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兄
(遼寧省大連市大連渤海高級中學 遼寧大連 116000)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滲透與培養(yǎng)研究
安喜兄
(遼寧省大連市大連渤海高級中學 遼寧大連 116000)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彌補中國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不足,促進學生在欣賞文化的同時學習語言,能夠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化。文章基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主要圍繞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滲透與培養(yǎng)對策,展開具體的分析研究。
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跨文化意識 滲透策略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促進學生深入探究英語語言的內(nèi)涵,積極理解與應用英語,有助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
課本,是高中英語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jù)。要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要開發(fā)課本資源的教學價值,將教材中的英語知識與實際內(nèi)容結(jié)合在一起,以課本為基石去開拓學生的眼界。
首先,關注語言的語音異同。時代在變,語言也在變化。不同英語的英語國家有著不同的英語發(fā)音,了解并掌握這些差異,才能促進英語交際的順利進行。像在學習“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urhood”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聽一聽課文的朗讀音頻,從英音版與美音版,感受不同國家的英語發(fā)音方式。在聽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邊聽邊模仿,從發(fā)音入手體會不同國家的文化,促進良好英語學習氛圍的形成。
其次,關注詞匯異同。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內(nèi)容,也是文化內(nèi)涵最為豐富的英語語言元素。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去積累英語詞匯的用法與具體涵義,從詞匯涵義入手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只有了解西方文化,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準確地應用詞匯去表達。教師要有意向?qū)W生介紹具有文化內(nèi)涵或者文化詞匯,在激發(fā)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促進教學內(nèi)容的立體化。比如,“blue”一詞,不只有藍色的意義,更有文化色彩。在西方,“blue”與人憂郁的情感相關,“It is a blue day”便意味著這是不開心的一天。在中國文化中,藍色有著清澈、開闊之意。讓學生從詞匯中發(fā)現(xiàn)中西文化的不同,在用詞之時把握好尺度,才能成為英語的主人。要利用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要格外注意那些表面意思對應,但內(nèi)在涵義不同的詞匯。像在學習“intelligent”一詞時,可以引出“intellectual”這個意為“知識分子”的名詞。從詞的表面上來看,在漢語中有與其對應的詞匯,但并不指所有的知識分子,而是指教授專業(yè)技能的高級知識分子,大學生并不在這個詞匯的所指范圍。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融入情境元素,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優(yōu)化教學過程,給學生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促進學生英語應用水平的提高。課堂交際活動,是高中英語教學中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在英語國家環(huán)境下用英語交流。作為教師,要全面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習俗以及常見的交際場景。于課堂中創(chuàng)設場景,讓學生通過自主表演的方式完成交際。
比如“生日聚會”是同時存在于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生活活動,但不同之處在于中國的生日聚會往往只有好朋友參與,大家在生日聚會上以吃飯為主。而在西方國家,生日聚會就是一個開放的交際活動,主人公的朋友可以帶著自己的朋友參加生日聚會,并在生日聚會中結(jié)交新朋友。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教師可以讓學生為自己安排角色,并通過語言的應用完成交際。在交際過程中,學生會用到祝福生日的語言,像“Happy birthday, nice to celebrate your birthday here”等語言。也會用到初次打招呼的語言,像“Hi, I’m Linda’s cousin, my name is...”。同樣可以用有關于“hobby, weather,clothes, food”等話題的語言。讓學生在情境交際中感受西方文化,以活動為切入點促進學生融入到西方生活中去,有助于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建立,感受不同。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僅僅依靠高中英語課本是無法完成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引導高中學生更多的閱讀西方原著以及西方雜志,有助于學生感受西方國家的生活狀態(tài)與精神面貌。每一個文學作品都是社會的縮影,是寫作者生活態(tài)度的表達,也是文化與價值觀的載體,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能夠反映不同的社會文化。課外閱讀學習能夠給學生接觸英語語言知識的機會,也能讓學生通過閱讀充分了解某一個國家的社會文化。作為教師應當安排高中學生閱讀相關的英語報刊或者優(yōu)秀的英美文學作品,通過不同體裁的文章感受不同的文化。
比如,有的學生對食物感興趣,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與食物相關的雜志,從中學習西方國家的飯桌禮儀。在中國,朋友之間推杯換盞是常見的飯桌現(xiàn)象,但在西方,這種現(xiàn)象很是少見。同樣,在中國,為對方夾菜是關心的表現(xiàn),在西方,則為不禮貌的行為。像在講解“No drugs”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社會新聞類文章,促進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大麻問題,促進學生從不同角度入手了解西方文化,建立跨文化意識。
綜上所述,英語語言是國際通用語言,是人們用來交際的工具。語言中蘊含諸多文化要素,語言的運用同樣包括多種社會文化觀念。要做好高中英語教學,教師要重視跨文化意識的滲透,讓學生在掌握文化的基礎上掌握英語知識,順應英語語言的規(guī)律去學習,提高個人英語學習效率。
[1] 安玲玲.論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 2013(05)
[2] 丁熒.試析高中英語教學與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 中學生英語(初中版). 2013(08)
[3] 江淑玲.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薄弱問題管窺[J]. 教育學術月刊.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