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竹
?
★經濟研究★
“新農?!睂χ袊r村土地流轉的影響
——基于CHARLS2013數據的實證研究
陳貞竹
【摘要】土地流轉是當今農業(yè)生產經營中的重要問題。分析2013年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CHARLS2013)的大型微觀調查數據,利用回歸結果得出:“新農?!弊鳛轲B(yǎng)老保險的代表對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應建立健全社會保險體系從而減少農民流轉土地的后顧之憂,為土地向單純的生產資料過渡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 】土地流轉;新農保;中國農村
The Impact of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for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ARLS2013 Data
Chen Zhenzhu
【Abstract】Agricultural land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adopts large microeconomic survey data from 2013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3). Also, it with the regression results proves that "New Rural Insuranc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pension insuranc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 rural land circulation, and bring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land system: establishing a sound insurance system to reduce the worries of farmers to transfer land and create the conditions to change land into simple means of production.
【Key words】land circulation; new rural insurance; rural China
一、引言及政策背景
我國農村的土地屬于集體或者國家所有。因此,中國農村的土地流轉主要是指農戶轉讓土地使用權,但保留承包權。本文研究的土地流轉主要是指農業(yè)用地中耕地的經營權流轉,從土地流出和土地流入兩個角度來分析農民的土地流轉程度。研究表明,土地流轉有利于實現農業(yè)的規(guī)模經營,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有利于農業(yè)科技的普及和推廣,對于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fā)展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意見》。文件提出,以經營規(guī)模適度為目標促進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積極培育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以尊重農民意愿為前提引導土地規(guī)范有序流轉;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1]據農業(yè)部統(tǒng)計,截至2014年6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3.8億畝,占到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8.8%。
表1 農村土地流轉概況(單位:萬畝)*資料來源:《中國農業(yè)發(fā)展報告》2012,2013。
表2 農村土地流轉概況*資料來源:《中國農業(yè)發(fā)展報告》2012,2013。
基本上,土地流轉涉及三方面的主體,一是具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土地流出方,二是愿意租入土地的土地流入方,三是作為土地所有權主體的村社集體(賀雪峰,2009)。[2]根據樂章(2010)的處理辦法,在不涉及土地所有權的情況下,村社集體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作用并不是特別明顯,并且也可以被看作是分散的農戶在其組織下的一種集體行動。[3]故本文對土地流轉的衡量方法是將其看做成農民出租自己的土地或是租入他人的土地兩種行為。
土地不僅具有財富效用,并且具有養(yǎng)老保障效用。在中國農村,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方式是家庭養(yǎng)老,農村土地、子女贍養(yǎng)是農民養(yǎng)老的重要保障。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土地能夠為農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農民的老年生活仍然能夠享用土地的養(yǎng)老保障效用。土地的價值主要來源于土地所帶來的收入。王克強(2005)指出,農地對農民所具有的就業(yè)、養(yǎng)老等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價值是其直接經濟效用的4倍。[4]土地擁有的特殊的養(yǎng)老保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農民并不愿意流轉土地的原因。因此,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以代替農民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模式和養(yǎng)老觀念,免除中老年農民的后顧之憂,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土地流轉政策的發(fā)展。那么新農保作為一種社會保險是否能對此起到一定的作用呢?
