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新華
[摘 要]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時代處于新一輪的變遷改革之中。時代的浪潮催生出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學理念,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式改革也迫在眉睫。高中歷史教學應當作如下變革:由成績評價到素質評價,由個人評價到多人評價,由結果評價到過程評價。
[關鍵詞]高中歷史 課堂教學 日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040100
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新的考查方式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特別是如今高考比較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如何變革高中歷史課程評價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知識應用能力,擺在了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和應試準備工作上,這就需要重新考量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一、由成績評價到素質評價
以往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局限于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成績決定一切,然而還有好多因素可以衡量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要想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不至于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需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要從學習成果的評價轉變?yōu)閷W生素質的評價,看到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從多方面去肯定和評價學生。比如以下兩種關于綜合素質的評價:(1)理解和記憶能力。理解記憶是分析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得以發(fā)揮的前提,可以通過背書和其他方式對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行評價。歷史是一門知識內(nèi)容非常豐富的學科,需要很強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我們在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同時可以對學生的記憶能力進行評價,讓一些記憶能力突出但是學習成果并不理想的學生也有成就感。(2)概括和分析能力。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科學思維,就要對學生的分析能力進行評價,看學生是否能夠具體應用知識,從歷史現(xiàn)象中總結事件的起因及發(fā)展必然性。這個過程需要教師根據(jù)歷史學科特點,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與發(fā)展?jié)摿Α?/p>
二、由單人評價到多人評價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來源于教師,有時候教師的不當評價不僅不能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問題,還會使學生和教師產(chǎn)生矛盾,從而使高中歷史課堂氣氛沉悶。有些學生甚至因為教師的不當評價而導致偏科。筆者采取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課后分小組總結歷史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規(guī)律以及學習方法,然后由教師和學生同時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以下方面進行評價:是否能夠提取有效信息,是否能夠歸納完整的歷史觀點,是否能夠準確地論證并表達觀點。同時學生也可以對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是否能夠為增進小組合作做出貢獻,是否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真誠合作、幫助他人。這樣就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有時候學生為了給其他同學留下較好的印象就會更好地表現(xiàn),從而能夠從內(nèi)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去,也使枯燥乏味的歷史課堂充滿活力,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維更加縝密。
三、由結果評價到過程評價
高中歷史知識繁雜,如果像以前那樣單純用學習結果來評價學生,勢必會讓學生對歷史學習失去興趣。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尊重,把結果評價改為過程評價。例如,我們每節(jié)課可以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開展有效教學,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學習內(nèi)容每課評、課堂表現(xiàn)每月評、綜合活動每次評,這樣一課一評的學案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課堂表現(xiàn)評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階段性進步,歷史小論文、歷史演講活動之類的綜合評價評能夠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加了解。還要對學生整個學期的歷史學習表現(xiàn)進行評價,從而整體把握一個學期的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這樣就能夠涉及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只有全程評價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有些學生某個階段表現(xiàn)好,并不意味著其他階段也能夠很好學習到知識,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整體表現(xiàn)決定哪些地方需要慢一點進行,從而保證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知識。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變革評價方式,讓高中歷史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評價的目的并不是要區(qū)分學生的好差,而是讓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的設計,同時讓學生盡情地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真正做到樂于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