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檸源(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 黑龍江綏化 152061)
?
綏化市兒童英語學習條件研究
莫檸源
(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黑龍江綏化152061)
摘要:為了創(chuàng)設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適合兒童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學校管理部門、教師和家長應首先了解兒童英語學習的條件,明確影響兒童英語學習的因素。文章根據(jù)Bernard Spolsky的第二語言學習條件理論,對黑龍江省綏化市兒童英語學習條件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兒童具備一定的語言學習內在條件,需要改善的條件是為兒童營造自然的非正式學習語境。
關鍵詞:兒童;英語學習;條件
各種英語培訓班的驅動以及家長們對兒童英語學習的普遍關注使英語成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的必修課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兒童習得到了什么程度?對日后的英語學習是否有促進作用?為什么兒童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了個體差異?這些都是值得理性思考的問題。針對兒童英語學習的問題,因其年齡特殊性,必須考慮兒童的認知和心理等因素。鑒于此,為了給兒童英語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更加有效地開展兒童英語教學活動,本文在Spolsky的第二語言學習的條件理論框架下,對綏化市兒童英語學習的條件進行調查,試圖了解其英語學習條件現(xiàn)狀、分析成因,從而有效提高兒童英語教學質量及促進兒童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更好地發(fā)揮優(yōu)勢條件,完善弱勢條件。
由Spolsky提出的第二語言學習的條件建立了一個通用的語言學習理論,在一語學習和二語學習之間搭建了橋梁。該理論旨在回答“誰在怎樣的條件下學習何種語言到什么程度”[1](P3)。Spolsky指出要實現(xiàn)可能的語言學習效果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這里的條件是指影響語言學習有效性的各種關鍵因素,主要是關于語言本身、語言使用、學習者個體差異及社會文化差異等等。Spolsky共提出74種條件,并總結出語言學習條件的基本公式:Kf=Kp+A+M+O[1](P15),其中,Kf指第二語言學習中將要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由四組因素組成。Kp代表學習者包括母語和其他語言在內的現(xiàn)有的語言知識和技能;A代表不同的能力組合;M代表各種情感因素;O代表學習第二語言的機會,包括接觸第二語言的語境的正式與非正式及其持續(xù)的時間。觀此公式,我們可以看到Spolsky充分考慮了語言學習者,從學習者角度探討第二語言學習。在提倡教學應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今天,兒童英語學習更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來開展。通過此公式,可以明確兒童英語學習各個因素產生的影響以及影響程度,以便教師及家長更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幫助兒童語言學習取得進步。
(一)研究問題。為了促進兒童更加有效地學習英語這門語言,明確影響兒童英語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創(chuàng)設更加符合兒童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并最終為綏化市兒童英語教育創(chuàng)新尋找出路,本文運用Bernard Spolsky關于第二語言學習條件的理論,以綏化市兒童為研究對象,對其英語學習的條件進行調查。具體研究問題為:1.綏化市兒童具備了哪些英語學習的條件?2.綏化市兒童哪些英語學習條件需要改善?
(二)研究對象。本調查所選取的受試為綏化市某英語培訓班的40名學生,其中有23名女生和17名男生,年齡在8 到11歲之間,學習英語至少一年。
(三)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方法。依據(jù)Spolsky的語言學習條件的基本公式設計了問卷,共11個問題。問卷問題依次是:(1)對語言形式既能正確表達,又知道為什么如此表達;(2)自認記憶力很好;(3)喜歡學習英語,對待英語學習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4)認為英語很難;(5)自信能夠學好英語;(6)因為考試需要所以學習英語;(7)因為父母的意愿才學習英語的;(8)遇到可以練習英語的機會,因害怕出錯被笑話所以選擇默不作聲;(9)認為英語學習需要積極的態(tài)度;(10)對單調枯燥的教學形式表示不喜歡;(11)氣氛活躍的課堂令人感到很輕松。本調查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計分方式,受試學生對每個題目的描述方式分為:“完全或幾乎不同意”“通常不同意”“有時同意”“通常同意”“完全或幾乎完全同意”五個等級,分數(shù)值分別記為1,2,3,4,5。
對調查所收集的40份問卷進行整理,并對所得結果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進行分析。關于綏化市兒童英語學習的條件調查結果見下表。如表所示,現(xiàn)有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從一個角度進行考察,得分最低分是1,最高分5,平均分3.05,低于學習條件總體平均分3.86;不同能力組合總分最低分是3,最高分10,平均分6.02(滿分10)。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考察,對應問卷的第2題和第3題,平均分依次是3.92和2.65,前者高于總體平均分3.86,而后者低于總體平均分。各種情感因素方面總分最低分是9,最高分27,平均分18.57(滿分30)。體現(xiàn)在問卷中的第4題至第9題,具體平均分為3.45;3.96;3.65;3.95;4.75;4.05,其中第二項和后三項高于學習條件總體平均分3.86。接觸第二語言機會方面總分最低分是4,最高分10,平均分7.84(滿分10)。具體考察的最后兩個問題的平均分為4.30;4.70,兩者都高于學習條件總體平均分3.86。所有的題目最高分均是5,最低分從1到3不等。
兒童英語學習的條件