2009年,“新農?!痹圏c工作在全國正式展開。主要是針對年滿16周歲,未參加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它遵循自愿原則?!靶罗r保”的經費主要是由政府補貼、個人繳費和集體補助三部分構成。“新農?!弊畲蟮牧咙c是有國家全額撥款的基礎養(yǎng)老金,是普惠性的養(yǎng)老保險,因而受到廣大農民的積極響應。[5]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4)的統(tǒng)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新農?!?、“城居?!眳⒈H藬狄堰_4.98 億人,*數據來源:國家在線 http:// gb. cri. cn/ 42071/ 2014/ 02/ 26/ 3365s4438569. htm。其中領取待遇人數達1.38億人,加上職工養(yǎng)老保險,合計覆蓋了8.2億人。
2014年,國務院出臺政策合并城鄉(xiāng)養(yǎng)老保險制度,開啟了“養(yǎng)老并軌”的道路,以使農村居民更好地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研究這個問題具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首先,這個問題的著重點在于是否能加快土地流轉,這對于促進社會民生,提高生活保障有重要的意義。其次,研究“新農?!边@一不斷發(fā)展的新型制度,對于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有重大的作用。同時,建立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這對于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城鄉(xiāng)一體化也有現實針對性。
對于這個主題,前人評估“新農?!闭咧饕ㄟ^對農民消費、儲蓄等某一特定的行為層面出發(fā),沒有針對性,也未對土地流轉這一政策施行的重點和當今熱點進行分析,而本文從評估“新農?!闭叱霭l(fā),采用今年發(fā)布的最新數據能夠保證研究的時效性,從而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新農保”對土地流轉的影響。
二、計量模型與變量選擇
農戶行為的相關理論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以舒爾茨(2006)為代表的經濟學認為農民也是理性人,他們和資本主義企業(yè)一樣,根據價格變化配置生產要素、追求利潤最大化和帕累托最優(yōu)的原則。二是以蔡雅諾夫為代表的學者站在社會學的立場上對農民的行為進行觀察,認為在高度自給的社會中,雖然農民并沒有考慮家庭收入及利潤等概念,但卻在間接追求家庭效用的最大化。三是以西蒙為代表的學者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說。通過運用“效用”理論對傳統(tǒng)農民的分析,認為由于農民信息的局限性,導致其非完全理性的行為。[6]本文的理論模型部分主要是根據舒爾茨提出的農民是完全理性的觀點。農民運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結合自身條件,得出自己的選擇。
現假設一個農戶所擁有的勞動時間稟賦為 T,土地稟賦為 L,農戶的時間稟賦將在農業(yè)時間(Tf)和非農業(yè)時間(Ts)之間進行分配,從事這兩項活動的收入分別由AF(Tf,Lf)和 G(Ts)來表示,其中,A 是每個農戶擁有的農業(yè)經驗參數,Lf是農戶耕種土地的實際面積。(Lf=L+Ld-Ls,L 為農戶原有的承包地,Ld為租入的土地,Ls為租出的土地),F 是生產函數,Tf + Ts=T,R 是租金收入(出租土地時 R≥0,租入土地時 R≤0)。[7]
Max π=AF(Tf ,Lf)+G(Ts)+R (1) 滿足最大利潤的條件:等式兩邊同時對時間t求一階導數,得: 0=Af(Tf) -g(T-Tf) (2)
此時,π為最大利潤,可得到:
π-R -G (Ts)/A=F(Tf ,Lf)
Lf=L + Ld -Ls = U[π-R -G (Ts)/A,Tf] (3)
(u為新函數)
即:
Ld = U[π-R -G (Ts)/A,Tf] +LS-L (4)
Ls = L + Ld -U[π-R -G (Ts)/A,Tf] (5)
農戶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的行為是理性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戶主的年齡以及受教育程度用以衡量其農業(yè)經驗,土地流轉(租入、租出)等因素會對農業(yè)生產產生影響;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等將影響農民從事非農活動的決策,進而對土地流轉的決策產生影響。
而有了養(yǎng)老保險,農民的收入更加穩(wěn)定,進而愿意將土地流轉出去。為了進一步研究和證明“新農?!睂τ谥袊r村土地流轉有促進作用,本文將個體發(fā)生土地轉出賦值為1,沒有發(fā)生土地流轉賦值為0。因為因變量僅限于0或者1,本文采取logistic計量模型進行處理。根據logistic模型的定義:
Pi代表第i個農戶發(fā)生土地流轉的概率,E(Y=1丨Yi)代表在給定Yi值的前提下,農戶發(fā)生土地流轉的概率。根據前文的分析,本文把影響農民土地流轉的自變量分為農民的個體特征、家庭特征、養(yǎng)老保障情況大類。因此,假設 。Yi為因變量,即表示農戶土地流轉;Xi為自變量,βi表示影響因素的系數大小,μi為誤差。
以下是各個主要變量的選取說明。
土地流轉
本文所指的土地流轉主要是指已出租為主的土地,即過去一年是否將土地出租給了其他人或者從他人手中租入土地。因此本文對這兩個變量分別進行了分析。
個體特征
