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仕武
在傳統(tǒng)家庭和學校,男生和女生是共同平等的學習群體,但人們總是說:“女孩聽話,男孩不聽話。”這是因為男女學生在中小學,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教師、家長、社會對女生的評價往往好于男生。男生和女生的差異在哪里?為何出現(xiàn)差異?在教學中應采取什么策略?
差異客觀存在
男生和女生的差異,按心理學來講,是社會成熟早和晚的差異,即女生社會成熟早,而男生社會成熟晚所致,他們學習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態(tài)度方面的差異 第一,男生和女生在學習的主動性上有差異,一般女生學習較男生主動。第二,男生和女生在聽課效果上存在差異,女生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總是高于男生。第三,男生和女生在完成作業(yè)上也有差異。第四,男生和女生的課堂紀律有明顯的差異,女生的課堂紀律較好,而男生紀律較差。
學習動機方面的差異 學習動機上的差異體現(xiàn)在女生的學習目的性明確,她們往往用心學習,刻苦鉆研。目的是要學到知識,以求成才,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將來的社會地位。其次,體現(xiàn)在女生的緊迫感較強。她們迫于掌握文化知識,基本技能,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男生的學習目的性不較明確、緊迫感較差,一些男生往往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是老師交給的任務來對待。
學習效果方面的差異 男女生存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上的差異,導致了學習效果上的差異。女生在朗讀、朗誦、歌唱中有較明顯的優(yōu)勢;女生書寫整潔、卷面整齊、作業(yè)質(zhì)量高。如我校一至六年級的一次朗誦比賽中,十三名參賽同學中,有十二名是女同學,只有一名男同學,結(jié)果九名獲獎的全是女同學,女同學占絕對優(yōu)勢。
差異形成的原因
男生和女生差異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心理的、有生理的、有環(huán)境的和教育模式等。
生理成熟差異所致 男生和女生的生理成熟是有差異的,特別是以性成熟為主要標志的生理成熟,女生明顯早于男生?,F(xiàn)代研究表明:女孩性成熟的年齡在12至18歲左右,男孩性成熟在14至19歲左右,也就是女性的性成熟比男性提前1至2年的時間。男生和女生存在生理成熟的差異,客觀上形成了其社會成熟的差異。人們常說,女孩發(fā)育早,懂事早就是其中的道理。從兒童時代到青春期,男孩總是更具競爭性、侵犯性和支配性;女孩則更喜歡交往,并注重發(fā)展親密的友誼。從社會意識形成的那一刻起,女孩更趨向于聽從成人的命令,男孩則常用身體的、情緒的及理智的方式來表示對抗,因此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行為問題。
男生遲到的“醒悟”并非偶然。因為男女大腦發(fā)育速度的差異,在整個小學階段,男孩的語言表達和讀寫能力都比女孩發(fā)育得更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生的劣勢。
教育模式所致 受我國目前文化背景的影響,男生和女生有著不同的教育模式,特別是家庭教育模式的巨大差異。我們的教育特別關注細節(jié),追求踏踏實實、認真聽課、死記硬背的努力。男生從小更貪玩好動,他們更難專注眼下刻板的學習。而女生的細致、認真相對來說更容易適應學校的要求。
根據(jù)調(diào)查,男生更傾向于動手實驗、參與體驗、操作電腦等學習方式,而女生則更喜歡閱讀、語言溝通等學習方式。然而,據(jù)孫云曉觀察,那些被男生偏愛的學習方式,在目前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都“被嚴重忽視和排斥”了。
與男女生的性別差異相比,教育專家康健認為:“目前的教育不利于孩子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它助長了學生品格中乖巧、勤奮、不厭其煩做重復工作的特質(zhì)。這樣,不僅扼殺男生的天性,可能也傷害了那些不擅長記憶、不夠細致的女生。”
教育策略
男生和女生心理上的差異,自古以來就已形成,現(xiàn)代社會也仍然存在,家庭、學校、社會如果不重視,不采取相應的措施、策略,會影響青少年的培養(yǎng),甚至會關系到整個民族的興衰,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都要采取積極的對策。
轉(zhuǎn)變教育方式 家長和教師在與男生交流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利用形象化的語言、有趣的事例、表揚與批評等方法,培養(yǎng)男生的注意穩(wěn)定性,注意激發(fā)其做事的自覺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培養(yǎng)其有意注意,以此克服男生注意容易分散的現(xiàn)象。特別要重視他們在問題解決中不僅注意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而且要注意細節(jié),在一些微不可及的地方贊揚他們。而對于女生,她們很早就會讀寫,在中小學時期很少出現(xiàn)閱讀問題,有a良好的言語推理能力,所以應側(cè)重訓練她們邏輯思維,加強動手實驗、參與體驗、操作等能力的訓練。
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 從幼兒期開始,給予男孩更多的勞動、吃苦、節(jié)儉、戰(zhàn)勝困難的體驗,而不僅僅是流于口頭。比如:讓男孩在家干家務、打掃衛(wèi)生、下廚房做飯、在田地里勞動、在工廠里做工等,使男孩從勞動中、從艱苦體驗中得到教育,得到鍛煉。
中小學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差異造成能力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短時間內(nèi)難以徹底消除。只有達成共識、共同參與,全社會采取切實的教育措施、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才能縮小或基本消除男生和女生的社會成熟的差異。縮小男女社會成熟的差異,有利于男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增強,有利于調(diào)動男生的積極因素,有利于國家的興旺、民族的振興,為實現(xiàn)中國夢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塘尾萬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