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娟
【摘 要】 目的: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2例,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對兩組的臨床干預效果。結果:臨床干預以后,干預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者的SGRQ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使其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簧钯|量
【中圖分類號】R473.5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144-01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臨床中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因氣流受到明顯限制,無法全部逆轉所致。當前,隨著我國環(huán)境污染,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fā)病呈現(xiàn)遞增趨勢。該病以老年人居多,病情呈現(xiàn)進行性加重,并且久治不愈。其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咳痰、胸部疼痛以及劇烈咳嗽等,并且呼吸困難進一步加重,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若未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會引發(fā)多種合并癥,甚至導致死亡。筆者選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2例,觀察不同護理方法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全部符合慢阻肺的臨床診斷標準[1]。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1例。干預組男35例,女16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為(58.2±7.6)歲;對照組男37例,女14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為(60.1±8.5)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如采取心電圖監(jiān)測、認真做好交接程序,以及按時服用藥物等。干預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基礎護理 病房要保持衛(wèi)生、整潔,每天開窗通風三次以上,保證空氣流通。臨床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患者翻身,并采取適宜臥位,以避免壓瘡發(fā)生?;颊咴诩毙云陂g應絕對臥床休息,病房溫度維持在25℃,濕度保持在50%~60%左右?;颊咭挛飸撘悦拶|為主,被褥要松軟,減輕呼吸限制?;颊咴诰徑馄陂g,應該主動采取適當有氧運動,增強身體素質,但要注意不可劇烈運動,以免發(fā)生意外情況。對于睡眠質量較差的患者,可以改變臥位或者藥物治療,特殊情況慎遵醫(yī)囑采取鎮(zhèn)靜藥物。臨床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戒除煙酒,進而降低對氣道的刺激,以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1.2.2 飲食護理 本病病程相對較長,患者因呼吸明顯加重,能量消耗較大以及其胃腸功能較弱,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采取少食多餐方式,在進食過程當中要細嚼慢咽,不可暴飲暴食,同時還要多食用高維生素、高蛋白以及高熱量食物,不可進食冰冷、辛辣食物,以免出現(xiàn)不良刺激。此外,患者要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以免發(fā)生便秘。除此之外,對于伴有心衰的患者要對其控制鈉鹽的攝入量,每天在6g以下,同時還要正確指導患者在深呼吸以后進行有意識的咳嗽,進而將痰液順利排出體外。
1.2.3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綜合護理干預當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常情況下,患者因病程相對較長,病情反復,極易引發(fā)各種不良心理問題,例如緊張、焦慮及恐懼等。因此,臨床護理人員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同時還要主動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使患者的壓力能夠得到有效釋放。另外,在整個護理工作當中,護理人員的態(tài)度一定要和藹可親,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與體貼,拉近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感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可以主動配合臨床治療。
1.2.4 用藥護理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病情進一步加重的主要因素,老年患者因為身體免疫力較低,同時伴有各種基礎性疾病以及服用多種藥物,進而造成機體肝臟和腎臟功能明顯降低,對藥物的耐受性明顯降低,極易引發(fā)中毒。所以,在整個服藥期間,臨床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相關癥狀有無緩解,并對藥物劑量進行適當調整。
1.2.5 康復護理 采取康復護理可以使發(fā)病頻率明顯下降,使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進而控制病情發(fā)展。當患者癥狀得到良好控制以后,采取適當?shù)挠醒踹\動,但是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一般鍛煉時間在20~30min,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另外,臨床護理人員正確指導患者采取腹式呼吸和縮唇式呼吸,使其呼吸頻率明顯降低,潮氣量明顯增加。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肺功能改善情況、SGRQ評分以及住院時間[2],其中SGRQ評分越低,則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取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肺功能改善情況對比 臨床干預以后,干預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SGRQ評分情況對比 臨床干預以后,干預組患者的SGRQ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 兩組平均住院時間情況對比 臨床干預以后,干預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當前慢性阻塞性肺病臨床中主要采取藥物治療,而臨床護理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相關研究表明[3],對慢阻肺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可以使患者在急性期間的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降低,使患者運動耐力明顯增強,對病情進行性發(fā)展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進而使患者呼吸困難得到緩解,對其病情恢復以及預后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另外,對患者采取臨床康復護理,可以使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明顯減少,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被眾多基層醫(yī)院廣泛應用[4]。
臨床護理人員必須要熟練掌握專業(yè)知識理論基礎,從而在對患者采取健康宣教的時候,更多地獲得患者的信任。另外,臨床護士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的康復。除此之外,在病情恢復期間,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正確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患者呼吸頻率明顯降低,使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者的SGRQ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慢阻肺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以使其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建英.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M].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4:3.
[2]孫惠金,李榮,李連君.微笑服務在護理服務品質中的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5):769-771.
[3]王紅,楊愛春.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2010,3(1):69-71.
[4]陶秀健,高慶軍,張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護理[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0,14(3):284.
[5]吳永勝.糖皮質激素治療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例臨床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0,38(6):548.
(收稿日期: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