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有敏
以前,當筆者看到班里成績優(yōu)秀、上課積極、好學好問的孩子總會情不自禁的喜歡、欣賞、表揚;當看到班上有不守紀律、上課不認真、成績墊底的孩子轉(zhuǎn)學走了的時候就會暗自高興:“自己負擔減輕了”……對于那些后進的孩子總是抱著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讀了《窗邊的小豆豆》后不僅折服于小林校長的教育魅力,更感動于小豆豆何其有幸有一位如此“善解人意”的校長幫助她成長!因為小林校長的愛護與引導,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心所欲地實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讓我想起我們的教育,有多少教師、家長會像小林先生那樣安靜地坐下來,保持微笑的面容,讓孩子把話講完呢?
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
意識到自己教育思想的缺失后,我不斷的反思自己:這是那個常常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一直想成為“學生的朋友”的我嗎?對這些后進的孩子來說,我的態(tài)度是不公平的,他們得到的機會是不公平的,待遇是不公平的,評價也是片面的!我不禁一陣陣的臉紅,我得改變!其實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會有一些所謂的缺點,在后進生身上缺點似乎更多一點,而我一直沒有意識到這些,對他們的了解很是片面。漸漸地,在工作中我努力轉(zhuǎn)變之前的看法,對待那些后進的孩子不再那么急躁,慢慢地去放慢自己的語速,適當?shù)慕档蛯λ麄兊囊螅瑢W習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他們,適當?shù)姆糯笏麄兊拈W光點,學會蹲下來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其實如果老師只盯著這些缺點不放,對于學生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我們應該學會及早把他們某些所謂的缺點像我們使用電腦時一樣及時地刪除掉,給他們多一些等待,多一些機會,做他們重新躍起的跳板。
案例分析
記得上學期開學的時候,筆者班上轉(zhuǎn)來了一位期末考試成績語文30分,數(shù)學18.5分的學生斌斌。班主任老師把他安排到了教室最邊上的位置,那是一個容易被遺忘的角落。斌斌學習很吃力,數(shù)學基礎知識漏洞百出,考試成績不及格已成為家常便飯。一提起學習來,他總是一言不發(fā)不肯說話,問多了就會垂頭喪氣的說:“以前的老師也說我不是讀書的料,我學不會的!”多么可怕的定位,小小年紀,已經(jīng)給自己定了位“不是學習的料”。于是乎,上課時他從來不聽講,不是玩,就是與同學竊竊私語,從不舉手回答問題,學習成績愈來愈差。筆者曾經(jīng)與他商量,“今天上課我提比較簡單的問題,請你先回答怎們樣?”他一臉漲得通紅連連搖頭,“千萬別叫我,我肯定不會?!?/p>
斌斌打從一開始就對學習沒信心,導致他基礎知識越來越差,基礎差就讓他對學習更加沒有了信心,所以破罐破摔。怎么樣幫助失落中的斌斌找回自信,為他創(chuàng)造有可能成功的機會,讓他重新躍起,重新認識自我,感受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呢?在學習“乘數(shù)是三位數(shù)的乘法”時,筆者先給斌斌補“乘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的知識。通過補課,斌斌對“乘數(shù)十位上的2與第一個乘數(shù)個位上的4相乘得8,8為什么寫在十位上?為什么計算中要把兩次不完全的積相加?”的問題有了明確的認識。一周的“私下交易”使我們在相互接觸中有了再認識,心與心的距離近了。在交流中,筆者不斷地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嗯,數(shù)字書寫得很漂亮!”“乘法口訣記得很清楚!”“好極了,8要寫在十位上!”“敘述還有些不流暢,但意思基本正確!”“就這樣學,你肯定行!”在筆者真誠的鼓勵下,他終于有了想學習數(shù)學的愿望?;A知識的漏洞,在有的放矢的訓練中得到了彌補,他開始找回了自信?!袄蠋煟偕蠑?shù)學課,我也想發(fā)言?!焙⒆拥难凵裰虚W爍著自信與期待。
新課開始了,筆者微笑著走向講臺:“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乘數(shù)是三位數(shù)乘法的計算?!苯又D(zhuǎn)身板書了一道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復習題。斌斌的小手已經(jīng)高高舉起。開學以來,筆者第一次看到他這么主動,這么積極,他很快完成了此題的計算。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筆者有意識地給了孩子們相互交流的機會?!澳銈冇惺裁磫栴}要向斌斌提出嗎?”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起來,斌斌胸有成竹地站在講臺前回答大家的問題。
“你為什么這樣計算?如何想的?”
“8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乘法中為什么又出現(xiàn)了加法?”
斌斌的回答使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斌斌進步了!”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他邁著輕松的步伐向座位走去。望著斌斌的背影,筆者想:“為了這一刻,咱們已經(jīng)有了多少次回合。但愿這能成為你走向進步,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老師愿意做你重新躍起的那塊跳板?!?/p>
結束語
有位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后進生也不例外。他們渴望教師、同學和社會的尊重、體諒、鼓勵和幫助,作為教師,應努力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多給他們一些等待,多給一些機會,幫助他們成長。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放棄對學生的偏見,不戴有色眼鏡去看待所謂的“后進生”“問題生”,努力創(chuàng)造讓他們不斷進步的機會,做他們重新躍起的跳板!
(作者單位:重慶高新區(qū)蘭花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