本文所包括的個體特征主要有戶主年齡、戶主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健康狀況自評。因為年齡因素可能與其土地流轉行為呈現“U型”關系,在研究中我們還加入了年齡平方項,細化年齡因素對土地流轉行為的影響[8](趙光,2014)。本文采取(許恒周等,2011)[9]的方法將年齡化為年齡階層。這兩項主要在于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農戶更愿意得到一筆錢來保障自己的生活,因此土地流轉的可能性較大。性別主要是認為男性相對于女性可能更加風險偏好,更愿意將土地流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農民非農收入更高,也就更愿意流轉土地?;橐鰻顩r穩(wěn)定的農戶未來生活更加有保障,土地流轉率會更高。同樣,健康狀況良好的農戶對老年生活狀況更有信心,也就更愿意流轉。
家庭特征
本文所包括的家庭特征主要有家庭總收入,家庭非農經濟發(fā)展程度。家庭總收入用過去一年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來衡量用以區(qū)分不同財富階層對于土地的依賴性。家庭目前收入越高,對土地的依賴性越弱,養(yǎng)老越有保證,就更愿意流轉土地。家庭非農經濟發(fā)展程度越高,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和重視程度越低,預期方向為負。本文用家庭工資收入和非農經營收入之和來衡量家庭非農收入(朱建軍等,2011)。[10]
農村養(yǎng)老保障水平
養(yǎng)老保障情況主要選取是否參加了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新農保)及其他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因為,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和“新農?!笨赡艽嬖谔娲饔?,因此對土地流轉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
表3 影響變量
表4 描述性統(tǒng)計
從描述性統(tǒng)計中,我們可以看出土地流出和土地流轉的規(guī)模非常小。并且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的普及率在農村十分的低,這也充分反映了農村養(yǎng)老保險體制的不健全。并且,“新農?!弊?009年實施以來,雖然參保人數呈上升趨勢,但是從統(tǒng)計樣本中也發(fā)現了普及率并不是特別高。
三、數據描述和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來源于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實施的2013年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CHARLS2013),旨在收集一套代表中國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個人的高質量微觀數據,用以分析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推動老齡化問題的跨學科研究。[11]微觀數據方面,刪除樣本缺失的變量后,本文最終得到了2964個有效樣本。參考對土地流轉因素的研究,本文最終選取了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健康程度、婚姻狀況、非農經濟收入、家庭總收入、是否參加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是否參加新農保等因素作為影響因素和控制變量。
本文最后采用了logistic回歸方法和異方差回歸。結果如下:
表5 回歸結果
表5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不管是異方差回歸還是logistic回歸,“新農?!睂τ谕恋亓鬓D有明顯的正向作用,系數為0.304,并且對于土地流出的影響比對于土地流入的影響要大。這是因為目前“新農?!苯o予農民的幫助較小還不能夠支持租入土地的費用。這一結果和預期是相同的,充分說明了養(yǎng)老保險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土地養(yǎng)老保障功能,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和“新農?!钡淖饔脵C制相同,養(yǎng)老保險體系使農民老無所憂,對于土地流轉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橐鲋贫葘τ谕恋亓鞒龃嬖陲@著的負相關關系,即單身的農民更愿意流轉土地,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并不需要依靠土地來保障生活,勞動力的流動更具有靈活性。而婚姻狀況好的農民愿意流入土地,流入土地會產生生產的規(guī)模效益,從而支撐一家人的生活。教育對土地流轉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印證了我們的假設,即教育程度越高的農民更愿意流轉土地,他們有較強的能力從事非農收入,并且思想比較開放。年齡變量的影響因素為負,這主要是年齡較大的農民思想比較保守,將土地作為養(yǎng)老的保障,而不傾向于流轉土地。因為二次函數的對稱軸是在2.6左右,所以年齡對于土地流轉的不存在一個標準的U型。因為農業(yè)勞動力的弱質化使得他們不能勞作,而愿意換取一部分租金來保障自己的生活。
四、結論及政策性建議
