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慧
(無錫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無錫214000)
?
中職學校藥物制劑新技術實驗課探索
陳慧
(無錫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無錫214000)
摘要:在實際生產和臨床應用中新劑型藥物占一定比例,藥學專業(yè)中職生有必要熟悉這些新劑型,但是這部分理論內容比較深奧,開設藥物制劑新技術實驗課程有助于學生理解。鑒于目前中職學校實驗設備的局限性,筆者進行大量預實驗,最終確定實驗項目以及具體制備方法和制備物的驗證方法,旨在通過幾個典型實驗項目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關鍵詞:中職學校;藥物制劑新技術;實驗課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藥用新型輔料的大量涌現(xiàn),促使藥物制劑新技術迅猛發(fā)展,在實際應用中新劑型藥物出現(xiàn)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目前,新劑型藥品市場占有率由原來的2.5%增加至8.0%[1]。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因新劑型的靶向性、低毒副作用等顯著特點,這個數(shù)據(jù)還會大幅度提高。中職學校藥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大多會在藥品生產企業(yè)、藥品經(jīng)營部門及公共衛(wèi)生服務機構等與藥品密切相關的崗位工作。根據(jù)中職學校課程開設遵循“必需、夠用”基本原則[2],對于藥物制劑新技術課程,筆者認為其屬于“必需”范疇,學生有必要對其做一定了解,從而拓寬視野,提升專業(yè)水平,更好地服務社會。
藥劑學是中職學校藥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對常見的普通劑型如片劑、注射劑、膠囊劑等從特點、處方、制備以及最后的質量檢查都做了詳細的介紹。藥物制劑新技術是藥劑學課程的補充,主要章節(jié)為:(1)固體分散技術;(2)包合技術;(3)納米乳與亞納米乳技術;(4)微囊與微球制備技術;(5)納米囊與納米球制備技術;(6)脂質體制備技術。
目前,大多數(shù)中職學校藥學相關專業(yè)都開設了藥物制劑新技術課程,但由于該課程內容理論性強,授課時往往只重視理論講授,實驗課由于種種原因都未開設。由于藥物制劑新技術介紹的是藥劑學領域逐漸應用的一些新技術、新方法,因此教學難度較大,單純靠理論講解,學生未必有深刻的認識,很難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而實驗課的開設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筆者認為有必要開設實驗課,讓學生親自動手,了解新的制備方法,提高動手能力,實現(xiàn)中職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
授課對象為中職學校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學習基礎較差(34.6%)、缺乏學習動力(31.6%)、自制力較差(12.3%)、對所學專業(yè)缺乏興趣(9.0%)、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7.5%)[3]。
由此可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學習動力,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是首要任務。為此,中職學校教師都在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理論課大多采用多媒體及信息化教學,結合動畫、圖片演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但,單純的理論教學仍較枯燥,而實驗課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實驗教學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演示實驗教學法、驗證實驗教學法、探究性實驗教學法、學導式實驗教學法、設計性實驗教學法等。依據(jù)藥物制劑新技術課程內容以及學生基礎能力,我們確定藥物制劑新技術以驗證實驗教學法為主。
本課程主要有6個章節(jié),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個章節(jié)都應設置對應的實驗,但是由于藥物制劑新技術實驗所需輔料不易獲得,且很多新技術還在研發(fā)試驗階段,重現(xiàn)性較差,加之很多應用新技術制備出的新型化合物,很難靠肉眼和一些簡單的物理鑒別方法驗證,必須借助紅外光譜法、X射線衍射法、核磁共振譜法、熔點鑒別等方法,要求必須有相應的配套設備。雖然很多學校在實驗設備上加大了資金投入,但上述設備目前在中職學校還是很難配備齊全,若學生的實驗結果不能很好地被驗證,那該實驗的開設則毫無意義。
實驗前教師必須做預實驗,考察實驗的實用性和可行性,確定實驗方案后,再搬到實驗課堂上[4]。筆者搜集了大量新技術的制備處方,結合輔料的可獲得性、現(xiàn)有實驗設備和學校設備購置預算,通過反復預實驗,最終篩選出3個實驗項目,分別為布洛芬固體分散體的制備、β- CD的制備以及微囊的制備,制備方法分別選擇共沉淀法、飽和水溶液法和復凝聚法,選擇熔點鑒別、薄層色譜和顯微鑒別這3種較為可行的方法對最終制備物質進行鑒別。通過實驗使學生真正體會新技術的實用性,從而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對專業(yè)充滿憧憬。
通過分析課程、學生特點以及實驗條件,再加上大量預實驗,最終確定3個較為可行的實驗項目。受實驗輔料和設備以及課時限制,藥物制劑新技術可實施實驗項目較少,且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若以后實驗條件具備,建議開設更多的開放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讓學生對藥劑學專業(yè)產生更大的興趣,明確學習目標,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海霞,楊興廣,李杰.藥物制劑新技術與藥物新劑型設計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5(6):63.
[2]張健.關于“必需、夠用”的解讀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9):54-55.
[3]劉博,馬艷玲.中職學生學習特點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223-224.
[4]任瑾,魏雅芹,王杰.臨床藥學專業(yè)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討[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5,23(2):359-362.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5-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