:(1)無色的蔗糖怎會變黑?(2)形成“面包”中怎會有刺激性氣味?是什么氣體?(3)怎樣設計實驗驗證產生的氣體?(4)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否一定是CO2?(5)如何除去氣體中的SO2?(6)如何證明氣體中的CO2存在?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都融入情境中。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教師及時點撥盲點,捕捉閃光點,深刻理解濃硫酸的兩大特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
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都融入情境中。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收獲了知識,對化學的實用性也有很深刻的體會。借助教學情境設計,將學生置身于不斷解決認知沖突、知識對撞的問題情境中,借助新舊知識間的共性遷移,獲取化解問題的方法。在經(jīng)歷問題與問題的碰撞,實現(xiàn)知識與方法的順接,體驗化學知識的精準實用,形成化學學習的自主能力。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實驗是學生獲取新知識、進行知識再創(chuàng)新的重要手段。通過豐富實驗過程、提高實驗趣味性,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產生思考阻力點。設計合理、現(xiàn)象鮮明的化學實驗,會讓學生恍然大悟,并積極展開思維活動,借助現(xiàn)象辨析,合理假想不斷接近科學事實。如探究氯水的成分和性質時可設計如下過程:(1)觀察氯水的顏色。(2)測氯水的酸堿性。(3)向氯水里滴加AgNO3溶液。(4)將氯水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5)日光照射盛滿氯水的倒置的燒瓶,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僅能深刻地掌握新制氯水的成分,而且能明白久置的氯水就是鹽酸溶液。讓學生由參與者變成探究者,通過大膽猜想,嘗試推理,借助已有的知識基礎,結合實驗現(xiàn)象特征進行思考探究,合理論證推理,最終獲得正確的結論,在去偽存真,精練歸納中,完成的知識獲取。[3]教學實驗設計中通過“認知—探究—再認知—再探究”的思維推進程序,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運用探究實驗解決化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在教學反思中注重“悟誤生成,動態(tài)矯正”,為下一次的教學設計提供設計素材。教師需要根據(jù)課前教學設想與課中學習反饋的合理性,及時反思整個教學流程中的得與失,對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回味學習過程,總結學習得失,獨立作業(yè)中補齊課堂學習的遺漏和不足,矯正認識的偏差,鞏固學習的成果,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教師制定下一課的導學案提供資源。如在學完鈉的化學性質后,作業(yè)中出現(xiàn)“寫出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方程式并說明理由”時,絕大部分學生都錯誤地寫出答案“2Na+CuSO4=Na2SO4+Cu”,理由是根據(jù)初中所學金屬活動順序表知知識,鈉排在銅前,鈉應能置換出銅。教師針對這一答案,可以將其改為后續(xù)課的演示實驗,讓實驗現(xiàn)象與原先的錯誤答案產生矛盾。另外還可以反問:若把鈉放入熔融的硫酸銅中和硫酸銅溶液中的現(xiàn)象是一樣嗎?通過以“誤”生“悟”、討論歸一等途徑,利用學生思維單一導致的錯誤,創(chuàng)設教學新內容的學案設計。[4]
備課組是學校教學和教研的基本細胞,是教師交流教學經(jīng)驗、共享教學智慧和提升教學技能的有效載體,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平臺。我們在高一化學教學中導學案設計是改進教育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一種推進手段,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體驗學習過程,以完成教學任務,整體提高教學質量。備課組的導學案打磨是一個“面對面”的教研預設活動,也是一個“手拉手”教研協(xié)助活動,更是一個“背靠背”的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升的活動,其作為實用簡潔的教學手段,對于我們農村中學教學實際便于操作,易于實施。雖然運用已有多年之久,但我們的認識和實踐還很膚淺,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揣摩,逐步提高。
[1] 朱慧琴.高中化學“導學案”運用中的辯證關系淺析[J].西藏教育,2015(1).
[2] 趙飛君,等.導學案、學案與教案的區(qū)別及運用[J].小學語文教學,2013(19).
[3] 單世乾,耿秀梅.化學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以《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3(6).
[4] 朱慧琴.化學導學案設計的四個原則[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