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
193株銅綠假單胞菌臨床檢出及多重耐藥情況分析
孫超
【摘要】目的 分析銅綠假單胞菌臨床科室檢出情況及其多重耐藥性,以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二院分離得到的193株銅綠假單胞菌,分析其檢出情況及多重耐藥性。結(jié)果 193株銅綠假單胞菌主要分離自痰液,其次是分泌物;主要檢出科室為呼吸內(nèi)科、燒傷科、ICU病房;銅綠假單胞菌對氯霉素、復方新諾明、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敏感性最差,對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抗生素敏感性較高。結(jié)論 呼吸內(nèi)科、燒傷科和ICU銅綠假單胞菌耐藥較嚴重,應給予高度重視。
【關鍵詞】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性;科室;藥敏試驗
銅綠假單胞菌(PA)在自然界的分布廣泛,是一種條件致病菌,也是醫(yī)院內(nèi)獲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來,PA的多重耐藥日趨嚴峻,已引起醫(yī)學界的廣泛關注。本研究對PA的臨床檢出及多重耐藥情況進行分析?,F(xiàn)報告如下。
表1 PA標本檢出分布及耐藥情況
1.1 標本收集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微生物實驗室分離得到的PA,剔除重復檢出菌株,操作按照《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
1.2 分離培養(yǎng) 由法國梅里埃公司提供VETIK全自動細菌鑒定分析儀及其配套藥敏試劑GN,使用哥倫比亞血瓊脂平板、M-H瓊脂平板,采用三區(qū)劃線分離,35℃專性需氧培養(yǎng)。質(zhì)控菌株ATCC27853購自原衛(wèi)生部檢驗中心。
1.3 細菌鑒定 選取可疑菌落,調(diào)節(jié)菌液濃度0.5麥氏接種于VETIK全自動細菌生化鑒定反應板及藥敏反應板,培養(yǎng)24 h進行鑒定。藥敏試驗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判斷標準執(zhí)行。
2.1 PA檢出的標本分布及耐藥情況 檢出標本分布:痰液中的檢出比例最大,占50.1%;其次是傷口分泌物,占40.9%;尿液及其他標本占8.8%;結(jié)果顯示,我院PA的檢出主要是痰和分泌物標本,占>90%。產(chǎn)生≥3種耐藥菌株,痰液占18.6%;傷口分泌物多重耐藥菌株占50.6%;本實驗顯示,分離出多重耐藥菌株總占比為31.1%。見表1。
2.2 PA檢出的科室分布及耐藥情況 呼吸科檢出最多,占35.2%,出現(xiàn)多重耐藥株13株(占13.2%);其次是燒傷科,占30.6%,出現(xiàn)耐藥株最多,32株(占54.2%);ICU檢出30株,占15.7%,耐藥菌株占36.7%;其他科室檢出較少耐藥菌株,占11.1%。見表2。
表2 PA檢出的科室分布及耐藥情況
2.3 PA對12種臨床常用藥物敏感試驗結(jié)果 PA耐藥率較高的幾種抗生素為氯霉素90.7%、復方新諾明92.0%、阿莫西林/克拉維酸77.7%;PA對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敏感性較高,耐藥率<10%。見表3。
表3 PA對12種臨床常用藥物敏感試驗結(jié)果
本研究顯示,臨床上分離出PA的標本主要來自痰液,占35.2%,這與呼吸科病人(80%的痰液標本來自呼吸科)常進行痰液微生物培養(yǎng)有關[1]。燒傷科分泌物檢出PA的耐藥率高達54.2%,分析原因:①由于皮膚及呼吸道燒傷導致菌群失調(diào),有利于PA的生長;②燒傷病人均使用大劑量抗生素預防和控制感染,導致抗生素過度使用引起多重耐藥發(fā)生[2]。ICU病人PA分離占15.7%,耐藥性達36.7%,耐藥性僅次于燒傷科,位列第2,究其原因主要為ICU病人都患有一些基礎性疾病,機體免疫力較低,或長期應用一些激素、抗腫瘤類藥物或有侵入性診療[3],都會導致PA感染。由于PA廣泛存在于環(huán)境中,特別是各種原因所致的機體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PA,而PA具有多重耐藥特性,對多種抗生素耐藥。
目前已明確的細菌多重耐藥機制有4種:①雙組分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4];②藥物外排系統(tǒng)[5];③氯霉素?;D(zhuǎn)移酶等酶類能夠使氯霉素失去活性[6];④外膜蛋白OprF突變導致PA對頭孢噻肟、環(huán)丙沙星耐藥[7]。本研究PA的感染率、耐藥率結(jié)果與相關研究相近[8]。
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多重耐藥PA感染已成為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使治療更加困難,醫(yī)院和病人的負擔更加嚴重。通過對細菌耐藥性的分析,盡早發(fā)現(xiàn)耐藥菌株的耐藥機制,阻斷其傳播,是控制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
PA已經(jīng)對多種抗生素產(chǎn)生了耐藥性,如氯霉素的耐藥率為90.7%、復方新諾明92.0%、阿莫西林/克拉維酸77.7%[9]。亞胺培南是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代表性藥物,其抗菌活性強,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耐藥率正在逐漸上升。本研究顯示,PA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均較高。因此,應通過藥敏試驗合理選擇敏感藥物,為控制感染爭取寶貴時間。
參考文獻:
[1] 夏靜鴻,朱光發(fā),王愛萍,等.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及耐藥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6):993-996.
[2] 王秋菊,秦進,袁飛.2 162株銅綠假單胞菌醫(yī)院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14,29(6):454-457.
[3] Jones RN. Microbial etiologies of hospital-acquired bacterial pneumonia and ventilator associated bacterial pneumonia[J]. Clin Infect Dis, 2010, 51(Suppl 1): S81-87.
[4] 寧喚喚,李晶,王嚴,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與致病性共選擇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5,40(5):382-388.
[5] 呂娟,謝芬,張麗,等.我院銅綠假單胞菌對常用藥物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藥師,2013,16(6):898-900.
[6] 潘發(fā)憤.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2,22(56):214-218.
[7] 陳旭娜,黃小榮,梁天文,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分析及主要β-內(nèi)酰胺酶基因檢測[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4,14(3):299-300.
[8] 呂春蘭,郝愛軍.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的感染現(xiàn)狀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2,22(3):606.
[9] 陳越,孫景勇,倪語星,等.2012年中國CHINET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5,15(3):199-204.
特 別 關 注
收稿日期:(2015-08-12)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1-0018-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09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15年沈陽醫(yī)學院青年科技基金項目,沈陽醫(yī)學院科研課題(20152028)作者單位:110011 沈陽,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二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