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蓮
摘 要: 口算是小學數學計算中的基礎,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四個方面談談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即直觀操作,講清算理,變化形式,激發(fā)興趣,尋找聯(lián)系,以舊引新,嚴格訓練,培養(yǎng)習慣。
關鍵詞: 低年級數學 口算 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是基礎,而口算又是計算的基礎,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大綱中明確指出了這一點。根據教學經驗充分表明,學生的計算正確率與其口算能力是有直接關系的。低年級口算的熟練程度,將直接影響到中、高年級計算能力的形成。只有口算熟練了,筆算能力才能提高。那么,如何夯實基礎,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直觀操作,講清算理
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活動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基礎,同時還保留了直觀行動思維。所以,在低年級的口算算術教學中,通過對教學與學習的直觀操作,充分運用教材插圖、靜態(tài)到動態(tài)、抽象數學知識的具體化、可視化。在教學中形成“操作—感性—理性”的過程。從而有效掌握基本的口算運算方法,加快口算運算速度,也能加深對深層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13-7”時,教師出示例題后,根據前面的計算經驗學生立即回想到做減法想加法,可以運用加減法之間的關系計算。但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加法不熟,減法的錯誤率就高。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學具擺一擺。讓同桌的兩個學生拿出10個紅圓片放在自己桌面的左邊,3個黃圓片放在桌面的右邊?!艾F(xiàn)在我們要移走7個圓片,求剩下幾個圓片,該怎么移動?”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動手分圓片。經過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中出現(xiàn)了不同的地方,有的學生說:“我們是一個一個移去的,還剩下6個?!庇械膶W生說:“要移動7個圓片,如果移黃圓片的話只有3個,一次不夠移,而紅圓片有10個,可以一次移去7個,這樣還剩下3個紅圓片和3個黃圓片,也就是6個?!睂W生根據操作過程得出:13-7=10-7+3=6。有的學生說:“我們是先移走了3個黃圓片,再移走4個紅圓片,合起來剛好移走了7個,還剩6個?!奔?3-7=13-3-4=6。一年級的小學生經過老師的點撥,動手操作學具,不僅掌握了“破十法”的算理,還掌握了“連減法”,閃現(xiàn)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促進了口算技能的形成。
二、變化形式,激發(fā)興趣
口算是眼、腦、耳、口等多種感官同時并用,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良好的訓練形式,但單一機械的口算練習,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根據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要精心設計口算練習,注意安排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和數學游戲激發(fā)學生口算練習,注意安排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和數學游戲激發(fā)學生口算練習的興趣,促進他們的心理始終保持著渴求與積極狀態(tài)。為了提高學生對口算的興趣,在教學中可以經常采用視算、聽算、搶答口算、逆向口算、選擇練習、判斷練習、口算游戲等訓練形式。根據低年級學生年幼好勝、不甘落后、喜歡表揚等特點,運用競賽和自我競賽的方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可以進行有趣的“奪寶”比賽,寶藏分布在山中的6條道路上,每條道路上有8個寶藏。而每次只有答對算術題才能取得一份寶藏,讓每組學生的每個同學都參與,看哪一組得到的寶藏最多最快。這樣,學生在“玩”的實踐中,既提高口算能力又提高思維速度,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在各種形式的口算運算練習中,加強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訓練,能提高思維效率,創(chuàng)造性地提高思維能力。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口算是最實用的。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中的口算場景,例如商場購物,體育課上分皮球等場景,讓學生感受口算的實用性,激發(fā)學生口算的興趣。
三、尋找聯(lián)系,以舊引新
數學是一門學科,它有一個強大的系統(tǒng)。低年級學生接受新知識較快,遺忘也快的特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以舊引新,盡量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在掌握舊知識的基礎上,尋找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而掌握規(guī)律。
如教學第四冊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30×3,在新授之前,我先和學生復習了表內乘法,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思維的算術方法,有學生是用加法30+30+30算出的結果的,有學生是用3個十乘3得9個十,9個十是90,也有學生說3×3=9,所以30×3=90。當學生比較了各種算法后,可以出示一組對比練習題:
4×3= 7×8= 5×6= 9×2=
40×3= 70×8= 50×6= 90×2=
計算后學生比較上下兩題,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紛紛舉手發(fā)言,就連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完整地敘述它的計算過程。學習了減法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加減法的對比練習,感受做減法想加法的口算方法,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此一來,學生既掌握了新知識,又鞏固了舊知識,新舊知識共同運用,學生將其相融在一起,自然而然,學生的認知體系也很好地形成了。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學習,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不是我們作為教育者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嗎?
四、嚴格訓練,培養(yǎng)習慣
造成學生口算錯誤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不良。有些學生追求速度,不看清題目就急于做,加法算成了減法,除法算成了乘法,口算時經常把“0”、“6”、“9”分不清,把“1”和“7”混同,答題時書寫馬虎潦草,從而導致錯誤的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比較普遍,也是老師和家長常說的“粗心”。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口算時做到“又對又快”,先要“對”,然后才能“快”,在保證正確的前提下再求速度,還必須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阿拉伯數字,口算后也要檢查。只有在教師嚴格要求下的反復訓練,堅持不懈,學生才能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就能有效提高口算能力,減少錯誤。
口算能促進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通過口算訓練可以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谒隳芰Φ呐囵B(yǎng)是一項持久性的工作,貴在堅持,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只有堅持天天訓練,才能奏效。
參考文獻:
[1]王曉東.淺談小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5).
[2]李曉騫.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J].新課程(教研版),2009(03).
[3]王國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