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中學 張廣中
“學講計劃”在數(shù)學復習中運用的探討
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中學張廣中
如果在初中數(shù)學復習過程中,能夠運用“學講計劃”的模式,讓學生在課前充分地梳理知識,課內(nèi)相互“教”,那么復習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shù)學復習學講計劃學習效果
初中數(shù)學各部分內(nèi)容互相滲透,而每個分支的內(nèi)容之間也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切忌孤立地解題,應充分挖掘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注意習題的變形。如果在復習過程中能夠運用“學講計劃”的模式,讓學生在課前充分地梳理知識,課內(nèi)相互“教”,那么復習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僅以復習二次函數(shù)為例加以探討。
復習二次函數(shù),能夠串起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三項式。在復習前,要讓學生細致梳理其他三個“二次”。這樣,二次函數(shù)知識將能夠起到以綱帶目的作用。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學講計劃”中的“課前先學”。這樣復習能夠形成知識網(wǎng)絡(復習其他知識點也是如此),效率也較單獨地復習各個知識點要高得多。
例如: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若Δ=b2-4ac>0,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交點,其橫坐標設為xl、x2,xl、x2則為ax2+bx+c=0的兩個實根;而x1、x2則為不等式ax2+bx+c>0(或<0)的解集的分界點;二次三項式ax2+bx+c則一定可分解為a(x-x1)(x-x2)的形式。若Δ=0,則ax2+bx+c=0有兩個相等的實根;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視a>0或a<0時分別為x≠x1,x2或無解;二次三項式則一定能寫成完全平方形式。若Δ<0,則ax2+bx+c=0沒有實數(shù)根;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0)要么解集為會意實數(shù),要么無解(視a的正負而定),二次三項式在實數(shù)范圍內(nèi)一定無法分解。由此可見,四個“二次”現(xiàn)象上的聯(lián)系,均可以在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圖像上找到答案。這樣復習,學生印象深,效果自然好。
再如,已知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最大值為,且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為-2<x<3,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
分析:由已知ax2+bx+c>0的解集為-2<x<3,可以得到ax2+bx+c=0的兩個根為-2和3;知道了方程的兩根,即知道ax2+bx+c可分解為a(x+2)(x-3),故可設y=a(x+2)(x-3)即y=ax2-ax-6a.由y最大值=,可解得a=-2,所以y=-2x2+2x+ 12.這個例子有機地綜合應用了四個“二次”的有關(guān)知識,若不以函數(shù)為主線,綜合考慮知識間的聯(lián)系,則勢必思維受阻或束手無策。
數(shù)學學習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在解題能力上。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將做大量的習題。我們可以少做一些,但要充分發(fā)揮這些習題的作用,以少勝多,以一當十,而不要僅滿足于做題的數(shù)量。每解一道題,都要認真探索解題的途徑,總結(jié)它用到哪些基礎知識,繼而變更問題,加強逆向思維訓練。一題多變,這是我們常用的復習方法之一。
分析:這是教材上一道題,它旨在考查學生對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線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及靈活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我們完成這道題的證明之后,不妨繼而思考下列問題:(1)若∠B與∠C的外角平分線交于D,∠D=?能否證出?(∠D=900-1/2∠A)(2)若為△ABC的垂心,則∠B與∠A的關(guān)系怎樣?(3)若I''為△ABC的重心,則∠B與∠A有關(guān)系嗎?(4)若為△ABC的外心,則∠B與∠A有關(guān)系嗎?(5)聯(lián)想到常見題:證△ABC的外心、重心、垂心三點共線。(6)若△ABC的外心、內(nèi)心、垂心共線,則△ABC為等腰三角形。與平時復習中遇到過的題設條件類似的題都可以放在一起想一想,如:(7)延長AI交BC于L,作IH⊥BC于H,求證∠ZIL=∠HIC.(8)延長BI交∠C的外角平分線于M,求證:∠M=1/2∠A.(9)若設AC<AB,P是AL上任一點,求證:①∠ALB>∠ALC;②AB-AC>PB-PC.(10)過I作ZY⊥AI交AB、AC于Z、Y,求證:①ZI2=BZ·CY;②BI·CY=BI·CI.每做一個題目,都要先讓學生在課前嘗試完成,然后在課內(nèi)討論解決。這樣,不管是優(yōu)等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由于他們在課前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課堂討論中,他們不會面對題目毫無頭緒、無從下手、一籌莫展,干耗時間。相反,他們會非常積極踴躍地參加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
在復習過程中,在學生“學”和“講”的基礎上教師要進行恰如其分地點撥,講其當講,特別是在學生知識儲備和學習活動經(jīng)驗不足的情況下,該出手就出手,不能畏首畏尾,要正確看待教師的授業(yè)解惑,教學改革并非全盤否定傳統(tǒng),而是對傳統(tǒng)批判地進行揚棄?!皩W講方式”踐行的是“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并沒有禁止教師講話。該由學生講,還是由教師講,關(guān)鍵是看學情;課堂上會生成諸多預設之外的東西,必須靈活處理,學生困惑所在,正是教師引導點撥之處。不能把“學講方式”變成束縛課堂教學的枷鎖,不能置學情于不顧,把任何問題都一股腦地交給學生來“講”來“做”。
在復習過程中,實施“學講計劃”,我們首要的任務是轉(zhuǎn)變觀念,要防止“學講計劃”的模式化,否則教師的教學行為就會受到教學形式的制約,思想僵化不能進步;不了解學情的教師是無法駕馭課堂的,更談不上踐行以學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既完不成教學任務,更達不成教學目標;不把握自己身份職責角色定位的教師,就不能適時地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與啟發(fā),使學生在學習的困境中處于無助狀態(tài)。在踐行“學講計劃”的理念的過程中,我們要做智慧型的、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成為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