以上數(shù)據(jù)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綏化市兒童英語學習條件現(xiàn)狀。其中,現(xiàn)有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這一因素結果顯示,并不是所有兒童在產出正確形式時,亦能予以解釋其中的原因。根據(jù)Spolsky的理論,兒童隨著學習的深入逐步過渡到知識與技能并重。不同能力組合這一因素結果顯示,記憶能力得分高于總體平均分,說明大多數(shù)兒童的記憶力很好。Spolsky認為學習者的記憶力越好,他學習新的語言項目就越快,并且他的詞匯量也越大。由此可見,兒童是具備語言學習的內在條件的。另一能力,喜歡學習英語,對待英語學習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得分偏低,由于年齡、認知等因素,有些兒童可能尚未形成學習方法和技巧,并且在語言學習上花費的學習時間也有限。Spolsky認為,學習效果與時間投入成正比。學習時間不僅拘泥于課堂,兒童也可以在休閑時間以輕松的方式學習英語,這可能更適合兒童。各種情感因素調查結果顯示,首先是兒童的態(tài)度問題,多數(shù)兒童認為英語學習并不是太難??梢姡瑑和瘋冞€是能夠正確看待英語學習,并沒有認為它很難,相信經(jīng)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兒童是能夠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的。接下來考察的是動機問題,從所得結果可以看出對多數(shù)兒童來說學習英語不是因為考試需要。多數(shù)兒童是因為父母的意愿而學習英語的,這可能是由于他們年齡還小,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安排的,在他們看來聽從父母的就是正確的,當然也會存在有的兒童并不是自愿學習英語的問題。Spolsky認為,學習者的態(tài)度會影響動機,某些兒童表現(xiàn)出些許不自信,但是從整體上看沒有影響大多數(shù)兒童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情感因素中最后考察的是焦慮問題,多數(shù)兒童在認同英語學習需要積極主動、大膽開口的情況下,仍然默不作聲害怕被笑話。兒童所表現(xiàn)出來的屬于Ellis所指出的情景型焦慮。[2](P479-480)盡管焦慮與學習成就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但是焦慮是二語習得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盡管Spolsky認為焦慮對二語學習不利,但Krashen認為適當焦慮對二語習得有幫助。[3]教師和家長要想方設法幫助兒童降低焦慮程度,提高參與度,需要注意的是焦慮程度,因為適當?shù)慕箲]也是有益的。接觸第二語言機會結果顯示,兒童不喜歡單調枯燥的教學形式,而喜歡氣氛相對輕松活躍的形式。相比于正式學習,兒童更喜歡也更適合非正式的自然語言學習。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育活動通常是在教室中完成的,教師和家長要努力營造相對自然的語境,激發(fā)兒童的學習動機和潛力,多設計一些有趣的任務活動,從而幫助兒童成功獲得更多語言知識和技能。
由以上結果可知,綏化市兒童具備英語學習的內在條件,諸如良好的記憶力,自信心和積極的態(tài)度。需要改善的條件有兒童的焦慮問題,以及英語學習環(huán)境問題。Spolsky充分考慮了語言學習者,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兒童自身具備良好的英語學習內在條件,盡管有些兒童存在焦慮問題,但視程度而言,焦慮有時也是有益的。而需要改善的主要是語言學習外部條件,也就是要為兒童創(chuàng)設非正式的自然語言學習環(huán)境,幫助兒童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語言輸入質量并提供更多的語言輸出機會幫助兒童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
Spolsky的第二語言學習條件理論作為通用語言學習理論為有效地開展兒童英語教學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了實踐指導。本研究通過調查綏化市兒童英語學習條件現(xiàn)狀,分析成因,得出了兒童英語學習所具備的條件以及需要改善的條件。有助于明確兒童的英語學習心理及傾向,便于學校管理部門、教師及家長以學習者為中心,創(chuàng)造良好的、易于被兒童接受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Spolsky, B. 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3] Krashen, S. Principl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責任編輯劉金榮]
AStudyof Children’s English Learning Conditionin Suihua
Mo Ningyua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In order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children’s English learning, school administration,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first understand children’s English learning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Bernard Spolsky’s 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children’s English learning conditions in Suihu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ldren have internal conditions for language learning to some extent, and what needs to be improved is to build natural learning context for children.
Key words:children; English learning; condition
基金項目:綏化市社會科學研究項目(SHSK2013045)。
作者簡介:莫檸源(1984-),女,黑龍江綏化人,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收稿日期:2015-07-28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438(2016)03-0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