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習作互評中的心理契約是兒童之間的一種期望假設與主觀約定,它關(guān)注兒童積極求知、和諧互動、共同成長。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探究共同的對象,發(fā)表折射思維特點的個性化觀點,擔負修改、潤色、完善習作的任務,構(gòu)建和諧的對話學習場。
【關(guān)鍵詞】心理契約;求知;互動;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01-0032-02
【作者簡介】顧淵雨,江蘇省無錫市東亭實驗小學(江蘇無錫,214100),二級教師。
“心理契約是一種期望假設與主觀約定,它所體現(xiàn)的正是人的純粹的、真正的主觀愿望、心理需求,以及對相對方應然取向的自我設定。”[1]這是西方組織行為學和人力資源管理領(lǐng)域中一個新興的理論。習作互評中的心理契約是一種基于兒童團隊共同意愿的不成文的約定,通過求知的積極、互動的和諧、共生的期許等表征來體現(xiàn)。在習作互評中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互相學習,將從伙伴身上學到的寫作知識恰當遷移。他們主動對話,不斷完善習作,優(yōu)化寫作知識體系,期望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心理契約是一種自發(fā)的多向積極期待約定,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欲望表現(xiàn)。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內(nèi)心已激發(fā)向伙伴學習的積極求知欲,即他們學習目標一致——從伙伴的習作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經(jīng)驗,完善知識體系。他們關(guān)注的是“我能學到什么”。他們賞析、點評伙伴的習作,將精華之處融入自身寫作知識體系,而不會糾纏于習作失敗的地方。以下結(jié)合六年級學生習作案例具體談談心理契約在兒童習作互評中的積極運用。
一、在心理契約的認同中完善習作
兒童習作中潛藏著他們對世界、事情、人物等的不同理解和獨特感受。學生認可共鳴度高的文字表達,通過遷移優(yōu)秀、彌補不足等形式來不斷修改、潤色或完善習作,從而滋養(yǎng)自信,提高寫作能力,形成共同成長的積極寫作狀態(tài)。
1.模仿式認同——遷移優(yōu)秀。
兒童習作中常會分享生活趣事、奇妙現(xiàn)象、美麗景色等。區(qū)別于簡單、機械地照搬,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認可伙伴習作,遷移優(yōu)秀的、精彩的地方,融進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培養(yǎng)有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寫作思維,提高寫作能力。季同學喜歡動物,在他的分享日記中,常記錄著愛犬的趣事,如:“貝貝猛地向我撲來,四爪扒住我的衣服,毛茸茸的腦袋不住地往我懷里拱,并一直不安分地晃動著它短小的尾巴,似乎在哀求著‘主人,別離開我?!迸c季同學同組的錢同學一提寫作,總是無從下筆,但這次他寫道:“黑黑看見了我,就像看到了肉骨頭一樣,飛快地朝我跑來,前爪一把抓住我的腿,圓圓的眼睛不停地眨著,好像在歡迎我?!痹谶w移伙伴優(yōu)秀習作的同時,他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在多次分享日記的過程中,錢同學常學習模仿。漸漸地,他有事可寫,有細節(jié)可抓,有技巧可用。
2.批判式認同——彌補不足。
在習作教學中不僅要順應學生的思維,更要發(fā)展其多元思維,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在以往的習作互評中,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常會帶著“挑刺”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習作。而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往往對習作中不足之處、不對之處采取寬容的批判態(tài)度,幫助伙伴彌補不足,促進“你幫我助”的積極關(guān)系。武同學在《捉螃蟹》一文中這樣寫道:“我四處找了找,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螃蟹,我猛地一撲,螃蟹溜走了。于是我又開始仔細地找螃蟹,好不容易找到了,卻又撲了個空?!编囃瑢W點評:“動作寫得不詳細,可以把‘找這個大動作分解成一個個小動作,改成‘我貓著腰,踮著腳,低著頭,雙眼像雷達似的四處搜尋?!?/p>
3.鼓勵式認同——滋養(yǎng)自信。