本文結合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數據庫,實證分析了以“新農保”為代表的養(yǎng)老保險對于土地流轉的影響。從調查數據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土地流轉行為并不活躍,但“新農?!辈还苁菍ν恋亓魅脒€是土地流出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方面,養(yǎng)老保險為農民提供了穩(wěn)定的收入,對土地的養(yǎng)老保障作用具有替代性作用;另一方面,養(yǎng)老金所帶來的收入促進農民租入土地,促進了土地的流入。但總的來說對土地流出的影響大于土地流入。
基于本文的分析,可以發(fā)現促進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建設對于土地流轉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我國的土地流轉速度一直面臨著制約,土地流轉率較低,其中土地帶給農民的養(yǎng)老保障效用不得不說是一項阻礙的因素。因此,用養(yǎng)老保險制度來代替土地的養(yǎng)老保障是本文的核心政策性建議。但是,當前即使“新農保”的覆蓋范圍已經在逐年提高,據樣本顯示,仍有部分農村居民未被國家的養(yǎng)老保障制度覆蓋,即使覆蓋了對于土地流入的影響也比較低。這說明“新農保”的保障力度還不夠,保障程度太低。目前,雖然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支付力度大,但由于投保金額太大,參保人數非常少,對于土地流轉的影響也偏小。因此,現階段的任務主要在于加大財政對于養(yǎng)老的投資力度,提高農民的養(yǎng)老金收入,保障農民的基本的老年生活。同時,需要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改變農民傳統(tǒng)養(yǎng)老觀念。在農村普及養(yǎng)老保險知識,鼓勵農民多繳費,從而從各個層次提高養(yǎng)老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保險體系從而減少農民流轉土地的后顧之憂,[12]為土地向單純的生產資料過渡創(chuàng)造條件。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在分析中由于數據的原因沒有充分考慮地區(qū)差異性,這有待于以后用更加詳實的數據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國務院. 《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fā)展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意見》. 2014, http:// news. xinhuanet. com/ 2014-11/ 20/ c_1113339197. htm
[2]賀雪峰. 土地流轉意愿與后果簡析[J].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9年第2期,p10-14
[3]樂章. 農民土地流轉意愿及解釋——基于十省份千戶農民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 2010年第2期,p64-70
[4]王克強. 土地對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實證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3期,p5-11
[5] 周梅. 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問題研究:基于土地流轉背景的分析——以D縣X村為例[D]. 長沙:中南大學, 2011年
[6]尚雨. 基于社會經濟視角的農戶土地流轉影響因素與效率研究[D]. 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 2012年
[7]張丁、萬蕾. 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2004年的15省(區(qū))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 2007年,p24-34
[8]趙光、李放. 養(yǎng)老保險對土地流轉促進作用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年第24期,p118-128
[9]許恒周、郭忠興. 農村土地流轉影響因素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基于農民階層分化與產權偏好的視角[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1年第21期,p94-98
[10]朱建軍、郭霞、常向陽. 農地流轉對土地生產率影響的對比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1年第4期,p78-84
[11]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OL]. http:// charls. ccer. edu. cn/ zh-CN
[12]陳水生. 土地流轉的政策績效和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東中西部三地的比較研究[J].社會科學, 2011年第5期,p48-56
[責任編輯:陳光軍]
作者簡介:陳貞竹,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經濟學基地班學生。(北京海淀,郵編:100872)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824(2016)01-00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