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瑩
(陜西交通技師學院 陜西咸陽 713702)
?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
趙 瑩
(陜西交通技師學院 陜西咸陽 713702)
摘 要: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有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體驗,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關鍵詞:自住 合作 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薄皯撟寣W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p>
要讓學生實現(xiàn)以上種種目標,就必須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語言內部,汲取文本語言的養(yǎng)分。因此我認為對每一篇課文或每一節(jié)作一個精準的主問題設計是可以起到以一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的,能夠“自主、合作、探究”的提高教學的效率。
教學的主問題就是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思考、討論、理解、探究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問題。那么如何進行閱讀教學的主問題設計呢?
從文章的主旨入手設計主問題是緊扣教學重點的捷徑。例如,《棗核》一文是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卻用手中的筆將這沉甸甸的思鄉(xiāng)情寄托在看似普普通通、不占分量的棗核之上。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在“棗核”前加一個修飾語,說說你加這個詞語的理解。( )棗核 (凝聚深情、心系故土)這一主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從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到深入理解,到對人物精神品質的感受、學習,到對本文在寫法上的收獲,對語言的品味等,都一包袱拎了起來。
從文章的主旨入手設計主問題是緊扣教學重點的捷徑。例如,小小的棗核寄托了一位遠離故土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深情,作者從小處著筆,大處著眼,寄情于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發(fā)掘了有深意的重大主題——游子無時無刻不再懷念家鄉(xiāng),可是遠在大洋彼岸的舊日同窗采用了哪些方法來寄托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呢?
很多學生不易理解,在這里就可依此難點設計一個主問題:作者對棗核寄托了什么,海外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多么令人感動,她采用的思鄉(xiāng)方式又是多么樸實,為了營造這種濃烈的氛圍,作者采用了設置懸念的寫法,棗核是全文的線索,同時作者又用棗核設置懸念、推進懸念,解開懸念,棗核雖小,在文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圍繞這一主問題,師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文中一浪高過一浪的感情波瀾。很顯然,文章大量的篇幅是從對祖國的深情蓄勢,從內容上為下文作鋪墊。
我們要換位思考,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把自己的閱讀思路轉化為學生的閱讀過程,把自己的閱讀感悟轉化為學生的內化體會,這樣便于提高聽課效率。如: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我在將本文的情節(jié)概括為“隨母歸省——釣蝦放?!獞蚯安ㄕ邸囊剐写^看戲——月下歸航——歸航偷豆——六一送豆”八段情節(jié)以后,根據(jù)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情感特點、興趣特點設計了兩個主問題:(1)你讀哪一段情節(jié)覺得最奇趣味,說說理由。(2)你認為文中哪個段落或句子寫得最精彩,說說理由。
因為文中有很多充滿童真童趣的情節(jié)觸動了學生的興趣點、情感點,因而學生們說得興味盎然。如果沒有設定這些問題,文章就算寫的太好,學生也不會覺得有趣。
張曉風的散文《行道樹》的結尾說:“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边@一句是全文點明題旨的話。我就從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憂愁而又快樂”入手,設計了一個主問題:行道樹為何憂愁,又為何快樂?從文中找出語句來理解,讓學生根據(jù)這個主問題來切入文章的重點內容。
通過這一組相互矛盾著的關鍵詞,學生深入研讀文本,帶著問題去讀,從而理解了行道樹的奉獻中快樂著的奉獻者形象。
這種設計適合于故事情節(jié)復雜曲折、人物 眾多、人物關系紛繁的敘事類作品。 比如教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我就從小說的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入手,設計了一個主問題:文中人物魯提轄、鎮(zhèn)關西、金氏父女,他們是怎樣互相對待的? 圍繞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理順小說的情節(jié)變化,魯提轄對金氏父女是一問(為何哭),二贈(贈銀兩) ,三救(救出虎口);鎮(zhèn)關西對金氏父女是一占(霸占金翠蓮) ,二棄(趕走金翠蓮) ,三詐(詐騙銀兩);魯提轄對鎮(zhèn)關西是一耍 (消遣他) ,二揭(揭其罪),三打(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對魯提轄是一從(順從伺候) ,二拼(拼命) ,三求(求饒)。
通過這樣的梳理,人物關系一目了然,情節(jié)發(fā)展條理分明,魯提轄的形象也呼之欲出了。
總的來說,閱讀教學中的主要問題設計就是用精、少、活的問題激活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地簡化教學頭緒,使教學內容于單純之中表現(xiàn)出豐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細膩,這種高屋建筑的設計風格直指教學目標,有利于這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對于學生來說,就更加有積極性去閱讀課文。