寫作水平高的學生內(nèi)心不自主地會產(chǎn)生優(yōu)越感,因此常常會帶著審視的目光去看其他同學的習作。而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具有的是“每一篇習作都有可取之處”的“值得學”的積極心態(tài),因此學生之間更多的是正能量的鼓勵與賞識。如:“你進步了,這次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薄澳阋昧怂渍Z來開頭,特別新穎。”“這次你注意到了要有詳有略地舉事例。”學生會自發(fā)尋找不同的賞析角度,尋找藏在文章字里行間的優(yōu)點,并用放大鏡來放大這些閃光點。來自同齡伙伴間對等、真誠、樸實的鼓勵和贊賞,更容易拉近伙伴間心靈的距離。
二、在心理契約的遵守中提升表達
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能自主、自發(fā)地做好各種寫作活動前的準備,交流時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會毫無保留地互相鼓勵、互相指導。在暢所欲言、樂于分享的積極互動中,學生碰撞出燦爛的思維火花,產(chǎn)生不斷完善習作的學習動力,激發(fā)不斷提升自己表達的寫作期待。他們不斷更新、內(nèi)化習作互評中獲得的新知識,重塑寫作知識體系,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1.有備而來——分享“舊知”。
每次寫作訓練學生都會主動弄清本次習作的目標或者任務,明白寫作訓練點,確保在寫作過程中有目標意識。在習作完成后,他們奔著訓練點自我評價、自我審視,做好分享舊知或提出困惑的準備,以求在交流、互評中自己能解決困惑、提高表達能力,在這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反省,已有初步的自我收獲。
當某些寫作能力弱的學生在組織中有畏難情緒、偷懶情緒產(chǎn)生,因而不愿自發(fā)做好準備時,擁有心理契約的伙伴會適當?shù)毓膭?、督促他們做好交流、分享的準?當組織中的某些成員經(jīng)常有備而來時,伙伴又會表揚或贊賞他們,強化其自我發(fā)展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
2.熱情投入——收獲“新知”。
每個學生都敢于分享、樂于分享,不因?qū)懙煤枚凑醋韵?、滔滔不絕,也不因?qū)懙貌疃詰M形穢、沉默寡言。他們分享自己值得伙伴學習的地方,更勇于提出困惑、剖析不足,就像“現(xiàn)在的我與過去的我在對話”[2]。如:分享拔河比賽的習作中“這次作文我注意到了首尾呼應,抓住了拔河時的場景來寫,但沒有寫出詳略,人物的動作刻畫得不細致……”“一個人最終是否成才,取決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3],他們常自我審視、自我反思,更好地認識自身寫作方面的優(yōu)劣。
“傾聽是學生參與對話學習的第一種方式”[4],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善于尋找傾聽的落腳點,為生生對話做好準備。他們尊重伙伴,認真傾聽,并負責地尋找習作中優(yōu)秀的地方,或需要修改、潤色的地方。如:“他的開頭用了排比、對比的修辭手法,直接點題,值得學習?!薄八麤]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寫具體,我也要注意避免犯同樣的錯?!睂W生的傾聽過程,是學習他人、反思自己的過程,是幫助他人修改習作、提升自我表達的過程。
三、積極回應——內(nèi)化知識
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在分享、傾聽過后,抱著“我要學”“我能教”“我會改”的積極心態(tài),與伙伴展開一場暢快淋漓的對話,積極給予真誠、熱情的回應。學生大膽表達,更將話語權(quán)遞交給伙伴,關(guān)注別人的意見或建議。他們不要“一枝獨秀”,而要“百家爭鳴”,在互評的回應聲中接納修改意見。
擁有心理契約的學生,不僅與伙伴積極對話,他們還與“過去的自己”積極對話,熱情回應自我,將過去自己沒發(fā)現(xiàn)、沒掌握的寫作知識,自發(fā)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不斷內(nèi)化,形成“類”的經(jīng)驗概念,建立自己完善的知識體系,發(fā)展獨特的寫作風格。
【參考文獻】
[1]吳小鷗.論教育中的心理契約[J].中國教育學刊,2006.12.
[2]周國平.周國平論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吳勇.童化作文——浸潤兒童心靈的作文教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鄭金洲.對話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注:本文獲2015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一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