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先
?
MOOC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面向對象JAVA程序設計”中的探索研究
□梁永先
【摘要】本文在MOOC平臺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運作過程及教學評價體系四個方面開展研究,努力建設適合新時期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新模式,解決傳統(tǒng)教學問題,完善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MOOC;混合教學模式;JAVA;面向對象
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fā)展,高校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生的學習方式均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自主參與的“在線教學”在教育教學領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學生可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借助網(wǎng)絡完成學習知識、互助交流、實踐考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資源有限以及缺少交流互動的問題。這種超越了時空限制的新的教學模式給以“課堂、教材、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式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面向對象JAVA程序設計”是一門受眾面廣、實踐性強的軟件工程專業(yè)基礎課程,適合開展在線教學。然而,單純的網(wǎng)絡學習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知識的掌握,以及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同時,由于缺少必要的引導、監(jiān)督與管理,學生很難獨立完成在線課程的學習。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又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應對網(wǎng)絡學習帶來的挑戰(zhàn)、解決傳統(tǒng)教育存在的問題、改革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將是目前教育教學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
總體方案:通過對學習者的定位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制作混合式的教學資源,并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課堂上明確本章學習任務、學習計劃;MOOC在線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適時參與互動;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答疑式互動講解;設計教學效果評價方法并量化;最后對教學效果分析、總結并改進。
1.分析學習者并及確定教學目標
“面向對象JAVA程序設計”作為軟件工程專業(yè)的必修專業(yè)基礎課,由于學習者第一次接觸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學習本課程有一定難度。針對具體的學習者和本課程的教學目的,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基本掌握JAVA語言編程基礎知識,能夠用“計算思維”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
2.設計混合式的教學內容
混合式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以短視頻和交互式練習為中心的教學資源制作,二是針對教學資源開展的教學活動。
3.研究如何制作匹配的教學資源
知識單元“碎片化”:力求將每個問題盡量分割得具體、短小,以便在有限時間內講解清楚。
視頻制作:根據(jù)“碎片化”的知識單元,進行視頻的設計、錄制。
交互式練習題:每段視頻講解后面配相關的練習題,用于幫助理解本知識單元的知識點;添加題庫資源,利用在線考試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階段性測試。
4.研究如何合理地組織教學資源
根據(jù)學生特點、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將制作好的教學單元(包括短視頻、交互式練習以及綜合測試等)按照學習計劃每周開放給學生,以便學生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以學生為中心,有計劃有步驟地開放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針對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知識點抽象、學生不易掌握的問題,本研究提出“碎片化”的處理模式,將每個問題具體化、短小化,并進行相應的微課視頻設計、錄制;針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性薄弱的問題,本研究強化了在線學習中的師生互動,教師以固定時間的在線回帖交流、答疑,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改進教學計劃;針對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師生互動差、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本研究提出了“課堂答疑式”學習過程,學生在課下在線自主學習,課上提問式現(xiàn)場答疑,驗證學習情況,提高學習主動性;針對JAVA語言課程純筆試考核的弊端,本研究在考核體系中增加了階段性在線測試的環(huán)節(jié),從而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量化。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的運作過程具體運作過程如下:
1.確定合理的教學任務與學習計劃
布置教學任務在課上完成,教師強調本章的教學任務、知識結構、時間安排以及考核范圍,讓學生明確下一周的學習內容以便確立學習計劃。
2.研究互動的在線學習過程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時間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有計劃地完成視頻學習及交互式練習、綜合實訓及階段自測等任務。輔導教師每周固定的時間在線,可實時與學生交流、回帖,了解學生在線學習情況、資源的難易情況以及學生對知識單元的掌握情況。
3.研究課堂答疑式學習過程
當學生完成在線學習之后,再進入課堂學習階段。在課上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講解,現(xiàn)場答疑,驗證學生本周的學習情況。
4.設計開放的MOOC實驗室
學校為學生在線學習JAVA課程提供開放的MOOC實驗室,每周固定時間段開放,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在線學習場所和學習氛圍。
1.研究教學效果評價的量化方法
學習過程評價可結合交互式練習、階段性測試以及討論等方式的教學反饋,進行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評價并考核學生預習效果,對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設計效果進行評價與考核,對教學單元進行總結性評價。
2.研究并分析教學的最終效果
對多個教學班的學生進行教學效果比較分析,評價量化標準為:平時成績(診斷性評價) +測試成績(階段測試)+期末考試成績,量化三者的比例。
通過分析國外的混合學習成功案例,得出啟示,借鑒國外成功混合學習的經(jīng)驗,應用到自己的研究上,探討本土化的設計方案以榮成學院軟件工程專業(yè)“面向對象JAVA程序設計”專業(yè)課程為例進行教學改革初探,對MOOC環(huán)境下開展混合式教學進行研究與總結。
探索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并重的混合學習模式,利用優(yōu)質的開放教育資源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造,同時學生學習網(wǎng)絡公開課與課堂學習同步,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率,改變傳統(tǒng)課堂乏味、學生出勤率低的現(xiàn)狀。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將MOOC學習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得出混合學習的有效指導方法。
建設適應于在線教學與面對面課堂教學混合模式的教學資源,并開展相應的在線教學與課上教學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教學過程的監(jiān)督與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借助先進的MOOC平臺,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人數(shù)多、課時量少、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師生之間缺少交流互動、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等問題。
參考文獻:
[1]宮玉玲.上海交通大學:組建MOOC課程推進混合式教學[J].中國遠程教育,2014,(2):2-4.
[2]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等.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2-108.
[3]羅琴.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4,35(11).
[4]丁振凡.網(wǎng)絡輔助教學在Java課程中的應用[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5,(B12):110-112.
(編輯:王春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5-0041-02
【基金項目】本文系哈爾濱理工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編號:3201500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梁永先,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數(shù)據(jù)挖掘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