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
摘 要:隨著社會的全面發(fā)展與進步,國家對教育事業(yè)愈加重視。語文是語言的基礎,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而小學語文作為教育事業(yè)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的讀寫能力教學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策略作進一步分析和探究,以期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寫作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閱讀和寫作是最為重要的兩項內容。而讀寫結合,就是把閱讀和寫作更加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思維和讀寫能力有所提升。但是現(xiàn)階段,學生在讀寫方面的興趣不大,加之部分教師對讀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閱讀和寫作分離,學生的讀寫能力較差。作為語文學科尤為重要的兩項內容,讀寫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必須加以重視,將讀與寫有機結合。本文分析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現(xiàn)狀,進而提出幾點應對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讀寫方面的現(xiàn)狀
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電子產品的不斷更新,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現(xiàn)代小學生的眼球,導致他們將更多的時間消耗在玩游戲上而減少了閱讀時間。另一方面,一些小學生對于閱讀興趣較低,能夠利用課余時間用來閱讀的也越來越少。以上兩方面原因導致小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較強的閱讀能力。[1]一些小學生缺乏的不只有閱讀能力,在寫作上也有所欠缺。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與經(jīng)驗太少,加之閱讀量少,缺乏對詞匯以及語法的掌握,因此無法快速準確地描述出想要表達的內容。讀與寫結合能有效避免小學生出現(xiàn)類似問題,能促進小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結合策略
讀與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是教育研究的一項全新內容,結合閱讀與寫作,在反復交替的訓練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達到讀寫自如的境界。
1.增強小學生的詞匯掌握能力
教師在講課或者閱讀作文的過程中,可以交代學生將優(yōu)美的詞語、成語、名言警句或者有關的句子摘抄下來,加以積累。[2]加強學生對閱讀的理解,使之明白摘抄下來的句子或者詞語的單方面意思和在文中的意思,以便在以后的寫作中恰當?shù)丶右岳谩Wx與寫相結合,既增強了學生對詞匯的掌握,也提升了學生的作文水平。當然,學生僅學習書本知識對于詞匯的掌握是不夠的,教育改革要求學生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味死學,而要對書本知識有所創(chuàng)新。
2.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一件事情,只有對它產生興趣,才會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并樂此不疲。[3]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要求無限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如對一篇課文、一個詞語,寫出自己的理解,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盡情發(fā)揮,這都會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在學生寫作之后,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但部分教師在給學生評語時多以打擊為主,這極大地打擊學生的信心,打消其積極性。給予適當?shù)谋頁P則會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提升對讀寫興趣,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以及對讀寫的熱愛。
3.使學生養(yǎng)成寫讀后感的良好習慣
小學生對于讀寫練習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讀寫結合的前提就是培養(yǎng)讀書興趣,只有理解讀書的意義,才能了解寫作的要點。而小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產生不良學習情緒。而創(chuàng)新型的讀與寫相結合模式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學生讀的課文和文章,選擇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并感興趣的書來讀,使之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在愛讀書的基礎上擴充讀書內容,使學生從自身角度對已讀的課文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這一方面利于老師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學生在讀寫方面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
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讀與寫相結合策略的探究,使讀寫結合策略得以更好地發(fā)揮其功能,以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寫”的訓練,使閱讀、寫作、思維訓練相互融合;通過讀與寫相結合模式,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與發(fā)展,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秀蓮.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3,(36):121.
[2]蔡新芳.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12(1):172.
[3]張 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 2015,11(3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