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揚
(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曲阜 273100)
賞識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
周瑞揚
(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曲阜 273100)
賞識教育不單純是一種教育模式,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它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精神。賞識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勢在必行, 它是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迫切要求,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 是高校改革教育方法中的積極因素之一。
賞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優(yōu)點的地方,學生才能產(chǎn)生上進心?!泵绹睦韺W家威廉.詹姆斯也曾經(jīng)說過:“人類本質(zhì)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比巳硕枷M毁p識與肯定, 大學生作為特殊群體,他們的心智正處在快速成長、成熟的發(fā)展時期,同時自我評價能力較低,相比較社會普通人群,他們更需要得到父母、同學、朋友特別是老師的賞識。[1]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象的特點決定了實施賞識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來,“95 后”大學生正逐漸成為高校學生的主要組成部分,并且“95后”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首先,絕大多數(shù)的“95后”大學生都是來自于獨生子女家庭,祖輩和父輩所創(chuàng)造的條件使得這一批新生代沒有經(jīng)歷任何苦難和磨礪,家庭給予他們的總是“有求必應”,導致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小小的失敗都有可能造成他們的心理創(chuàng)傷。其次,由于教育方式的轉(zhuǎn)變,大部分“95后”學生的成長都是伴隨著鼓勵與贊揚。在進入大學之后,“95后”在新環(huán)境中更加渴望被稱贊、被認同。[2]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決定了實施賞識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育人,賞識教育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其一,賞識教育是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不斷地增強積極方面,抑制其消極方面,從而提高他們的善惡觀、是非觀及榮辱觀,從而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其二,賞識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種很有效的德育方法。賞識教育順應了當前注重情感和受教育者的個性培養(yǎng)的趨勢,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改變教育者硬性灌輸?shù)默F(xiàn)象。[3]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改變決定了實施賞識教育的必要性
當今中國處在轉(zhuǎn)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的有效性也受到很大的沖擊。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更是做“人心”的工作,以往我們過度強調(diào)“理”而弱化了“情”,其結(jié)果使教育者無法走進受教育者的內(nèi)心深處。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多以“我講你聽,你令我行”的行為模式,總是以說教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久而久之,其后果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而且也會使受教育者失去能動性、自主性和自覺性,同時也滿足不了受教育者的多層次需求。[4]
為了更好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好賞識教育,我們提出賞識教育的“六大原則”和“六個學會”,從而對賞識教育規(guī)律的把握達到了理論化、系統(tǒng)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
原則一:尊重學生——學會傾聽
賞識教育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學生,首先體現(xiàn)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和交往中認真傾聽學生說話,傾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想法,述說自己的心里話,從而知道他們的心情、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要以真情實感幫助學生,以誠心愛心溫暖學生,以實際行動感化學生,深度挖掘受教育者的特點,加強對受教育者的“賞識”,有的放矢地講明道理,針對實際釋疑解惑,就能讓受教育者真正地信服。
原則二:信任學生——學會挖掘
沒有信任就沒有賞識,也就談不上賞識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要求學生進步的同時,我們也要給予學生信任,只有在愛和信任的熏陶下,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環(huán)境,才能用伯樂般的眼光有意識、耐心地尋找、挖掘?qū)W生的閃光點,從而賞識學生。
原則三:理解學生——學會溝通
溝通是走進學生心靈的唯一途徑,和學生交談溝通思想,能夠加深師生間的關系。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要賞識學生,就必須了解學生、理解學生。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的交談,細心觀察學生,對學生的長處、不足要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對不同性格、不同基礎的學生采取不同的鼓勵方式,從而實現(xiàn)有針對的賞識教育。
原則四:包容學生——學會反思
要真心實意的去賞識學生,就必須要學會寬容。有些學生常常會犯錯誤,甚至有意無意地損害老師的尊嚴,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寬容對待學生。寬容并不是忍耐,而是用長者氣度、師者胸懷諒解學生。然后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消除誤解,讓學生與老師真誠友好的相處。[5]
原則五:激勵學生——學會自信
激勵分為正激勵和負激勵。賞識教育以正激勵為主,告訴學生怎樣去做,指明學生的發(fā)展方向。賞識教育就是用贊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不論學生成績的優(yōu)劣,平等地對待,看到學生自身點滴的進步,給予激勵表揚,通過心理暗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減少自卑感。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地贊賞,反復地激勵,使學生有一種被發(fā)現(xiàn)、被認可、被重視的感覺,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會化為他們學習中的強勁動力。
原則六:提醒學生——學會批評
一個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既有賞識又有批評的教育,賞識與批評就像魚兒和水一樣缺一不可,受教育者不僅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賞識,同樣也需要得到別人中肯的批評和告誡。因此,千萬不要忽視對學生的批評教育,一定要堅持賞罰分明的原則,要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覺改正。
綜上所述,賞識教育不單純是一種教育模式,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它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精神。賞識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勢在必行,它是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迫切要求,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是高校改革教育方法中的積極因素之一。它順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征,體現(xiàn)教育的本質(zhì),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它在高校的實施應用,無疑是高校教育方法的革命,定能推動整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
[1]劉亞麗.淺談賞識教育[J].承德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 5) .
[2]尹凱豐,高軍.淺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原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
[3]翟 羽,賞識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2(35).
[4]李 艷,大學生賞識教育的思考[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2) .
[5]鐘 暉,高校賞識教育管理模式構建自議[J].韶關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2007(5) .
周瑞揚,女,1983年8月生,山東曲阜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多年。單位:山東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郵編: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